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99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属于开关领域,包括壳体、拨杆装置、位于壳体内部的簧片、防水板、以及转轴;壳体的下板上依次分别设置有贯穿壳体下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簧片的形状呈波浪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通过设置形状呈波浪状的簧片,从而使拨杆装置中的滚珠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簧片的弯曲接触部中,起到自锁作用,从而提高了开关触点的接触稳定性。因此,这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具有良好的接触稳定性能,避免了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满足航空开关对开关触点接触稳定性的严格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
本技术涉及开关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
技术介绍
航空器受气流、发动机等因素作用引起振动,也会在着陆时发生冲击。较大的振动和冲击不利于拨动开关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拨动开关触点松动而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引起一系列故障,从而影响到航空器的正常安全飞行。据统计,小飞机的拨动开关经常由于振动冲击而造成接触不良,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拨动开关的抗震和稳定性能。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拨动开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本技术通过设置形状呈波浪状的簧片,从而使拨杆装置中的滚珠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簧片的弯曲接触部中,起到自锁作用,从而提高了开关触点的接触稳定性。因此,这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具有良好的接触稳定性能,避免了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满足航空开关对开关触点接触稳定性的严格需求。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包括壳体、拨杆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簧片、防水板、以及转轴;所述壳体的下板上依次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下板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第三引脚;所述簧片的形状呈波浪状;所述簧片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弯曲接触部、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左右两端的第二弯曲接触部和第三弯曲接触部;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接触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曲接触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弯曲部位置相对的第一触片;所述第二引脚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的底部相抵接;所述第三引脚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弯曲部位置相对的第二触片;所述拨杆装置包括杆体、弹簧、滚珠、以及杆筒;所述杆体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的上板转动连接;所述杆体的下端端面与所述杆筒的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杆筒底部开设有一收容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滚珠相抵接,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收容腔的下端且部分暴露在所述收容腔外部;所述滚珠与所述簧片相抵接;所述防水板套设在所述杆体上且所述防水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贴合。可选地,所述第二引脚的高度均高于所述第一引脚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三引脚的高度。可选地,所述滚珠与所述杆筒相接触处涂覆有润滑脂。可选地,所述杆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可选地,所述杆体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杆帽。可选地,所述杆帽为半球状。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涂覆有防腐漆。可选地,所述防水板的材料配置为橡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本技术通过设置形状呈波浪状的簧片,从而使拨杆装置中的滚珠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簧片的弯曲接触部中,起到自锁作用,从而提高了开关触点的接触稳定性。因此,这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具有良好的接触稳定性能,避免了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满足航空开关对开关触点接触稳定性的严格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第一引脚;12、第二引脚;13、第三引脚;2、拨杆装置;21、杆体;211、防滑纹路;22、弹簧;23、滚珠;24、杆筒;241、收容腔;25、杆帽;3、簧片;31、第二弯曲接触部;32、第一弯曲接触部;33、第三弯曲接触部;4、防水板;5、转轴;6、第一触片;7、第二触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实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包括壳体1、拨杆装置2、位于壳体1内部的簧片3、防水板4、以及转轴5;壳体1的下板上依次分别设置有贯穿壳体1下板的第一引脚11、第二引脚12、以及第三引脚13;簧片3的形状呈波浪状;簧片3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弯曲接触部32、以及分别位于第一弯曲接触部32左右两端的第二弯曲接触部31和第三弯曲接触部33;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一端与第二弯曲接触部31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另一端与第三弯曲接触部33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引脚1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弯曲部32位置相对的第一触片6;第二引脚12的上端与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底部相抵接;第三引脚13的上端设有与第三弯曲部33位置相对的第二触片7;拨杆装置2包括杆体21、弹簧22、滚珠23、以及杆筒24;杆体21的下端通过转轴5与壳体1的上板转动连接;杆体21的下端端面与杆筒24的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杆筒24底部开设有一收容腔241;弹簧22位于收容腔241内;弹簧22的一端与收容腔241的顶壁固定连接;弹簧22的另一端与滚珠23相抵接,滚珠23位于收容腔241的下端且部分暴露在收容腔241外部;滚珠23与簧片3相抵接;防水板4套设在杆体21上且防水板4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表面贴合。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此时这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处于接触点断开状态,当使用者需要使第一引脚11与第二引脚12相连通时,只需朝右侧拨动杆体21来带动杆筒24运动,从而让杆筒24将滚珠23推向第一弯曲接触部32,弹簧22作用滚珠23对第一弯曲接触部32产生的压力大于第一弯曲接触部32本身的弹力,所以滚珠23下压第一弯曲接触部32使其与第一触片6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第一引脚11与第二引脚12相连通,于此同时滚珠23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第一弯曲接触部32中,起到自锁作用;当使用者需要使第三引脚13与第二引脚12相连通时,只需朝左侧拨动杆体21来带动杆筒24运动,从而让杆筒24将滚珠23推向第三弯曲接触部33,弹簧22作用滚珠23对第三弯曲接触部33产生的压力大于第一弯曲接触部32本身的弹力,所以滚珠23下压第三弯曲接触部33,使其与第二触片7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第三引脚13与第二引脚12相连通,于此同时滚珠23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第三弯曲接触部33中,起到自锁作用;通过设置防水板4可以很好地防止灰尘以及水汽进入壳体1内部,从而提高了此种拨动开关的使用寿命;即使在操作者快速拨动杆体21时,杆筒24下端与壳体1的侧板形成的空隙较小,滚珠23也不会从空隙中掉出,可靠程度高。因此,这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具有良好的接触稳定性能,避免了接触不良的情况的发生,可以更好地满足航空开关对开关触点接触稳定性的严格需求。可选地,第二引脚12的高度均高于第一引脚11的高度、以及第三引脚13的高度。具体来说,为了避免簧片3在拨杆装置2处于竖直状态时不接触到第一触片6和第二触片7,第二引脚12的高度均高于第一引脚11的高度、以及第三引脚13的高度。可选地,滚珠23与杆筒24相接触处涂覆有润滑脂。具体来说,在滚珠23与杆筒24相接触处涂覆润滑脂,可以使使用者拨动拨杆装置2时更加省力。可选地,杆体21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路211。具体来说,在杆体21的外表面开设防滑纹路211,可以增大使用者手部与杆体21的摩擦力,使使用者方便地拨动杆体21。可选地,杆体21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杆帽25。具体来说,在杆体21的上端固定连接杆帽25,可以对杆体21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杆帽25为半球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拨杆装置(2)、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簧片(3)、防水板(4)、以及转轴(5);所述壳体(1)的下板上依次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1)下板的第一引脚(11)、第二引脚(12)、以及第三引脚(13);所述簧片(3)的形状呈波浪状;所述簧片(3)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弯曲接触部(3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左右两侧的第二弯曲接触部(31)和第三弯曲接触部(33);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接触部(3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曲接触部(3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1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位置相对的第一触片(6);所述第二引脚(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底部相抵接;所述第三引脚(1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弯曲接触部(33)位置相对的第二触片(7);所述拨杆装置(2)包括杆体(21)、弹簧(22)、滚珠(23)、以及杆筒(24);所述杆体(21)的下端通过转轴(5)与所述壳体(1)的上板转动连接;所述杆体(21)的下端端面与所述杆筒(24)的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杆筒(24)底部开设有一收容腔(241);所述弹簧(22)位于所述收容腔(241)内;所述弹簧(22)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241)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2)的另一端与所述滚珠(23)相抵接,所述滚珠(23)位于所述收容腔(241)的下端且部分暴露在所述收容腔(241)外部;所述滚珠(23)与所述簧片(3)相抵接;所述防水板(4)套设在所述杆体(21)上且所述防水板(4)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航空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拨杆装置(2)、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簧片(3)、防水板(4)、以及转轴(5);所述壳体(1)的下板上依次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1)下板的第一引脚(11)、第二引脚(12)、以及第三引脚(13);所述簧片(3)的形状呈波浪状;所述簧片(3)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弯曲接触部(3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左右两侧的第二弯曲接触部(31)和第三弯曲接触部(33);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接触部(31)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曲接触部(33)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11)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位置相对的第一触片(6);所述第二引脚(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接触部(32)的底部相抵接;所述第三引脚(13)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弯曲接触部(33)位置相对的第二触片(7);所述拨杆装置(2)包括杆体(21)、弹簧(22)、滚珠(23)、以及杆筒(24);所述杆体(21)的下端通过转轴(5)与所述壳体(1)的上板转动连接;所述杆体(21)的下端端面与所述杆筒(24)的上端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杆筒(24)底部开设有一收容腔(241);所述弹簧(22)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柘伟业航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