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017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33
本申请涉及电池箱。电池箱,包括外壳;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成组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路和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连通的进液汇流体与出液汇流体;和支撑块,其中,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贴合,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冷却管路的下方以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所述进液汇流体与所述出液汇流体均伸出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外部的循环管路连通。该方案可以提高电池组与冷却组件之间热交换的效率,并且提升电池箱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系统快充倍率的不断提升,对电池系统的热交换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快充性能要求,热管理性能成为电池系统设计的要点之一。另外,对电池系统而言,能量密度是评估电池系统性能的又一重要指标,因此设计结构紧凑,能量密度高以及热管理性能良好的电池系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包括:外壳;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成组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路和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连通的进液汇流体与出液汇流体;和支撑块,其中,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贴合,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冷却管路的下方以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所述进液汇流体与所述出液汇流体均伸出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外部的循环管路连通。可选地,还包括垫块,所述冷却管路并行设置有多条,所述垫块夹持于相邻的两条所述冷却管路之间。可选地,所述电池组的数量为多个,至多有三个依次排布的所述电池组共用同一个所述冷却组件。可选地,所述支撑块具有空腔。可选地,所述支撑块包括顶部、底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连接部,所述顶部与所述冷却管路接触,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均具有所述空腔。可选地,所述顶部与所述冷却管路两者相互接触的表面以凹凸的方式形成配合面。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用于成组所述电池单体的绑带容纳于所述凹槽内。可选地,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第一导热层,所述第一导热层与所述电池组贴合。可选地,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二导热层,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导热层贴合,另一者与所述第二导热层贴合。可选地,所述冷却管路为扁平状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其中,冷却管路与成组设置的电池组的侧面贴合,由此可以减少包围在电池组外部的部分实体结构,该部分实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得到节省,并用来防止冷却组件,从而可以减小电池组以及冷却组件在外壳内占用的空间,提高电池箱的能量密度。此外,支撑块为冷却管路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可以防止冷却管路下垂,提高冷却管路与电池组的贴合度,保证冷却管路与电池组之间实现良好的热交换,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分解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中,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组件与电池组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组件中,包括多条冷却管路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中,支撑块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块与冷却管路配合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0-电池箱;100-电池组;102-绑带;200-外壳;202-底;204-盖;206-防爆阀;300-冷却组件;302-冷却管路;304-进液汇流体;306-出液汇流体;400-支撑块;402-顶部;404-底部;406-连接部;408-凹槽;450-固定支架;4502-翻边;500-垫块。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1000,电池箱1000可以用作电动汽车等电动装置的电源,以为电动装置供电。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池箱1000包括电池组100和用于封装电池组100的外壳200,外壳200可以包括底202和盖204两部分,底202和盖204扣合并通过密封件密封形成容纳空间,电池组100封装于该容纳空间内,并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底202上。电池组100包括成组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例如,电池组100的成组方式可以是通过绑带将多个电池单体捆绑在一起,也可通过粘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外壳200包括防爆阀206,当电池箱1000内的气体压力超过阈值压力时,防爆阀206开启以释放内部压力,避免电池箱1000爆炸。更确切的说,防爆阀206设置于盖204上。如图3所示,电池箱1000还包括冷却组件300,冷却组件300用于实现电池组100的热交换,冷却组件300包括冷却管路302和分别与该冷却管路302的两端相连通的进液汇流体304与出液汇流体306,其中,冷却管路302与电池组100的侧面贴合,当冷却液从进液汇流体304流入冷却管路302,并从出液汇流体306流出,并通过连接于进液汇流体304与出液汇流体306之间的外部循环管路就可以实现电池箱1000的热交换。特别的,电池箱1000还包括支撑块400,支撑块400支撑于冷却管路302的下方,以提供给冷却管路302向上的支撑力,该支撑力与重力相抵消,以减小冷却管路302在重力作用下的下垂,实现冷却管路302与电池组100的良好贴合。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箱1000还包括固定支架450,固定支架450包括翻边4502,该翻边4502与冷却组件300固定连接,以防止电池箱1000振动时冷却组件300产生位移,并且,用于控制电池箱1000的控制单元可以固定在固定支架450上。可选择的,该翻边4502与冷却组件300之间还设置有缓冲棉(图中未示出),一方面,缓冲棉可以防止振动冲击损伤冷却组件300;另一方面,缓冲棉还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防止热量通过固定支架450传递到底202而造成热量的散失。本申请中,冷却管路302与成组设置的电池组100的侧面贴合,可以减少包围在电池组100外部的实体结构,从而可以减小电池组100在外壳200内占用的空间,提高电池箱1000的能量密度。此外,支撑块400为冷却管路30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可以防止冷却管路302下垂,提高冷却管路302与电池组100的贴合度,保证冷却管路302与电池组100之间实现良好的热交换。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冷却管路302可以设置成扁平状结构,例如,冷却管路302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长圆形等。扁平状结构的冷却管路302可以更少的占用电池箱1000内部的空间,提高各电池组100在外壳200内排列的紧凑性,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放置更大尺寸的电池组100,以提高电池箱1000的能量密度。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冷却管路302还可以设置成沿U形曲线延伸,即,冷却管路302呈U形结构。如图6所示,对于包括多个电池组100的电池箱1000而言,至多有三个电池组100可以共用同一个冷却组件300。具体的,多个电池组100平行排列,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一个电池组100被包围于冷却管路302的U形空间内,且该电池组100的三个侧面均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成组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路和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连通的进液汇流体与出液汇流体;和支撑块,其中,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贴合,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冷却管路的下方以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所述进液汇流体与所述出液汇流体均伸出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外部的循环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成组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路和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连通的进液汇流体与出液汇流体;和支撑块,其中,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贴合,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冷却管路的下方以提供向上的支撑力,所述进液汇流体与所述出液汇流体均伸出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外部的循环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所述冷却管路并行设置有多条,所述垫块夹持于相邻的两条所述冷却管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数量为多个,至多有三个依次排布的所述电池组共用同一个所述冷却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具有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王旭田丰胡圣洁陈旭斌朱俊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