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553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其包括外框、中框和后盖,后盖与外框连接,中框位于外框与后盖形成的空腔内,外框上设置有第一按键槽,中框上设置有第二按键槽,第一按键槽与第二按键槽贯通;侧键,其包括按压键和转接键,按压键和转接键接触,按压键设置在第一按键槽内,转接键设置在第二按键槽内;PCB板,其位于中框上,且其上设置的转换开关与转接键接触。侧键包括按压键和转接键,将现有的侧键设置成分体结构,降低了按压键的厚度,使该按压键易于被按压变形,按压键发生形变能够带动转接键被按压而产生变形,能够使转换开关被按压,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用户按压侧键时按压力度降低,还能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移动终端多数能达到防尘、防水及防摔的要求;其机器结构要求做到厚实;由于IO接口和侧键处容易进水,在外壳周圈的IO接口和侧键结构都需要做防水结构设计;由于机器重量偏重和防摔,因此产品外壳需要PC+TPU做双色注塑减轻重量和跌落过程减少冲击力。由于侧键处采用TPU密封,TPU形成的侧键与PCB板上的转换开关距离偏远,使得TPU变形困难,进而造成用户需要很多的按压力度,才能够使侧键有感应。因此,需要提出一种移动终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侧键按压力度大,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能够减少侧键的按压力度,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其包括外框、中框和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外框连接,所述中框位于所述外框与所述后盖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外框上设置有第一按键槽,所述中框上设置有第二按键槽,所述第一按键槽与所述第二按键槽贯通;侧键,其包括按压键和转接键,所述按压键和所述转接键接触,所述按压键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键槽内,所述转接键设置在所述第二按键槽内;PCB板,其位于所述中框上,且所述PCB板上设置的转换开关与所述转接键接触。作为优选,所述按压键由TPU注塑获得。作为优选,所述转接键包括按压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按压主体上并与所述第二按键槽侧壁相接触的位置调节筋。作为优选,多个所述位置调节筋均匀分布在所述按压主体的侧壁上。作为优选,所述位置调节筋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位置调节筋与所述第二按键槽线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按键槽形状与所述按压主体的形状相同。作为优选,所述转接键与所述第二按键槽过盈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按压主体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按压主体相邻侧壁上设置的位置调节筋数量不同。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侧键包括按压键和转接键,将现有的侧键设置成分体结构,进而降低了按压键的厚度,使该按压键易于被按压变形。由于按压键与转接键接触,按压键发生形变能够带动转接键被按压而产生变形,进而能够使转换开关被按压,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用户按压侧键时按压力度降低,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提供的转接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框;2、中框;21、第二按键槽;3、按压键;4、转接键;41、按压主体;42、位置调节筋;5、PCB板;51、转换开关;6、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能够防水、防尘及防摔,且其侧键易按压,用户体验度高。上述移动终端包括壳体、侧键和PCB板5,其中侧键设置在壳体四周的侧壁上,而PCB板5设置在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且侧键与PCB板5的转换开关51能够接触。如图1-3所示,上述壳体包括外框1、中框2和后盖,其中后盖与外框1连接,具体为卡接;中框2位于外框1与后盖形成的空腔,且中框2上设置有上述PCB板5;外框1上设置有第一按键槽和显示屏6,中框2上设置有第二按键槽21,第一按键槽与第二按键槽21贯通,即第一按键槽的中心线与第二按键槽21的中心线重合,进而使侧键能够放置在第一按键槽和第二按键槽21内。如图3所示,上述侧键则包括按压键3和转接键4,其中按压键3和转接键4接触,按压键3设置在第一按键槽内,转接键4设置在第二按键槽21内,且转接键4与第二按键槽21为过盈配合连接,当按压键3被按压后,能够带动转接键4同时被按压发生形变,进而使转接键4按动PCB板5上的转换开关51,使其被按压,继而触发转换开关51,使PCB板5接收到转换开关51被按压的信号。其中,上述按压键3由TPU注塑获得,使得按压键3防水,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水从侧键处流入移动终端的内部。而本实施例中的按压键3位于外框1设置的第一按键槽内,而非是位于外框1和中框2上,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按压键3更容易被按压,进而避免了用户按压时需要较大的按压力,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接键4包括按压主体41和多个位置调节筋42,其中位置调节筋42设置在按压主体41的侧壁上,并与第二按键槽21的侧壁接触。设置位置调节筋42的目的是为了使转接键4与第二按键槽21较好的配合,使每个转接键4都能够适应第二按键槽21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多个位置调节筋42均匀分布在按压主体41的侧壁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置调节筋42可以不遵循均匀分布的原则,只要能够使转接键4设置在第二按键槽21内在非外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置变动即可。为了减小转接键4与第二按键槽21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用户的按压力度,上述位置调节筋42的横截面为弧形,该种结构能够使位置调节筋42与第二按键槽21线接触。降低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面积。为了使每个位置调节筋42与第二按键槽21都能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按键槽21形状与按压主体41的形状相同。例如,当按压主体41横截面为矩形,第二按键槽21形状也应该为矩形,需要说明的是,按压主体41相邻侧壁上的位置调节筋42的数量根据需要设置,按压主体41相邻侧壁上设置的位置调节筋42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侧键被按压时,其工作过程如下:按压键3被按压产生变形向靠近转接键4的方向凹陷,使得转接键4被变形,按压键3继续按压,使转接键4能够将转换开关51按压,进而实现侧键被按压的动作。上述移动终端,由于按压键3变薄,易于变形,当用户按压时,不需要较大的力就能够实现侧键的按压,提高了用户体验感,使该移动终端的侧键灵敏度提高。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包括外框(1)、中框(2)和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外框(1)连接,所述中框(2)位于所述外框(1)与所述后盖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外框(1)上设置有第一按键槽,所述中框(2)上设置有第二按键槽(21),所述第一按键槽与所述第二按键槽(21)贯通;侧键,其包括按压键(3)和转接键(4),所述按压键(3)和所述转接键(4)接触,所述按压键(3)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键槽内,所述转接键(4)设置在所述第二按键槽(21)内;PCB板(5),其位于所述中框(2)上,且所述PCB板上设置的转换开关(51)与所述转接键(4)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包括外框(1)、中框(2)和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外框(1)连接,所述中框(2)位于所述外框(1)与所述后盖形成的空腔内,所述外框(1)上设置有第一按键槽,所述中框(2)上设置有第二按键槽(21),所述第一按键槽与所述第二按键槽(21)贯通;侧键,其包括按压键(3)和转接键(4),所述按压键(3)和所述转接键(4)接触,所述按压键(3)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键槽内,所述转接键(4)设置在所述第二按键槽(21)内;PCB板(5),其位于所述中框(2)上,且所述PCB板上设置的转换开关(51)与所述转接键(4)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键(3)由TPU注塑获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键(4)包括按压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兵汪森林苗宇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辉烨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