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225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包括顶部的过梁和两侧的构造柱,洞口的宽度为L1,构造柱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构造柱包括有由主筋和箍筋构成的钢筋骨架,构造柱的宽度为L2,构造柱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的距离为L3,所述过梁为预制混凝土梁,过梁包括过梁本体,过梁本体的长度为L4;过梁本体内的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分别穿入至过梁两侧的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内并与主筋之间采用绑丝连接,构造柱按设计规范要求现浇施工后,实现了预制混凝土梁与洞侧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安装连接。该节点结构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易于控制施工质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施工中的洞口留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砌体结构施工中的洞口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施工中,涉及大量门窗洞口和设备安装洞口留设。规范规定: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采取预制安装或现浇两种方式之一。当洞侧不设混凝土柱时,一般采用预制安装。预制过梁长度=洞口宽度+两端支座长度,待洞口两侧砌体砌至过梁底标高时,将过梁两端坐于其上。预制过梁具有加工、安装尺寸准确、外观质量好、安装速度快、节省模板材料和人工等优点。但当洞侧设有现浇混凝土构造柱时(如较大尺寸的门窗洞口、住宅的进户门洞口,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洞口两侧),因构造柱与上下层梁板相连,不允许在中间断开,致使传统预制过梁无法安装,只得采用现浇方式施工。现浇混凝土过梁存在尺寸、标高控制不准、易发生外观质量缺陷等弊病。特别是住宅建筑因层高较低,门窗洞口顶标高与上方主体结构梁板底标高接近,支设过梁模板后,模板顶部与梁板底之间空隙很小,浇捣混凝土非常困难,更难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和质量易于控制,可大量节省模板材料和人工,生产过程不占主导工期,加工、安装方便,因此广受建筑行业青睐。砌体结构施工中采用预制混凝土梁较为普遍。但当在砌体洞口两侧设有混凝土构造柱时,因传统预制过梁无法与其连接安装,而不得不采用现浇,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耗费模板材料、修补材料和人工,影响施工进度。若能在连接构造上予以创新,实现预制过梁与现浇混凝土柱连接安装,则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梁与现浇柱组成的洞口连接构造,采取缩短的预制混凝土梁,将梁端外伸锚固钢筋与洞侧构造柱钢筋连接,浇筑混凝土包裹,实现了预制混凝土梁与洞侧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安装连接。该节点结构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易于控制施工质量等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包括顶部的过梁和两侧的构造柱,洞口的宽度为L1,所述构造柱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构造柱包括有由主筋和箍筋构成的钢筋骨架,所述构造柱的宽度为L2,所述构造柱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的距离为L3,所述过梁为预制混凝土梁,所述过梁包括过梁本体,所述过梁本体的长度为L4,L4=L1+(L3-5mm)×2,所述过梁本体内沿过梁走向设有过梁纵向钢筋;所述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d,所述锚固钢筋水平段的长度为L5,L5=L2-L3×2+5mm;所述锚固钢筋竖直段的长度为L6,L6≥15d;所述过梁本体两侧的锚固钢筋分别穿入至过梁两侧的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内并与主筋之间采用绑丝连接,所述构造柱按设计规范要求现浇施工后,所述过梁与两侧的构造柱连接为一体。进一步讲,所述过锚固钢筋采用圆钢或是带肋钢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梁与现浇柱组成的洞口连接构造,解决了预制混凝土梁与洞侧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安装连接难题。预制混凝土梁外观质量好,加工尺寸和安装位置、标高准确,特别是梁柱节点采用整体刚性连接,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其相对现浇过梁,减省了支、拆模板工序,大量节省模板材料和人工,并节省返修材料、人工,且过梁预制不占主导工期,加之安装方便快捷,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施工现场整洁文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刚性连接节点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预制混凝土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过梁,11-过梁本体,12-水平段,13-竖直段,14-锚固钢筋,2-构造柱,21-主筋,22-箍筋,23-钢筋骨架,24-绑丝,30-砌体,31-柱内侧模板上段,32-柱内侧模板下段,33-柱边侧模板,34-竖楞,35-可调顶托,36-钢管支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对本技术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其洞口由设在洞口顶部的过梁1和两侧的构造柱2组成。所述构造柱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构造柱2包括有由主筋21和箍筋22构成的钢筋骨架23,洞口的宽度为L1(即洞口两侧构造柱内侧净距)所述构造柱2的宽度为L2,所述构造柱2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23的距离为L3,上述的L1、L2和L3均为设计尺寸。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由中间的过梁本体11(钢筋混凝土部分)与两端的锚固钢筋14组成。为方便安装,所述过梁本体11的长度为L4,该过梁本体11部分较常规标准预制过梁缩短,即减去其两端支座(一般每端支座长度不小于250mm)部分,L4=L1+(L3-5mm)×2),所述过梁本体1的梁端进入构造柱2的主筋保护层内,以避开梁柱交接受剪最不利部位,同时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梁底与柱内侧模板交接处漏浆。所述过梁本体11内沿过梁走向设有过梁纵向钢筋,如图3所示,所述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11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段12和竖直段13的呈“7”字形的锚固钢筋14,所述锚固钢筋14的直径为d,所述锚固钢筋14的水平段12的长度为L5,L5=L2-L3×2+5mm;所述锚固钢筋14的竖直段13的长度为L6,L6≥15d;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过梁1的安装,安装时,将过梁1按设计位置和标高就位;如图2所示,将所述过梁本体11两侧的锚固钢筋14分别穿入至过梁两侧的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内后用绑丝24与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23绑扎,并将梁端面贴靠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23内侧;然后,浇筑构造柱2的混凝土,使梁柱交接部位形成整体刚性连接节点A,按设计规范要求现浇施工后,所述过梁1与两侧的构造柱2连接为一体。本技术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1)预制混凝土梁的设计和加工(1)预制混凝土梁由中间的过梁本体11(钢筋混凝土部分)与两端的锚固钢筋14组成。为方便安装,过梁本体11部分较常规标准预制过梁缩短,减去其两端支座部分。将梁内纵向的过梁钢筋自梁两端外伸并向下弯折90o呈“7”字形状,作为锚固钢筋14。锚固钢筋14的水平段12不超出钢筋骨架的箍筋22外。当锚固钢筋14材料使用圆钢时,应在端部作180o弯钩;采用带肋钢筋时,端部无需弯钩。(2)过梁1在施工层楼板上采用定型木模板预制。预制场地应用水泥砂浆抹平。模板底部铺设废油毡或塑料布以利构件脱离。在过梁端部处的模板上按过梁的锚固钢筋14的位置开设“U”形槽口。槽口宽度较锚固钢筋14直径大3mm。沿过梁走向的过梁钢筋入模时,将梁底筋置于模板上部,自端部模板上的槽口穿出外露的为锚固钢筋14,锚固钢筋14的竖直段13朝上。然后浇注混凝土及将混凝土外露面抹平压光。2)构造柱1内的钢筋骨架23的绑扎:钢筋骨架2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绑扎,将预埋在上方主体结构梁板底部的一侧柱顶插筋向外搬弯预留出豁口,以便过梁1穿插安装。3)构造柱模板支设和过梁安装:构造柱模板由临洞口侧的柱内侧模板和贴靠砌体两侧面的柱边侧模板,共三面模板组成。其中,柱内侧模板分柱内侧模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包括顶部的过梁(1)和两侧的构造柱(2),洞口的宽度为L1,所述构造柱(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构造柱(2)包括有由主筋(21)和箍筋(22)构成的钢筋骨架(23),所述构造柱(2)的宽度为L2,所述构造柱(2)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23)的距离为L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梁(1)为预制混凝土梁,所述过梁(1)包括过梁本体(11),所述过梁本体(11)的长度为L4,L4=L1+(L3‑5mm)×2,所述过梁本体(11)内沿过梁走向设有纵向过梁钢筋;所述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11)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段(12)和竖直段(13)的锚固钢筋(14),所述锚固钢筋(14)的直径为d,所述锚固钢筋(14)的水平段(12)的长度为L5,L5=L2‑L3×2+5mm;所述锚固钢筋(14)的竖直段(13)的长度为L6,L6≥15d;所述过梁本体(11)两侧的锚固钢筋(14)分别穿入至过梁两侧的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23)内并与主筋(21)之间采用绑丝(24)连接,所述构造柱(2)按设计规范要求现浇施工后,所述过梁(1)与两侧的构造柱(2)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包括顶部的过梁(1)和两侧的构造柱(2),洞口的宽度为L1,所述构造柱(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构造柱(2)包括有由主筋(21)和箍筋(22)构成的钢筋骨架(23),所述构造柱(2)的宽度为L2,所述构造柱(2)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23)的距离为L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梁(1)为预制混凝土梁,所述过梁(1)包括过梁本体(11),所述过梁本体(11)的长度为L4,L4=L1+(L3-5mm)×2,所述过梁本体(11)内沿过梁走向设有纵向过梁钢筋;所述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11)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仕达张加强周瑞杰齐加云刘明久吕若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