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573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步骤100、BIM模型规划,利用GIS平台整合BIM模型应用于城市规划;步骤200、BIM模型数字化,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实现设计模型与分析模型的统一,利用冲突规则在检测平台上进行自动化检测;步骤300、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工程项目全方位的信息,并将信息合并到数据库中;步骤400、运维管理阶段,整合施工过程中与运维相关文档和资料,建立BIM竣工模型,并建立相应评价模式,整个模型满足了相关方对BIM模型的需求,且有效降低了子模型结构的复杂度、模型加载和渲染时间,同时,略微增加了模型解析和处理时间,大大提升了BIM模型版本管理及协同的执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协同管理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建筑业的设计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各类建筑软件被使用到建筑项目中,各种仿真软件的仿真模拟给建筑业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变革,使得建筑结构、外观设计越来越复杂。建筑业是我国支柱型的产业,在我国经济产业链中具有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相关方参与到建筑项目中来,在设计、施工、勘察等各个阶段,跨领域的数据交付和共享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建筑数据协同管理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例如,申请号为201611236789.6,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数据协同管理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实现了对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的协同管理,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但是,现有的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统的数据交付方式往往通过手绘图纸的方式,这种方式由于有人工的参与,数据交付时经常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交付信息丢失、交付信息错误等问题;(2)现有的BIM软件使用不同的交换格式,如IFC、DWG、XML等,在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的性能、效率上均有自身的局限性且数据冗余较大,很难有效支持BIM即将面临的大数据环境,尤其在WEB环境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很难一次性的解析、渲染较大的BIM模型,因此有必要针对各个阶段信息创建和交互的特定需求,构建规范的BIM子模型的创建和表示,使不同的参与方可根据需求抽取其自定义的BIM子模型,将其工作集中在关注领域相关的子模型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及系统,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BIM模型规划,利用GIS平台整合BIM模型应用于城市规划,实现对BIM模型的性能模拟分析,提升BIM模型规划的合理性与合理性;步骤200、BIM模型数字化,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实现设计模型与分析模型的统一,利用冲突规则在检测平台上进行自动化检测;步骤300、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工程进度信息、成本信息、材料资源信息、合同信息等项目全方位的信息,并将信息合并到数据库中;步骤400、运维管理阶段,整合施工过程的记录、拆料使用情况、设备信息等与运维相关文档和资料,建立BIM竣工模型,并建立相应评价模式。另外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包括:BIM信息集成模块、建筑协同数据库、协同工作环境和BIM数据集成平台,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建筑协同数据库、协同工作环境和BIM数据集成平台的信号端通过模型映射将BIM数据管理库数据同步到全局模型,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的信号端通过克隆子模型需求确定BIM数据集成平台实体序列,所述BIM数据集成平台的信号端通过合并对应版本中操作记录序列将模型版本在建筑协同数据库中刻录,所述BIM数据集成平台的控制端通过合并操作协同工作环境差集将版本同步。进一步地,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的信号端接收来自建筑协同数据库的更新信号,所述建筑协同数据库的输出端连接有BIM建筑模型,所述BIM建筑模型的输出端通过调节楼宇信息反馈连接到BIM信息集成模块,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的可视化拓展模块还连接有运维状态模块、租赁状态模块、物业状态模块以及处置决策模块,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的数据导出端导出ODBC数据库,所述ODBC数据库的数据端导入建筑协同数据库中。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协同数据库的数据端通过BIM数据集成平台更新库内信息,所述建筑协同数据库的数据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建筑基本管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物业管理模块、租赁管理模块以及管理方信息模块。进一步地,所述BIM数据集成平台的内部设置有数据转换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内部设置有交互式IBM数据库和IFC数据库,所述交互式IBM数据库和IFC数据库之间交互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数据端与数据转换模块交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内部还设置有IFC文件解析器和数据转换接口,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IFC数据文档和非IFC数据文档,所述IFC数据文档和非IFC数据文档之间交互连接,所述非IFC数据文档接收不支持IFC应用程序,所述IFC数据文档接收支持IFC应用程序。进一步地,所述运维管理模块的实时信息采集来自测绘记录模块、日常监测模块、维修保护模块、改造更新模块和审批管理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运维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环境信息管理模块、本体信息管理模块、干扰信息排除模块以及历史信息记录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协同工作环境主要分为平台资源管理模组、网络基础架构和BIM组织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协同工作环境的输出端还连接有信息同步架构,所述信息同步架构的信号端分别连接有中心文件协同模式、文件链接式协同和混合应用协同模式。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同步架构的数据安全接口连接有设计业务流程,所述设计业务流程的信号端分别连接有方案设计流程和施工图设计流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建立的子模型满足了相关方对BIM模型的需求,且有效降低了子模型结构的复杂度、模型加载和渲染时间,减少数据传输开销和内存占用,同时,略微增加了模型解析和处理时间,大大提升了BIM模型版本管理及协同的执行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库主要依赖数据库服务器,而移动终端的查询功能其实质是借助无线网络的信息访问,实现对数据库信息的检索,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信息数据来源的单一性与安全性,并从运维平台的选择与构建出发,考虑模型集成化、模型的优化和轻量化的特点,将大数据技术、本体论和人工智能等集成应用到建筑数据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中,使得建筑数据系统更加全面,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IM信息集成模块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BIM数据集成平台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运维管理模块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协同工作环境示意图。图中标号:1-BIM信息集成模块;2-建筑协同数据库;3-协同工作环境;4-BIM数据集成平台;5-BIM数据管理库;101-BIM建筑模型;102-ODBC数据库;103-运维状态模块;104-租赁状态模块;105-物业状态模块;106-处置决策模块;107-历史信息记录模块;108-建筑基本管理模块;109-运维管理模块;110-物业管理模块;111-租赁管理模块;112-管理方信息模块;113-测绘记录模块;114-日常监测模块;115-维修保护模块;116-改造更新模块;117-审批管理模块;118-环境信息管理模块;119-本体信息管理模块;120-干扰信息排除模块;301-信息同步架构;302-设计业务流程;303-平台资源管理模组;304-网络基础架构;305-BIM组织结构;306-文件链接式协同;307-中心文件协同模式;308-混合应用协同模式;309-方案设计流程;310-施工图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BIM模型规划,利用GIS平台整合BIM模型应用于城市规划,实现对BIM模型的性能模拟分析,提升BIM模型规划的合理性与合理性;步骤200、BIM模型数字化,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实现设计模型与分析模型的统一,利用冲突规则在检测平台上进行自动化检测;步骤300、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工程进度信息、成本信息、材料资源信息、合同信息等项目全方位的信息,并将信息合并到数据库中;步骤400、运维管理阶段,整合施工过程的记录、拆料使用情况、设备信息等与运维相关文档和资料,建立BIM竣工模型,并建立相应评价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00、BIM模型规划,利用GIS平台整合BIM模型应用于城市规划,实现对BIM模型的性能模拟分析,提升BIM模型规划的合理性与合理性;步骤200、BIM模型数字化,以三维模型为基础,利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实现设计模型与分析模型的统一,利用冲突规则在检测平台上进行自动化检测;步骤300、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工程进度信息、成本信息、材料资源信息、合同信息等项目全方位的信息,并将信息合并到数据库中;步骤400、运维管理阶段,整合施工过程的记录、拆料使用情况、设备信息等与运维相关文档和资料,建立BIM竣工模型,并建立相应评价模式。2.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BIM信息集成模块(1)、建筑协同数据库(2)、协同工作环境(3)和BIM数据集成平台(4),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1)、建筑协同数据库(2)、协同工作环境(3)和BIM数据集成平台(4)的信号端通过模型映射将BIM数据管理库(5)数据同步到全局模型,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1)的信号端通过克隆子模型需求确定BIM数据集成平台(4)实体序列,所述BIM数据集成平台(4)的信号端通过合并对应版本中操作记录序列将模型版本在建筑协同数据库(2)中刻录,所述BIM数据集成平台(4)的控制端通过合并操作协同工作环境(3)差集将版本同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1)的信号端接收来自建筑协同数据库(2)的更新信号,所述建筑协同数据库(2)的输出端连接有BIM建筑模型(101),所述BIM建筑模型(101)的输出端通过调节楼宇信息反馈连接到BIM信息集成模块(1),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1)的可视化拓展模块还连接有运维状态模块(103)、租赁状态模块(104)、物业状态模块(105)以及处置决策模块(106),所述BIM信息集成模块(1)的数据导出端导出ODBC数据库(102),所述ODBC数据库(102)的数据端导入建筑协同数据库(2)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数据协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协同数据库(2)的数据端通过BIM数据集成平台(4)更新库内信息,所述建筑协同数据库(2)的数据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建筑基本管理模块(108)、运维管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瑞王建红王利赵强侯少宾赵刚谢磊张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