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敏霞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07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包括主箱体、拉线底盘和机箱底座,所述机箱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推杆,所述主箱体的表面通过合页安装有拉线门体,所述主箱体的内部安装有绕盘,所述绕盘的顶部安装有缠绕柱体,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拉线槽,所述拉线底盘的顶部安装有收线盘,所述收线盘的一端表面安装有手动旋转把手,所述收线盘的内部安装有线长感应器,所述收线盘一侧的拉线底盘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拉线底盘的底部安装有扰性把手,所述拉线槽一端的主箱体表面边缘处安装有限位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装置具备移动性的同时,可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拉线操作,对线缆进行处理,并对线缆进行存储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
,具体为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深入,电能已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常常需对线缆进行铺设,进而实现电能的运输,在一般的电力施工线缆铺设过程中,往往是采用人力拉线的方式进行铺设,整个过程中过多的浪费人力,且拉线的效率较低,不利于实际施工,为克服人工拉线的缺陷,实际施工方配备了一些拉线装置,只是这些拉线装置结构简单,往往还需人工辅助进行,特别是地下线缆的卷收,拉线装置虽为工程作业带来极大的便捷,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拉线装置,在收卷的过程中,不具备角度调节的功能,若是人工化的拉线装置,其拉线的劳动强度依旧较大,不利于实际使用,而电气机械化的拉线装置,虽节省了人力,可拉线的精度较低,往往出现拉线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在雨雪天气下,拉线装置内部机械或电气设备容易遭受雨雪的侵蚀,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包括主箱体、拉线底盘和机箱底座,所述机箱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推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包括主箱体(2)、拉线底盘(4)和机箱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底座(7)的顶部安装有推杆(5),所述推杆(5)的表面安装有防滑胶套(6),所述推杆(5)一侧的机箱底座(7)顶部安装有主箱体(2),所述主箱体(2)的表面通过合页安装有拉线门体(3),所述拉线门体(3)的表面设置有斜向口(8),所述主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绕盘(10),所述绕盘(10)的顶部安装有缠绕柱体(11),所述绕盘(10)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7),且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与缠绕柱体(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箱体(2)的顶部设置有拉线槽(18),所述拉线槽(18)一次的主箱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施工用拉线装置,包括主箱体(2)、拉线底盘(4)和机箱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底座(7)的顶部安装有推杆(5),所述推杆(5)的表面安装有防滑胶套(6),所述推杆(5)一侧的机箱底座(7)顶部安装有主箱体(2),所述主箱体(2)的表面通过合页安装有拉线门体(3),所述拉线门体(3)的表面设置有斜向口(8),所述主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绕盘(10),所述绕盘(10)的顶部安装有缠绕柱体(11),所述绕盘(10)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7),且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与缠绕柱体(1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箱体(2)的顶部设置有拉线槽(18),所述拉线槽(18)一次的主箱体(2)顶部设置有下放槽(22),所述下放槽(22)与拉线槽(18)之间的主箱体(2)顶部通过合页安装有拉线底盘(4),所述拉线底盘(4)的顶部安装有收线盘(20),所述收线盘(20)的一端表面安装有手动旋转把手(16),所述收线盘(20)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弹性压线板(14),所述弹性压线板(14)的内部安装有平整辊体(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霞卢蕾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敏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