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容广元专利>正文

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1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其借助操作一启动件转动齿轮带动与其相互配合的长形构件启开伞。伞的开启过程可分为操作一次、两次或多次完成,故启开伞时较省力。使用于具有伸缩中柄之伞时,长形构件在伞之中柄伸长或缩短时,亦同时伸出或缩入伞头。(*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可连接于伞的中柄的底端供单手操作启开伞及关闭伞的开关结构,其适用于那些具有可沿着中柄滑动而将下巢移近上巢的滑动件的伞,这种伞在启开伞时,只需用单手的手指推、拉或用手掌按压而将滑动件移动至其所能运作的距离的伞,这种伞包括例如为申请人的美国专利3796226号、中国专利86101477.4号及中国专利ZL95211861.0号等所描述的伞。本技术的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可设计成在启开伞时,用单手的手指推、拉或用手掌按压一次,两次或更多次来完成启开伞的过程。为此,在设计时,安排滑动件在启开伞时所需移动的距离增多或减少与本技术的长形构件在启开伞时每次所能移动的距离互相配合,例如,长形构件设计成每次操作可移动18毫米,在安排滑动件需要移动36毫米才能使伞全部张开时,这样,在启开伞时就要操作可单手操作开关两次。在启开伞时用手指推、拉或手掌按压两次或更多次比诸一次会更省力。美国专利4685482号该伞,在其中柄缩短时,使其弧形半径杆及连杆状构件互相重叠,用伞的人不小心时,会夹伤手指。本技术避免了这种缺点,并且在伞的中柄伸长或缩短时,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的长形构件亦可同时伸出或缩入伞头相互配合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伞使用在启开伞时省力的可单手操作开关,其可与具有伸缩中柄的摺伞例如两摺伞、三摺伞互相配合使用,该可单手操作开关的长形构件在伞的中柄伸长或缩短时亦同时相应伸出或缩入伞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伞使用在启开伞时省力的可单手操作开关。本技术的目的是按下述方案来实现的即,根据本技术所提供一种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该可单手操作开关包括一可连接在伞的中柄的底端的伞头;一套运作构件,其包括一齿轮和一长形构件,该齿轮在其中心处与该伞头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该长形构件在其上端处连接一沿着伞的中柄滑动而启开或关闭伞的滑动件;该伞头配备有一通道,该通道由顶端向底端伸延并容纳可在其内活动的该长形构件;一能转动齿轮以带动长形构件移动该滑动件以启开伞的可单手操作的启动件;一配备有弹簧的掣锁,该掣锁具有三个工作状态在伞部分开启时,该掣锁处于自动锁定该运作构件的状态;在再次操作该启动件使伞继续开启直至全部张开状态时,该掣锁再次自动锁定该运作构件的状态;在按下该掣锁关伞时,伞将回复到全部关闭的状态。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长形构件可无需配备以凹槽,其底端部可连接在一连杆的一端,该连杆的另一端则在该齿轮的一凸出部位处与该齿轮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以便该齿轮转动时带动该长形构件运动。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用单手很容易地实现操作该开关以使伞开启或关闭。持着伞头的手用手指及掌按压半径杆便可使伞开启。如果设计成需按压两次伞才会完全张开,在按压半径杆一次后,略放松手,让半径杆借助一V形弹簧或其它类似的弹性构件的弹力返回启开伞前的原来位置,然后再次按压半径杆直至伞完全张开。关闭伞时,用手指按下装在伞头上的掣锁,伞尖举向上,利用地心吸引力,伞借助其本身的重量关闭,或者使用在启开伞时储备的力,例如,在启开伞时所压缩的弹簧的弹力关闭伞。本技术的目的亦可按另一方案来实现即,不再使用半径杆的设计时,可使齿轮具有伸出的轴心,该轴心与伞头上的孔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轴心的端部穿过伞头的孔之后与一用作启动构件的转轮在该转轮的园心处互相连接,从而用转轮取代半径杆。启开伞时,食指及姆指可重覆多次转动转轮,以便推动齿轮转动直至伞全部张开;关闭伞时,用食指按下装在伞头上一自动锁定长形构件的掣锁,就会如前述一样关闭伞。上述两种装在伞头上的掣锁可相互替换使用于采用转轮或半径杆的结构之中。在本技术的又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齿轮有一凸出部位沿其径向向外突出。该长形构件的底端部在该凸出部位处与齿轮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以便齿轮转动时,带动该长形构件运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推荐实施例进行描述,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的具体结构,图中示出其处在运作前的状态。图2是本技术的曲尺形构件与齿轮啮合的状态。图3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在运作一次之后,长形构件已被移动使伞部分开启的状态。图4表示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与可伸缩的中柄配合使用时,在启开伞前长形构件随着中柄伸长时伸出伞头然后开始运作的情形。图5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的另一具体结构图,齿轮由一转轮转动。图6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的又另一个具体结构图,其中示出,一连杆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在齿轮和长形构件之间的情况。图7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开关的又另一具体结构图,其中示出长形构件的底端部与齿轮的突出部位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的情况。参考图1至图4一套运作构件包括一在其中心处与一可与伞的中柄的底端连接的伞头1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的齿轮2及一在其一边配备有一系列凹槽4的、与齿轮的齿牙5互相啮合的长形构件3。伞头的顶端配备有一通道6,其由顶端向底端伸延并可容纳在其内活动的长形构件3及其滑轮附件。长形构件3的上端可连接或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或附着于沿着中柄滑动使伞启开或关闭的滑动件。通道6旁边配备有一孔106可让伞的中柄的底端藏入并与其互相连接。一半径杆7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伞头1与齿轮2互相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的轴心之上并介乎伞头与齿轮之间,其杆身供手操作。一套环116套在伞头1与齿轮2相互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的轴心17之上并位于介乎伞头1与半径杆7之间,使伞头1与半径杆7之间有一间隔的空间;一曲尺形构件8,其一端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在半径杆杆身。一压缩弹簧9设置于半径杆杆身与曲尺形构件8之间,其用以向前推动曲尺形构件8的另一成齿状的端部10,使之与齿轮的齿牙啮合,在向着伞头转动半径杆以启开伞时,半径杆便可推动齿轮转动,在曲尺形构件8的弯角处有一弧形凸出部分11突出于半径杆之外,其突出于半径杆7之外的部分的厚度比套环116的厚度稍薄。在伞头1适当位置处有一半园形凸边12,该半圆形凸边12具有一加厚部分向内突出,该加厚部分的厚度稍薄于套环116的厚度,其与曲尺形构件8的弧形凸出部分11互相配合运作。一V形弹簧13,其一端成环状、用锅钉103连接在半径杆的杆身,其另一端亦成环状,以锅钉113连接在伞头1。当半径杆7向着伞头转动以启开伞时,V形弹簧13被弯曲产生弹力,一锅钉123连接在伞头1阻止V形弹簧13压向长形构件3减少磨擦,在用伞的人持着伞头的手稍放松时,半径杆7借助V形弹簧的弹力转动而离开伞头。其时,曲尺形构件8的齿状端部10向后滑,弹簧9的弹力比V形弹簧的弹力弱所以被压缩。半径杆7转动至最后阶段时,伞头的半园形凸边导致曲尺形构件8的齿状端部10滑离齿轮的齿牙5,弹簧9再次被压缩。一传统上用于自动制止齿轮向后转的掣锁14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在伞头的顶端,一压缩弹簧15设置于伞头1与掣锁14之间,掣锁14的一端供手指按动,其另一端16成叉状并与齿轮2的齿牙5接触。在齿轮2向前转动启开伞时,该掣锁成叉状的端部会自动向后滑而不会妨碍齿轮转动,在齿轮向后转动时,该掣锁成叉状的端部则会自动制止齿轮2向后转。长形构件3的两侧装置有一组滑轮33,以便减轻该长形构件滑动时与伞头的通道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伞使用的可单手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单手操作开关包括:一可连接在伞的中柄的底端的伞头(1);一套运作构件,其包括一齿轮(2)和一长形构件(3),所述齿轮(2)在其中心处与所述伞头(1)可绕枢轴转动地连接,所述长形构件(3)在其上端处连接一沿着伞的中柄滑动以启开或关闭伞的滑动件;所述伞头(1)配备有一通道(6),所述通道(6)由顶端向底端伸延并容纳可在其内活动的所述长形构件(3);一能转动齿轮(2)以带动长形构件(3)移动所述滑动件以启开伞的可单手操作的启动件;一配备有弹簧(15)的掣锁(14),所述掣锁具有三个工作状态:在伞部分开启时,所述掣锁(14)处于自动锁定所述运作构件的状态;在再次操作所述启动件使伞继续开启直至全部张开状态时,所述掣锁再次自动锁定所述运作构件的状态;在按下所述掣锁(14)关伞时,伞将回复到全部关闭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广元
申请(专利权)人:容广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