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308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顶盘、芯片、线圈、底盘,所述顶盘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顶盘下端设置有套管一,所述套管一远离所述顶盘一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套管一一侧设置有所述线圈,所述线圈远离所述散热片一侧设置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远离所述线圈一侧设置有所述芯片,所述芯片远离所述隔磁片一侧设置有灯管,所述灯管内部设置有灯泡,所述灯管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一侧设置有卡块。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符合更多用户需求,增加隔磁片,对人体辐射小,增加散热片和通风孔使散热效果更好,采用芯片使充电更加稳定,充电速度更快,可任意角度放置手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神奇的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现有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成本高,对人体辐射性大,散热慢,充电不稳定,充电速度慢,只能水平放置,充电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顶盘、芯片、线圈、底盘,所述顶盘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顶盘下端设置有套管一,所述套管一远离所述顶盘一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套管一一侧设置有所述线圈,所述线圈远离所述散热片一侧设置有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远离所述线圈一侧设置有所述芯片,所述芯片远离所述隔磁片一侧设置有灯管,所述灯管内部设置有灯泡,所述灯管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灯管下端设置有所述底盘,所述底盘内部上端靠近所述灯管一侧设置有所述套管二、卡槽,所述底盘侧面设置有所述通风孔、所述充电孔,所述底盘一侧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内设置有螺丝钉,所述卡环远离所述底盘一侧设置有支杆一,所述支杆一远离所述卡环一侧设置有支杆二,所述支杆二下端设置有底座。上述结构中,将所述套管一与所述套管二嵌套在一起,所述底盘插入所述卡环内,调整所述底盘到合适角度后,将所述卡环与所述支杆一通过所述螺丝钉固定,可根据需要弯曲所述支杆一、所述支杆二到一定角度,方便从不同视角观测手机,将手机放在所述顶盘上,通过所述支撑板将手机支撑,可将所述底盘从所述卡环中拔出,将所述底座水平放置在桌面,连接电源进行充电。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所述灯管内嵌于所述底盘上端,所述卡槽成型于所述底盘底端,所述芯片与所述底盘卡槽连接,所述灯管形状为圆形,所述卡槽形状为圆形。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所述灯泡内嵌于所述灯管内,所述卡头与所述灯管胶接,所述卡头与所述卡块胶接,所述卡块形状为圆柱形。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所述通风孔成型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充电孔成型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套管二成型于所述底盘上,所述隔磁片内嵌于所述芯片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所述线圈内嵌于所述底盘内,所述散热片内嵌于所述底盘内。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所述卡环与所述底盘插接,所述卡环与所述支杆一通过所述螺丝钉连接,所述卡环形状为半圆形。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所述支杆一与所述支杆二焊接,所述支杆二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顶盘与所述底盘通过所述套管一连接,所述顶盘与所述支撑板胶接,所述底座形状为椭圆形。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制造成本低,符合更多用户需求,增加隔磁片,对人体辐射小,增加散热片和通风孔使散热效果更好,采用芯片使充电更加稳定,充电速度更快,可任意角度放置手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中底盘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主示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中灯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顶盘;2、套管一;3、散热片;4、线圈;5、隔磁片;6、芯片;7、灯管;8、套管二;9、卡槽;10、底盘;11、通风孔;12、充电孔;13、卡头;14、卡块;15、灯泡;16、卡环;17、螺丝钉;18、支杆一;19、支杆二;20、底座;21、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包括顶盘1、芯片6、线圈4、底盘10,顶盘1上端设置有支撑板21,顶盘1下端设置有套管一2,套管一2远离顶盘1一侧设置有散热片3,散热片3远离套管一2一侧设置有线圈4,线圈4远离散热片3一侧设置有隔磁片5,隔磁片5远离线圈4一侧设置有芯片6,芯片6远离隔磁片5一侧设置有灯管7,灯管7内部设置有灯泡15,灯管7一端设置有卡头13,卡头13一侧设置有卡块14,灯管7下端设置有底盘10,底盘10内部上端靠近灯管7一侧设置有套管二8、卡槽9,底盘10侧面设置有通风孔11、充电孔12,底盘10一侧设置有卡环16,卡环16内设置有螺丝钉17,卡环16远离底盘10一侧设置有支杆一18,支杆一18远离卡环16一侧设置有支杆二19,支杆二19下端设置有底座20。上述结构中,将套管一2与套管二8嵌套在一起,底盘10插入卡环16内,调整底盘10到合适角度后,将卡环16与支杆一18通过螺丝钉17固定,可根据需要弯曲支杆一18、支杆二19到一定角度,方便从不同视角观测手机,将手机放在顶盘1上,通过支撑板21将手机支撑,可将底盘10从卡环16中拔出,将底座20水平放置在桌面,连接电源进行充电。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效果,灯管7内嵌于底盘10上端,卡槽9成型于底盘10底端,芯片6与底盘10卡槽9连接,灯管7形状为圆形,卡槽9形状为圆形,灯泡15内嵌于灯管7内,卡头13与灯管7胶接,卡头13与卡块14胶接,卡块14形状为圆柱形,通风孔11成型于底盘10上,充电孔12成型于底盘10上,套管二8成型于底盘10上,隔磁片5内嵌于芯片6内,线圈4内嵌于底盘10内,散热片3内嵌于底盘10内,卡环16与底盘10插接,卡环16与支杆一18通过螺丝钉17连接,卡环16形状为半圆形,支杆一18与支杆二19焊接,支杆二19与底座20焊接,顶盘1与底盘10通过套管一2连接,顶盘1与支撑板21胶接,底座20形状为椭圆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盘(1)、芯片(6)、线圈(4)、底盘(10),所述顶盘(1)上端设置有支撑板(21),所述顶盘(1)下端设置有套管一(2),所述套管一(2)远离所述顶盘(1)一侧设置有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远离所述套管一(2)一侧设置有所述线圈(4),所述线圈(4)远离所述散热片(3)一侧设置有隔磁片(5),所述隔磁片(5)远离所述线圈(4)一侧设置有所述芯片(6),所述芯片(6)远离所述隔磁片(5)一侧设置有灯管(7),所述灯管(7)内部设置有灯泡(15),所述灯管(7)一端设置有卡头(13),所述卡头(13)一侧设置有卡块(14),所述灯管(7)下端设置有所述底盘(10),所述底盘(10)内部上端靠近所述灯管(7)一侧设置有套管二(8)、卡槽(9),所述底盘(10)侧面设置有通风孔(11)、充电孔(12),所述底盘(10)一侧设置有卡环(16),所述卡环(16)内设置有螺丝钉(17),所述卡环(16)远离所述底盘(10)一侧设置有支杆一(18),所述支杆一(18)远离所述卡环(16)一侧设置有支杆二(19),所述支杆二(19)下端设置有底座(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盘(1)、芯片(6)、线圈(4)、底盘(10),所述顶盘(1)上端设置有支撑板(21),所述顶盘(1)下端设置有套管一(2),所述套管一(2)远离所述顶盘(1)一侧设置有散热片(3),所述散热片(3)远离所述套管一(2)一侧设置有所述线圈(4),所述线圈(4)远离所述散热片(3)一侧设置有隔磁片(5),所述隔磁片(5)远离所述线圈(4)一侧设置有所述芯片(6),所述芯片(6)远离所述隔磁片(5)一侧设置有灯管(7),所述灯管(7)内部设置有灯泡(15),所述灯管(7)一端设置有卡头(13),所述卡头(13)一侧设置有卡块(14),所述灯管(7)下端设置有所述底盘(10),所述底盘(10)内部上端靠近所述灯管(7)一侧设置有套管二(8)、卡槽(9),所述底盘(10)侧面设置有通风孔(11)、充电孔(12),所述底盘(10)一侧设置有卡环(16),所述卡环(16)内设置有螺丝钉(17),所述卡环(16)远离所述底盘(10)一侧设置有支杆一(18),所述支杆一(18)远离所述卡环(16)一侧设置有支杆二(19),所述支杆二(19)下端设置有底座(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通信用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7)内嵌于所述底盘(10)上端,所述卡槽(9)成型于所述底盘(10)底端,所述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