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264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应用于实体空间。通信系统包含第一收发器以及通信装置。第一收发器固定地设置于实体空间,而通信装置系可动地设置于实体空间。通信装置包含基座、第二收发器、检测电路、悬臂以及处理器。第二收发器具有朝向,第二收发器用以与第一收发器交换信号。检测电路用以检测通信装置相对于第一收发器的移动,进而产生检测信息。悬臂系可动地设置于基座上,悬臂用以承载第二收发器。处理器用以根据检测信息控制悬臂的活动,借以维持第二收发器的朝向面对第一收发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通信系统使通信装置上的第二收发器得以持续指向第一收发器,使信号交换不致中断,进而维持通信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传输系统及无线传输方法,尤涉及一种适应收发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的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模拟环境的应用,例如虚拟实境和扩增实境,在许多方面均非常实用。然而,目前大多数的模拟环境系统中,头戴式装置与主机间仍经由实体线路进行信号的传输。即便尝试将头戴式装置与主机间改由无线通信耦接,然而目前的相位阵列天线、分群式相位阵列天线及切换式天线等等虽可达到多方向波束的扫描与相对应地切换调整,但若将这些天线设置于头戴式装置上,容易因使用者的头形曲度或使用者移动造成通信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其应用于一实体空间。此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收发器以及一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收发器固定地设置于该实体空间,而该通信装置可动地设置于该实体空间。该通信装置包含一基座、一第二收发器、一检测电路、一悬臂以及一处理器。于该通信装置中,该第二收发器具有一朝向,该第二收发器用以与该第一收发器交换信号。于该通信装置中,该检测电路用以检测该通信装置相对于该第一收发器的一移动,进而产生一检测信息。于该通信装置中,该悬臂可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上,该悬臂用以承载该第二收发器。于该通信装置中,该处理器电性耦接于该悬臂,该处理器用以根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活动,借以维持该第二收发器的该朝向面对该第一收发器。在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使该第二收发器自该第一收发器接收到信号的一信号强度高于一强度阈值。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包含:一第一旋转机构,枢接于该悬臂以及该基座间;以及一第二旋转机构,枢接于该悬臂以及该第二收发器间,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该处理器经由该第一旋转机构以及该第二旋转机构控制该悬臂的动作。在又一实施例中,该检测电路还包含:一速度感测器,电性耦接于该处理器,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该速度感测器用以检测该通信装置的一加速度或一角加速度以产生该检测信息。在再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与该实体空间的一地面约略垂直。在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于该基座上向相反于该角加速度的方向旋转。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检测电路还包含:一红外线接收器,电性耦接于该处理器,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该速度感测器用以追踪该第一收发器上的一红外线发射器所发射的一红外线信号以产生该检测信息。在又一实施例中,该检测电路还包含:一光学获取装置,电性耦接于该处理器,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该光学获取装置用以追踪该第一收发器上的一光学参照点的位置以产生该检测信息。在再一实施例中,该基座设置于一头戴式显示装置顶端表面。在一实施例中,该悬臂的一长度约略等于该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一半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关于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一实体空间,一第一收发器固定地设置于该实体空间中。该通信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经由一通信装置的一第二收发器与该第一收发器交换信号;经由一检测电路检测该通信装置相对于该第一收发器的一移动,以产生一检测信息;以及经由该通信装置的一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通信装置的一悬臂的活动,借以维持承载于该悬臂上的一第二收发器的一朝向面对该第一收发器。在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器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使该第二收发器自该第一收发器接收到信号的一信号强度高于一强度阈值。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通信方法还包含: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经由该检测电路中的一速度感测器检测该通信装置的一加速度或一角加速度以产生该检测信息。在又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与该实体空间的一地面约略垂直。在再一实施例中,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于该基座上向相反于该角加速度的方向旋转。在一实施例中,该通信方法还包含: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经由该检测电路中的一红外线接收器检测该第一收发器上的一红外线发射器所发射的一红外线信号,以产生该检测信息。在另一实施例中,该通信方法还包含: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经由该检测电路中的一光学获取装置追踪该第一收发器上的一光学参照点的位置,以产生该检测信息。在又一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为一头戴式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经由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使该通信装置上的该第二收发器得以持续指向该实体空间中的该第一收发器,使信号交换不致中断,进而维持通信的稳定性。附图说明经由阅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应能够更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于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时,可一并参照下列的各个图式:图1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装置的部分示意图;图5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方法示意图;图6A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6B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7A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以及图7B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收发器模块101:天线102:收发器103:红外线发射器200:通信装置201:第二收发器模块201a:天线201b:收发器202:悬臂模块202a:第一旋转机构202b:第二旋转机构203:处理器204:检测电路204a:速度感测器204b:红外线接收器205:基座S501-S503:方法步骤DI1:第一检测信息DI2:第二检测信息IR:红外线光信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任何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均可指二个或更多个元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也可指二个或更多个元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和/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用词将于下文中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上额外的参考。图1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收发器模块100以及一通信装置200。该第一收发器模块10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系统,应用于一实体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收发器,被固定地设置于该实体空间中;以及一通信装置,设置于该实体空间,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当中为可动的,该通信装置包含:一基座;一第二收发器,具有一朝向,该第二收发器用以与该第一收发器进行信号传输;一检测电路,用以检测该通信装置相对于该第一收发器的移动或转动,以产生一检测信息;一悬臂,设置于该基座,该悬臂于该基座上为可动的,该悬臂用以承载该第二收发器;以及一处理器,电性耦接于该悬臂,该处理器用以根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借以维持该第二收发器的该朝向面对该第一收发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13 US 62/470,3681.一种通信系统,应用于一实体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收发器,被固定地设置于该实体空间中;以及一通信装置,设置于该实体空间,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当中为可动的,该通信装置包含:一基座;一第二收发器,具有一朝向,该第二收发器用以与该第一收发器进行信号传输;一检测电路,用以检测该通信装置相对于该第一收发器的移动或转动,以产生一检测信息;一悬臂,设置于该基座,该悬臂于该基座上为可动的,该悬臂用以承载该第二收发器;以及一处理器,电性耦接于该悬臂,该处理器用以根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借以维持该第二收发器的该朝向面对该第一收发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使该第二收发器自该第一收发器接收到信号的一信号强度高于一强度阈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还包含:一第一旋转机构,枢接于该悬臂以及该基座间;以及一第二旋转机构,枢接于该悬臂以及该第二收发器间,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该处理器经由该第一旋转机构以及该第二旋转机构控制该悬臂的动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还包含:一速度感测器,电性耦接于该处理器,当该通信装置于该实体空间中移动或转动,该速度感测器用以检测该通信装置的一加速度或一角加速度以产生该检测信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与该实体空间的一地面约略垂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于该基座上向相反于该角加速度的方向旋转。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依据该检测信息控制该悬臂的动作,以令该悬臂于该基座上向相反于该角加速度的方向旋转。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电路还包含:一光学获取装置,电性耦接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大钧李杰森何建廷郭彦良
申请(专利权)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