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宇华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12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它包括清漆基层(1)、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清漆基层(1)上方依次设有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中间第一层(2)为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所述中间第二层(3)为耐腐蚀层,所述中间第三层(4)为聚氨酯弹性涂层,所述面层(5)为光触媒层,所述光触媒层的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汽车壳体涂层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耐高温和自清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汽车壳体涂层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新的汽车壳体涂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耐高温和自清洁的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它包括清漆基层、中间第一层、中间第二层、中间第三层和面层,所述清漆基层上方依次设有中间第一层、中间第二层、中间第三层和面层,所述中间第一层为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所述中间第二层为耐腐蚀层,所述中间第三层为聚氨酯弹性涂层,所述面层为光触媒层,所述光触媒层的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作为优选地,还包括抗氧化层,所述抗氧化层设于中间第三层和面层之间,所述抗氧化层的材料为具有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材料。作为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层与光触媒层的厚度比为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汽车壳体涂层结构,清漆基层上方依次设有中间第一层、中间第二层、中间第三层和面层,中间第一层为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中间第二层为耐腐蚀层,中间第三层为聚氨酯弹性涂层,面层为光触媒层,光触媒层的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结构设计合理,中间第一层采用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具有耐高温功能,采用光触媒层,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光触媒层能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有效地降解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杀灭了多种细菌,从而能自我消毒,具有自清洁功能;采用抗氧化层,抗氧化层设于中间第三层和面层之间,抗氧化层的材料为具有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材料,采用抗氧化层,很好地保护了中间第三层上端面,使其不会被光触媒进行氧化破坏作用,保证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清漆基层,2.中间第一层,3.中间第二层,4.中间第三层,5.面层,6.抗氧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它包括清漆基层1、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清漆基层1上方依次设有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中间第一层2为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所述中间第二层3为耐腐蚀层,所述中间第三层4为聚氨酯弹性涂层,所述面层5为光触媒层,所述光触媒层的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还包括抗氧化层6,所述抗氧化层6设于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之间,所述抗氧化层6的材料为具有纳米二氧化硅涂层材料。所述抗氧化层6与光触媒层的厚度比为3:2。上述内容为本技术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技术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技术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漆基层(1)、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清漆基层(1)上方依次设有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中间第一层(2)为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所述中间第二层(3)为耐腐蚀层,所述中间第三层(4)为聚氨酯弹性涂层,所述面层(5)为光触媒层,所述光触媒层的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涂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壳体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漆基层(1)、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清漆基层(1)上方依次设有中间第一层(2)、中间第二层(3)、中间第三层(4)和面层(5),所述中间第一层(2)为耐高温反射隔热涂层,所述中间第二层(3)为耐腐蚀层,所述中间第三层(4)为聚氨酯弹性涂层,所述面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宇华
申请(专利权)人:邓宇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