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矿竖炉冷却四周切向布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1218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烧结矿竖炉冷却布风装置,涉及烧结矿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四周切向布风装置。本装置包括供风柱,设置在供风柱上方的风帽,及设置在风帽下方的第一供风组,设置在第一供风组下方的第二供风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供风组由多个导风管沿供风柱切向布置组成,多个导风管彼此成一定角度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圆周上,实现了环向均匀布风,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出风口的角度、出风口的数目、及出风口的大小,改善布风装置的性能,从而达到均匀布风的目的,能更好的冷却炉体周边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冷却效率和生产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烧结矿余热利用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矿竖炉冷却四周切向布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烧结矿冷却及余热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矿竖炉冷却四周切向布风装置。
技术介绍
钢铁行业中,烧结工序的能耗占总能耗的9-12%,烧结工序节能在钢铁企业节能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合理回收利用烧结工序中的能量不仅符合国家近年来节能减排的号召,同时避免了能量的铺张浪费,同时降低了企业成本,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国烧结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主要通过环冷或带冷技术,存在冷却效率低、运行能耗大、漏风量大等难题,烧结矿在冷却过程中,热量变成废气显热,大量的热量直接散失在环境中,热量散失严重,不能加以利用,大大制约了烧结机余热回收利用,造成了大量余热资源的损失。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128026.X公开了一种烧结矿冷却炉,由预存区、环形气道区、斜道区、冷却区和风室组成;高温烧结矿经由布料装置,通过预存区上的进料口连续均匀地布入冷却炉冷却,高温烧结矿在冷却炉的冷却区与从炉子底部鼓入的低温空气进行逆流换热,烧结矿被冷却到180℃以下,低温冷矿经排料装置排出,低温空气经过逆流换热被加热到600℃左右,经出风口进入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整个过程热空气和热烧结矿被有效的密封在冷却炉内;保证或提高烧结矿本身质量并减小返矿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烧结矿余热回收利用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四周切向布风装置,本装置不但结构紧凑,并且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烧结矿冷却炉的布风技术的不足,实现均匀布风。经过实践发现,现有的布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烧结矿在竖炉向下降落过程中,炉膛四周的烧结矿的厚度大于中心区域的料层厚度,导致炉内料层厚度不均,同时现有的布风装置使用过程中布风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间位置,造成气体布风不均匀,导致容易发生沟流和产生布风死区,导致烧结矿降落过程冷却不充分,存在排矿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从而直接影响烧结矿的冷却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矿竖炉冷却四周切向布风装置,通过该布风装置对烧结矿冷却炉的炉膛供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布风装置存在的布风不均,冷却效率低的不足,大大的提高了冷却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均匀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风柱,设置在供风柱上方的风帽,设置在风帽下方的第一供风组,设置在第一供风组下方的第二供风组,其中,第一供风组包括与供风柱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一导风管,第二供风组包括与供风柱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二导风管,风帽与供风柱之间具有间隙,风帽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便于烧结矿在冷却炉内自风帽上滑落并分散,多个第一导风管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多个第二导风管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各第一导风管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各第二导风管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的圆周上。本专利技术的布风装置包括供风柱,及设置在供风柱上方的风帽,设置在风帽下方的第一供风组,设置在第一供风组下方的第二供风组,其中,第一供风组包括与供风柱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一导风管,第二供风组包括与供风柱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二导风管,且风帽与供风柱之间具有间隙,风帽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便于烧结矿在冷却炉内自风帽上滑落并分散,风帽与供风柱之间用钢架进行固定,防止烧结矿向下坠中损毁风帽。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360度切向布风,实现了均匀布风,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布风死角,且能显著增加冷却风的流动性,通过这种布置,可以根据整个料层厚度分布提供不同级别的风量,从而达到分级布风,均匀布风的目的。优选的,所述布风装置包括竖直状的供风柱,所述供风柱与风帽的中线重合,所述供风柱的下端进风,上部分与风帽相连。优选的,所述360度切向布风的送风装置多个第一导风管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多个第二导风管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各第一导风管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各第二导风管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的圆周上。导风管的个数和出风口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置。进一步的,第一导风管和第二导风管的出口的位置与风帽边缘位置重合布置以便防止烧结矿降落过程中堵塞出风口。更进一步的,多个第一导风管与多个第二导风管交错布置,形成互相补充,防止出现布风死角。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风帽呈圆锥状,这种圆锥状的布置方式比传统的布置方式能够显著减少烧结矿降落过程中在布风装置处的堆积,能够显著减小返矿量,提高成品质量。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四周切向布风,布风均匀,在烧结炉冷却过程中能够显著增加冷却风与烧结矿的冷却范围,使烧结矿冷却过程更加均匀,比起传统的布风装置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由于四周切向布风装置的出风口位置与大小可根据实际设计计算并进行调整,使得在较低气流速度下便可实现气流均匀的分散与上升,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同时烧结矿降落工程中对该装置表面损伤较小,不易造成装置堵塞,料层堆积,能够大大的提高烧结炉工作效率。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布风装置布风均匀,能够使烧结矿在烧结炉内更快的冷却,并且增加了烧结矿与冷却风的接触时间,尽可能多的带走高温烧结矿的热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余热,达到余热利用的最大化,具有更高的节能效果,能够实现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均匀布风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3为沿图1中的B-B线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四周切向出风口向上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四周切向出风口向下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烧结矿竖炉冷却四周切向布风装置为一种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四周切向布风装置,其通过布风装置对烧结矿冷却炉的炉膛供风,该布风装置包括供风柱30,以及设置在供风柱30上方的风帽1,设置在风帽1下方的第一供风组20,设置在第一供风组20下方的第二供风组21,其中,第一供风组20包括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一导风管201,第二供风组21包括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二导风管202,且风帽1与供风柱30之间具有间隙,风帽1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便于烧结矿在冷却炉内自风帽1上滑落并分散,多个第一导风管201与多个第二导风管202交错布置。供风柱30与风帽1的中线重合,所述供风柱30的下端设有进风口31。第一导风管201和第二导风管202的出口的位置与风帽1的边缘位置重合,以防止烧结矿降落过程中堵塞出口。风帽1与供风柱30之间用钢架4进行固定,防止烧结矿向下坠中损毁风帽。其工作过程如下:冷却风通过供风柱30下端进风口31进入布风装置,在布风装置的作用下,冷却风通过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一导风管201及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二导风管202的出口吹出,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均匀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风柱(30),设置在供风柱(30)上方的风帽(1),设置在风帽(1)下方的第一供风组(20),设置在第一供风组(20)下方的第二供风组(21),其中,第一供风组(20)包括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一导风管(201),第二供风组(21)包括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二导风管(202),风帽(1)与供风柱(30)之间具有间隙,风帽(1)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便于烧结矿在冷却炉内自风帽(1)上滑落并分散,多个第一导风管(201)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多个第二导风管(202)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各第一导风管(201)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各第二导风管(201)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烧结矿竖炉冷却的均匀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风柱(30),设置在供风柱(30)上方的风帽(1),设置在风帽(1)下方的第一供风组(20),设置在第一供风组(20)下方的第二供风组(21),其中,第一供风组(20)包括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一导风管(201),第二供风组(21)包括与供风柱(30)连通的、切向布风的多个第二导风管(202),风帽(1)与供风柱(30)之间具有间隙,风帽(1)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状,便于烧结矿在冷却炉内自风帽(1)上滑落并分散,多个第一导风管(201)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多个第二导风管(202)沿切向布置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各第一导风管(201)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各第二导风管(201)彼此成一定角度地等间距排布在供风柱(30)的圆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术徐维晖马自强彭岩时小宝赵鹏飞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