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5799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用于克服现有的方法建立的热加工图未考虑奥氏体演变致使优化的锻造工艺参数存在局限性的不足。在热加工图构建中引入奥氏体晶粒尺寸,在热加工图中,塑性流动失稳参数ξ>0的非失稳区域对应的参数即为优化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其中能量耗散率峰值对应的参数为300M钢锻造的最优工艺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实现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高强度钢高温锻造成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300M钢是在AISI4340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具有强度高、横向塑性高、断裂韧性高、疲劳性能优良、抗应力腐蚀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强度的使用场合,如飞机起落架、机翼紧固件、骨架零件、心轴、齿轮、传动轴、压力容器、油井钻枪的锻件等。超高强度钢锻件在锻造时选用的工艺参数影响其微观组织,进而决定其综合力学性能和服役行为。因而,在不改变超高强度钢化学成分的前提下,基于锻造工艺参数优化,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的超高强度钢锻件,从而满足设计需求。文献1“祁荣胜,景阳端,刘鑫刚,金淼,郭宝峰,300M高强钢热变形行为及其热加工图,塑性工程学报,2016,23(2):130~135”报道了基于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的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流动应力和应变数据,采用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300M钢的热加工图,获得了300M钢较优的锻造工艺参数范围。文献2“祁荣胜,300M钢热变形工艺研究,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73~89”报道了基于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的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流动应力和应变数据,并采用Murty准则,建立了300M钢在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在此基础上优化了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形变、传热及微观组织演变是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基本伴随现象,这些现象并存并相互影响。上述方法建立的热加工图仅考虑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对300M钢热变形的影响,未能真实反映300M在热变形过程中奥氏体演变的作用,使得基于上述方法优化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建立的热加工图未考虑奥氏体演变致使优化的锻造工艺参数存在局限性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热加工图构建中引入奥氏体晶粒尺寸,可以更准确地实现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的优化。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在变形温度范围为85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1s-1~25.0s-1和应变范围为0.30~1.20条件下,对300M钢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压缩前保温5min,得到300M钢的流动应力和应变数据;(2)300M钢热模拟压缩试验后,在加热温度为560℃和保温4h条件下对进行回火热处理,测量其奥氏体晶粒尺寸。(3)根据步骤(1)获得的流动应力和应变数据,采用式(a)计算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式中,σ为流动应力,单位为MPa;为应变速率,单位为s-1。(4)根据建步骤(1)获得的流动应力、应变数据和步骤(2)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尺寸,采用公式组(b)建立300M钢等温变形时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式中,ρ为位错密度,单位为cm-2;d为奥氏体晶粒尺寸,单位为μm;r为各向同性硬化/软化变量,单位为MPa;εT为总应变;εp为塑性应变为塑性应变速率,单位为s-1;ɑ1、ɑ2、β0、β1、β2、γ0、γ1、γ2、γ3、A、u、K、q和B为材料参数;k0为初始弹性极限,单位为MPa;n0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的倒数;E为杨氏模量,单位为GPa。(5)根据构建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和步骤(2)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尺寸,采用式(c)和(d)可以获得不同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变条件下的能量耗散率η值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ξ值;式中,d为奥氏体晶粒尺寸,单位为μm;r为各向同性硬化/软化变量,单位为MPa;为塑性应变速率,单位为s-1;A、u和k材料参数;k0为初始弹性极限,单位为MPa;n0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的倒数;(6)获得的能量耗散率η值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ξ值作为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函数分别绘制能量耗散率曲线图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曲线图;(7)把绘制能量耗散率曲线图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曲线图进行叠加,构建出热加工图。在热加工图,ξ>0的非失稳区域对应的参数即为优化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在非失稳区域,能量耗散率峰值对应的参数为300M钢锻造的最优工艺参数。(8)根据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300M钢进行锻造,检测锻造后的微观组织是否满足要求。经检测,锻造的300M钢奥氏体晶粒分布较为均匀,无微观缺陷,满足锻造组织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点在于:在300M锻造工艺热加工图构建中引入奥氏体晶粒尺寸。在该热加工图中,ξ>0的非失稳区域对应的参数即为优化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其中能量耗散率峰值对应的参数为300M钢锻造的最优工艺参数。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实现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的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例1在应变为0.5时300M钢的热加工图。图2是在锻造温度为1140℃、应变速率为0.1s-1及应变为0.5下300M钢锻造后的微观组织照片。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实例2在应变为0.7时300M钢的热加工图。图4是在锻造温度为1140℃、应变速率为0.1s-1及应变为0.7下300M钢锻造后的微观组织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2。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变形温度为850℃、900℃、950℃、1000℃、1050℃、1100℃、1120℃、1140℃、1160℃、1180℃和1200℃,应变速率为0.1s-1、1.0s-1、10.0s-1和25.0s-1和应变为0.3~1.20,分别对300M钢圆柱体试样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得到300M钢的流动应力和应变数据;(2)在加热温度为560℃和保温4h条件下对300M钢热模拟压缩试样进行回火热处理,测量其奥氏体晶粒尺寸;(3)选择应变为0.5时的流动应力和应变数据,根据公式(a)计算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4)建立式(b)所示300M钢等温变形时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5)根据构建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步骤(3)获得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和步骤(2)获得奥氏体晶粒尺寸,采用公式(c)和(d)分别计算应变为0.5时的能量耗散率η值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ξ值。(6)获得的能量耗散率η值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ξ值作为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函数分别绘制应变为0.5时的能量耗散率曲线图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曲线图;(7)把绘制能量耗散率曲线图和塑性流动失稳参数曲线图进行叠加,构建出热加工图,如图1所示。在热加工图,阴影区域为非稳定变形区域,即ξ<0;非阴影区域,即ξ>0的非失稳区域对应的参数为优化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在非失稳区域,能量耗散率峰值对应的参数为300M钢锻造的最优工艺参数,即锻造温度为1140℃和应变速率为0.1s-1。表1变形温度/℃应变速率/s-1900~11400.1~0.12920~11400.3940~11400.51010~11401.0~2.5980~10604.09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变形温度为850℃~1200℃,应变速率为0.1s‑1~25.0s‑1,应变范围0.30~1.2条件下,分别对300M钢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300M钢高温塑性变形时的流动应力和应变ε数据;(2)通过对热模拟压缩试验后的300M钢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热处理结束后计算其奥氏体晶粒尺寸;(3)根据步骤(1)获得的流动应力和应变ε数据,采用公式(a)分别计算上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失稳分析的300M钢锻造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变形温度为850℃~1200℃,应变速率为0.1s-1~25.0s-1,应变范围0.30~1.2条件下,分别对300M钢进行热模拟压缩试验,获得300M钢高温塑性变形时的流动应力和应变ε数据;(2)通过对热模拟压缩试验后的300M钢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热处理结束后计算其奥氏体晶粒尺寸;(3)根据步骤(1)获得的流动应力和应变ε数据,采用公式(a)分别计算上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式中,σ为流动应力,单位为MPa;为应变速率,单位为s-1;(4)根据建步骤(1)获得的流动应力、应变数据和步骤(2)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尺寸,采用公式组(b)建立300M钢等温变形时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式中,ρ为位错密度,单位为cm-2;d为奥氏体晶粒尺寸,单位为μm;r为各向同性硬化/软化变量,单位为MPa;εT为总应变;εp为塑性应变;为塑性应变速率,单位为s-1;ɑ1、ɑ2、β0、β1、β2、γ0、γ1、γ2、γ3、A、u、K、q和B为材料参数;k0为初始弹性极限,单位为MPa;n0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的倒数;E为杨氏模量,单位为GPa;(5)根据步骤(4)构建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和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淼泉刘印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