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805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中预制装配式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立柱,所述立柱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连接有楼板,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梁并支撑于所述楼板下端,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梁的下方还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复数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立柱连接。为了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承载力高、刚度较大、工业化程度高、耗能和抗震延性好、具有多道抗震设防和合理失效模式、建筑空间大、易修复的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结构体系的各个构件适合工业化生产,部分拼装后在现场进行整体装配,施工质量好,施工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中预制装配式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结构在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柱往往设计的截面很大,影响到建筑空间,为了节省空间,如果柱截面设计成为异形柱,即柱采用T、L、十字形等截面形状,其柱肢厚度与建筑墙体厚度相同,其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延性又难以达到要求。预制装配式结构有利于节能环保,如果直接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钢管混凝土剪力墙,则结构自重很大,对吊装机械要求很高,且不利于结构抗震和现场装配。传统结构中有不少结构在发生地震等作用下,结构未能按照预期的合理失效模式进行,有的未能形成多道抗震防线,从而造成结构倒塌和人员的严重伤亡,而且建筑结构在破坏后的修复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力高、刚度较大、工业化程度高、耗能和抗震延性好、具有多道抗震设防和合理失效模式、建筑空间大、易修复的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立柱,所述立柱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连接有楼板,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梁并支撑于所述楼板下端,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梁的下方还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复数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立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斜撑、横撑中的一种或两种。更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由复数个斜撑与横撑交替构成连续的三角形支撑架构。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钢管内灌注混凝土。更优选地,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设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采用角钢或钢板焊接在所述钢管内壁,并沿着柱高度间隔对向设置。所述立柱在结构平面转折处采用异形截面柱,所述异形截面柱包括L形、T形和十字形截面,在异形截面柱之间设置复数个矩形截面柱。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构件通过螺栓紧固。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拓宽了异形截面柱和矩形截面柱的应用范畴,结构形式灵活,节省了建筑空间,同时钢材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楼层中相邻立柱之间多个支撑构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结构承载力、抗侧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减小了柱截面尺寸,经济可靠,同时具有多重抗震设防,在地震等作用下,支撑单元先发生破坏,结构体系具有合理的失效模式。灾后可对破损的支撑构件进行拆卸更换,方便快捷。结构体系的各个构件适合工业化生产,部分拼装后在现场进行整体装配,施工质量好,施工速度快。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面图。图2为立柱和支撑单元平面示意图。图3为立柱和连接板截面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设加劲肋的L形、T形、十字形、矩形截面柱,(e)、(f)、(g)、(h)分别表示设加劲肋的L形、T形、十字形、矩形截面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1,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包括钢管11、填充到钢管11内部的混凝土12,所述混凝土12可采用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的上、下两端连接有楼板3,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之间设有梁2并支撑于所述楼板3下端,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之间且位于所述梁2的下方设有支撑单元4,所述支撑单元4包括复数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通过连接板5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连接。连接板5采用钢板焊接在钢管混凝土柱1的柱肢截面厚度边上,沿着柱高度间断布置。所述钢管混凝土柱1在结构平面转折处采用异形截面柱,包括L形、T形和十字形截面,在异形截面柱之间设置复数个矩形截面柱,如图2和图3所示。钢管混凝土柱1有不设加劲肋和设置加劲肋形式,如图3所示。加劲肋13采用角钢或钢板焊接在钢管11内侧,沿着柱高度连续对向设置。所述支撑构件端部设置与所述连接板5上相同的螺栓孔,和连接板5采用螺栓6紧固。支撑单元4可斜撑41和横撑42交替设置,也可以只设置斜撑41,可采用钢管、钢板、角钢或槽钢。所述梁2采用钢梁、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或叠合梁,所述楼板3采用预制楼板或者叠合楼板。以上所述钢管11、加劲肋13、支撑构件、连接板5可采用碳素钢、不锈钢或耐火钢。施工时,可根据吊装机械要求,将若干个钢管混凝土柱1与支撑单元4先装配好再进行吊装,节省现场施工时间并保证施工质量。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桁架结构体系,拓宽了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应用范畴,结构形式灵活,节省了建筑空间,同时钢材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楼层中相邻钢管混凝土柱1之间多个支撑构件的设置,大大提高了结构承载力、抗侧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减小了柱截面尺寸,经济可靠,同时具有多重抗震设防,在地震等作用下,支撑单元4先发生破坏,结构体系具有合理的失效模式。灾后可对破损的支撑构件进行拆卸更换,方便快捷。结构体系的各个构件适合工业化生产,部分拼装后在现场进行整体装配,施工质量好,施工速度快。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立柱,所述立柱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连接有楼板,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梁并支撑于所述楼板下端,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梁的下方还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复数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立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立柱,所述立柱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地面;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连接有楼板,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梁并支撑于所述楼板下端,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梁的下方还设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复数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立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斜撑、横撑中的一种或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桁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由复数个斜撑与横撑交替构成连续的三角形支撑架构。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乾赖鹏松杨少坤颜桂云郑莲琼庄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