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厌氧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102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厌氧塔,包括壳体,壳体内自下而上设置有布水组件、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通往布水组件的进水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所述壳体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组件的泥水下降管,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开设有沼气出口,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开设有环形的收集槽,所述壳体的外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收集槽连通。本IC厌氧塔排出钙化泥的效率较高,维护成本低,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好。本IC厌氧塔能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以满足排放要求,且本IC厌氧塔无需设置单独的能源,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厌氧塔
本技术涉及有机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C厌氧塔。
技术介绍
IC(internalcirculation)厌氧塔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有机废水在IC厌氧塔内循环流动,IC厌氧塔内投放有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成沼气和无机物,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IC厌氧塔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09916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布水器、通往布水器的进水管、三相分离器和出水口,布水器用于向壳体内输入水,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三相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壳体中心设有自气液分离器通往布水器的泥水下降管,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连接有沼气出口,壳体底部装有排污口。该IC厌氧反应器中死亡的微生物会钙化形成钙化泥,当钙化泥沉积较多时,可从排污口排出钙化泥。但该IC厌氧反应器的排污口横向设置,排出钙化泥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厌氧塔,排出钙化泥的效率较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C厌氧塔,包括壳体(1),壳体(1)内自下而上设置有布水组件(2)、三相分离器(3)和气液分离器(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通往布水组件(2)的进水管(1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出水口(12),所述三相分离器(3)和气液分离器(4)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31),所述壳体(1)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4)通往布水组件(2)的泥水下降管(41),所述气液分离器(4)上开设有沼气出口(42),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环形的收集槽(13),所述壳体(1)的外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4),所述排污管(14)与收集槽(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厌氧塔,包括壳体(1),壳体(1)内自下而上设置有布水组件(2)、三相分离器(3)和气液分离器(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通往布水组件(2)的进水管(11),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出水口(12),所述三相分离器(3)和气液分离器(4)间连通有用于供沼气上升的上升管(31),所述壳体(1)内设有自气液分离器(4)通往布水组件(2)的泥水下降管(41),所述气液分离器(4)上开设有沼气出口(42),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开设有环形的收集槽(13),所述壳体(1)的外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4),所述排污管(14)与收集槽(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厌氧塔,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槽(13)的内环壁为导向面(131),所述导向面(131)倾斜设置,所述壳体(1)内的钙化泥能沿导向面(131)滑落至收集槽(13)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IC厌氧塔,其特征是:所述排污管(14)上设置有用于启闭排污管(14)的排污阀(1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厌氧塔,其特征是:所述布水组件(2)包括第一布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双叶海兵谢建强崔增华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永丰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