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引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706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引炉,其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用于连通炉体的内部,并用于在上引炉停炉时排放炉体内的铜液;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上述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在上引炉工作时,导流管封堵,防止炉体内的铜液渗漏;上引炉停炉时,打开导流管,则炉体内的铜液经由导流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上引炉设置了用于排放铜液的导流管,能避免炉体内留铜过多造成炉体内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粘连,使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相互分离,防止熔沟被拉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引炉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业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引炉。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上引炉为双体式结构,一侧为熔化炉,另一侧为保温炉,两炉体通过过桥流道连接,熔化炉和保温炉内分别设有加热器。以铜生产过程为例,铜原料在熔化炉内熔化,熔化后的铜液通过过桥流道流入保温炉中,以实现保温、静止和上引成型。现有的上引炉停炉时,炉体底部存铜会造成各个加热器的熔沟11粘连在一起,而炉体仅下部设有水套冷却快,造成炉体内部上热下冷,易导致熔沟11拉断。另外,上引炉停炉后加热器断电并逐渐降温,炉体内留存的铜液发生固化,易造成加热器的线圈12的绝缘层破损,导致加热器再次通电后无法加热,形成死炉。再者,上述上引炉中加热器的熔沟11位于线圈12上部,其上粘结的铜量少于线圈12,上引炉经停炉后重新开炉时,熔沟11因粘铜少而快速温度,温度远高于线圈12,易因高温而烧毁。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上引炉,以避免上引炉停炉时各个加热器的熔沟因粘连在一起而被拉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引炉,其炉体上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用于在上引炉停炉时排放炉体内的铜液,避免炉体内留铜过多造成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粘连,防止熔沟被拉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引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在所述上引炉停炉时排放所述炉体内的铜液;所述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优选的,上述上引炉中,所述导流管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向下倾斜,并且所述导流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炉体外部连通。优选的,上述上引炉中,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2°-3°。优选的,上述上引炉中,所述导流管砌筑在所述炉体内。优选的,上述上引炉中,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端插装在所述炉体的第一砌筑口内,所述导流管的第二端插装在所述炉体的第二砌筑口内;所述第一砌筑口为所述炉体的内层耐火砖砌筑口;所述第二砌筑口为所述炉体的外层耐火砖砌筑口。优选的,上述上引炉中,所述导流管的中段由碳粉棒填实,两端分别由耐火泥填实。优选的,上述上引炉中,还包括网板法兰,所述网板法兰封堵所述导流管的端部,并且所述网板法兰固定于所述炉体的外侧钢板上。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引炉,其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用于连通炉体的内部,并用于在上引炉停炉时排放炉体内的铜液;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上述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在上引炉工作时,导流管封堵,防止炉体内的铜液渗漏;上引炉停炉时,打开导流管,则炉体内的铜液经由导流管排出。显然,本技术提供的上引炉设置了用于排放铜液的导流管,能避免炉体内留铜过多造成炉体内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粘连,使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相互分离,防止熔沟被拉断。另外,上述上引炉停炉时铜液经由导流管排放,减少炉体内存铜,降低因存铜固化而导致加热器的线圈的绝缘层破损的风险,利于确保加热器在重新通电后能够正常加热,防止死炉。再者,炉体内存铜减少,能够避免加热器中熔沟和线圈的粘铜量差别过大,确保该上引炉重新开炉时熔沟和线圈温度同时升高,避免熔沟因温度过高而烧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上引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引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图2中:内层耐火砖101;外层耐火砖102;导流管103;网板法兰104。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引炉,其炉体上设有导流管,导流管用于在上引炉停炉时排放炉体内的铜液,避免炉体内留铜过多造成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粘连,防止熔沟被拉断。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引炉,其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导流管103,导流管103用于连通炉体的内部,并用于在上引炉停炉时排放炉体内的铜液;导流管103能够拆卸地封堵。上述导流管103能够拆卸地封堵,在上引炉工作时,导流管103封堵,防止炉体内的铜液渗漏;上引炉停炉时,打开导流管103,则炉体内的铜液经由导流管103排出。显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引炉设置了用于排放铜液的导流管103,能避免炉体内留铜过多造成炉体内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粘连,确保各个加热器的熔沟相互分离,防止熔沟被拉断。另外,上述上引炉停炉时铜液经由导流管103排放,减少炉体内留铜,降低因留铜固化而导致加热器的线圈的绝缘层破损的风险,利于确保加热器在重新通电后能够正常加热,防止死炉。再者,炉体内存铜减少,能够避免加热器中熔沟和线圈的粘铜量差别过大,确保该上引炉重新开炉时熔沟和线圈温度同时升高,避免熔沟因温度过高而烧毁。为了便于导出炉体内的铜液,上述上引炉中,导流管103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向下倾斜,并且导流管103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导流管103的第一端用于与炉体内部连通;导流管103的第二端用于与炉体外部连通。具体的,该上引炉中,预设角度范围2°-3°。为了排放更多的铜液,上述导流管103应设置为靠近炉体内底壁,同时,上述导流管103应高于炉体内底壁,以降低上引炉正常工作时由导流管103渗铜的风险。具体的,上述上引炉中,导流管103砌筑在炉体内。炉体包括砌筑的内层耐火砖101和砌筑的外层耐火砖102,以及夹在内层耐火砖101和外层耐火砖102之间的耐火保温层;外层耐火砖102的外侧还设有钢板。导流管103的第一端插装在炉体的第一砌筑口内,导流管103的第二端插装在炉体的第二砌筑口内;第一砌筑口为炉体的内层耐火砖砌筑口;第二砌筑口为炉体的外层耐火砖砌筑口。导流管103与炉体之间的缝隙由捣打料填实密封。上述第一砌筑口为长方形,其尺寸为长60mm、宽40mm、高为40mm。该第一砌筑口为长方形,便于由矩形的内层耐火砖101砌成,避免使用破损的内层耐火砖101,减少渗铜的风险。当然,第一砌筑口的形状以及尺寸还可根据内层耐火砖101的形状、尺寸以及导流管103的形状、尺寸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上述第二砌筑口为圆形,其直径为100mm,深度为60mm。第二砌筑口的形状、尺寸还可根据导流管103的形状、尺寸进行设计,本实施不做限定。上述导流管103的中段由碳粉棒填实,导流管103的两端分别由耐火泥填实,使导流管103封堵。其中,导流管103靠近炉体内侧的一端处耐火泥的填充深度范围为80mm-100mm;导流管103上靠近炉体外侧的一端处耐火泥的填充深度范围为70mm-80mm;导流管中段填充的碳粉棒的深度为200mm,或接近200mm。进一步的,如上实施例提供的上引炉还包括网板法兰104,网板法兰104封堵导流管103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引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在所述上引炉停炉时排放所述炉体内的铜液;所述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引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上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用于在所述上引炉停炉时排放所述炉体内的铜液;所述导流管能够拆卸地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由其第一端到第二端向下倾斜,并且所述导流管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预设角度范围内的任意角度;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炉体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引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为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引炉,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冯忠平田鹏刘庆国刘书利张克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祥瑞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