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04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SB连接器,插接于通讯器件本体上,并与通讯器件本体可形成电性连接,包括磁性连接的USB母座和USB插座,所述USB母座通过磁吸部件连接USB插座。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连接,并通过防水圈与通讯器件本体紧密贴合,实现了防水和防尘的技术效果,另外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连接后利于增强通讯器件的结构强度。USB插座与USB母座磁吸连接,标准的USB接口通过USB插座并经USB母座连接通讯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通讯器件防水防尘问题的同时兼容了现有的USB标准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SB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通讯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讯器件上的USB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通讯类产品的数据接口成开放式,具有较多弊端,以手机为例,数据接口对其整体结构的强度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且不利于手机防水、防尘。又由于相关技术、产品的标准化造成了手机接口处的形态无法改变,制约了手机接口处的设计。如果手机采用无开口壳体、直接磁充的方式,则可解决整机防尘、防水的问题,但是会造成和市场上常规的标准化USB插头不兼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连接器,以解决对通讯器件接口处防尘、防水的同时兼容现有标准化USB插头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USB连接器,包括:USB母座,其一端插接于一通讯器件本体上,且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电性连接;所述USB母座上设置有防水圈,所述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插接时,所述防水圈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贴合;USB插座,其一端与所述USB母座的另一端通过具有磁性的磁吸部件磁性连接,且所述USB插座的另一端与一具有标准化数据接头的数据线连接;所述磁吸部件设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或/和所述USB插座上。优选的,所述磁吸部件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通讯器件本体上或者设置在所述USB插座上。优选的,所述磁吸部件包括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通讯器件本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USB插座上。优选的,所述USB母座包括插头部、插接本体及金属触点,所述插头部和金属触点分别插接于插接本体的两端,且电性连接;所述插接本体上设置有所述防水圈;所述插头部连接通讯器件本体,所述金属触点用于与USB插座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USB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插接口及接触弹针,所述插接口内置于插座壳体的一端,所述接触弹针插接于插座壳体的另一端,并与插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插接口连接所述具有标准化数据接头的数据线,所述接触弹针用于与USB母座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插接本体上设置有一扣手位,用于从通讯器件本体上扣出USB母座。优选的,所述插头部为标准的USB插头。优选的,所述插座壳体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插接口内置于凹槽中。优选的,所述插座壳体围绕接触弹针设置有容置槽,所述磁吸部件置于容置槽中。优选的,所述插接口为标准的USB插口。优选的,所述接触弹针为自伸缩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连接,通过防水圈与通讯器件本体紧密贴合,从而实现防水和防尘的技术效果。同时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连接后利于增强通讯器件的结构强度。(2)本技术中,USB插座与USB母座磁吸连接,标准的USB接口通过USB插座并经USB母座连接通讯器件,从而在解决通讯器件防水防尘问题的同时兼容了现有的标准接口。(3)本技术中,单独将USB母座连接于通讯器件本体上,即可通过磁吸方式为通讯器件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的USB母座示意图一;图3为本申请的USB母座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的USB插座示意图一;图5为本申请的USB插座示意图二。其中,101、USB母座,101-1、插头部,101-2、插接本体,101-2-1、防水圈,101-2-2、扣手位,101-3、金属触点,201、USB插座,201-1、插接口,201-2、接触弹针,201-3、插座壳体,301、手机本体,401-1、第二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USB连接器,包括USB母座101、USB插座201及磁吸部件,USB母座101上设置有防水圈101-2-1。USB母座101的一端连接于通讯器件本体上,且与通讯器件本体电性连接;USB母座101的另一端与通过磁吸部件与USB插座201的一端磁性连接。USB插座201的另一端连接具有标准化数据接头的数据线。磁吸部件具有磁性,设于通讯器件本体或/和USB插座201上。USB母座101与通讯器件本体插接时,防水圈101-2-1与通讯器件本体贴合,从而实现通讯器件本体的防尘、防水效果;在充电时,USB插座201将具有标准化数据接头的数据线与通讯器件本体连接,从而兼容了市场上常规的标准化USB插头。具体的,通讯器件本体可为手机本体、电脑本体等电子类产品,为更好地表述本技术,以下以手机本体301为例作进一步陈述。请参阅图1,图1中隐去了手机本体301的外壳,以便清晰地看出手机本体301与USB母座101的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USB母座101的一端插接于手机本体301上,另一端与USB插座201连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USB母座101上包括插头部101-1、插接本体101-2及上述金属触点101-3。插头部101-1和金属触点101-3分别插接于插接本体101-2的两端,且电性连接;插接本体101-2上设有上述防水圈101-2-1;插头部101-1连接手机本体301,金属触点101-3用于与USB插座201电性连接。插头部101-1用于与手机本体301的数据接口匹配,手机本体301的数据接口一般为标准件,因此插头部101-1亦为标准件,其中,标准件是指标准件是指结构、尺寸、画法、标记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标准化,并由专业厂生产的常用的零(部)件和元件。插头部101-1插接于插接本体101-2的一端,插接本体101-2的另一端上设有金属触点101-3。金属触点101-3穿过插接本体101-2,并通过插头部101-1连接手机本体301。如果金属触点101-3的数量过多,会导致相邻金属触点101-3的间距过小,如果金属触点101-3的数量过少,会影响到连接的精确度,本申请不对金属触点101-3的具体个数作限定,但作为优选的,插接本体101-2上设置有五个金属触点101-3。插接本体101-2上设有上述防水圈101-2-1。防水圈101-2-1沿插接本体101-2的外壁向外凸起、呈环形设置。防水圈101-2-1靠近插头部101-1的端面的形状与手机本体301外壳的形状相匹配,当插头部101-1连接于手机本体301上时,防水圈101-2-1与手机本体301的外壳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对手机本体301数据接口处的防尘、防水。进一步地,插接本体101-2上靠近防水圈101-2-1的地方还设有扣手位101-2-2。扣手位101-2-2用于将USB母座101从手机本体301上扣下来,其具体形状可为外凸状,也可呈内凹状,其中从USB连接器的整体外观上看,内凹状的更为简洁美观,因此作为优选实施例,采用凹状的扣手位101-2-2。为便于使用,扣手位101-2-2中部的内凹程度大于两边的内凹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USB插座201包括插座壳体201-3、插接口201-1及接触弹针201-2。其中,插接口201-1内置于插座壳体201-3的一端,接触弹针201-2插接于插座壳体201-3的另一端,并与插接口201-1电性连接。插座壳体201-3用于安装插接口201-1和接触弹针201-2,其一端设有凹槽,另一端设有连通凹槽的通孔,插接口201-1固定在凹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SB母座,其一端插接于通讯器件本体上,且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电性连接;所述USB母座上设置有防水圈,所述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插接时,所述防水圈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贴合;USB插座,其一端与所述USB母座的另一端通过具有磁性的磁吸部件磁性连接,且所述USB插座的另一端与具有标准化数据接头的数据线连接;所述磁吸部件设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或/和所述USB插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SB母座,其一端插接于通讯器件本体上,且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电性连接;所述USB母座上设置有防水圈,所述USB母座与通讯器件本体插接时,所述防水圈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贴合;USB插座,其一端与所述USB母座的另一端通过具有磁性的磁吸部件磁性连接,且所述USB插座的另一端与具有标准化数据接头的数据线连接;所述磁吸部件设于所述通讯器件本体或/和所述USB插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部件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通讯器件本体上或者设置在所述USB插座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部件包括第一磁体以及第二磁体,其中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通讯器件本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USB插座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母座包括插头部、插接本体及金属触点,所述插头部和金属触点分别插接于插接本体的两端,且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康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