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197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一个多轨道的轨道系统及沿该轨道系统运行的滚转装置的悬挂输送系统。轨道构成包括承重型梁和滑行型梁;以及控制运行方向的道岔。轨道由为数不多的类型的轨道段采用模块方式组合而成。本装置中采用稳定滚轮稳定滚转装置的运行,采用侧导滚轮防止滚转装置脱离行驶方向。承载件一般采用起重吊钩,悬挂于滚动装置的下面。本悬挂输送装置尤其适用于需要对挂在衣架上的衣服进行分类和输送的情况及其他类似的情况。(*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悬挂输送装置。由轨道系统及沿其上运行的单独的滚转装置构成的悬挂输送机公知已久并用于输送各种大小尺寸的载荷,各具体悬挂输送装置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输送的载荷。在纺织工业悬挂输送装置经常用于输送纱卷、缝制的成衣或相对较轻的工件。因此悬挂输送装置经常设计成为一方面可以手动运转,即可以用手推动在轨道上运行并挂有货物的滚转装置,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动运转,即由驱动部件自动输送相应的滚转装置。传统上轨道采用专门的异型梁,这种专门的异型梁可将各异型梁互相焊接或通过挤压方法而制造。但是这种结构设计有一个缺点是必须制造费用昂贵的专门的异型梁,因此整体结构无法利用传统的型材组装。此外,这种专门的异型梁不能采用模块方式进行适宜范围的组合,所以需要大量零件才能组装轨道系统。另外,要想使轨道系统能实现所要求的刚性,必须将专门的异型梁设计得相对地又大又重。现有技术中的滚转装置可由一(被)驱动(的)输送装置牵引传送,该装置沿运行轨道延伸并由与相应各滚转装置可连接的驱动部件组成,滚转装置有一个滑架,滑架具有至少一个支承辊,安置于轨道系统的平直运行平面之上,而且滚转装置还配备有承载件,具体如载货吊钩,位于滑架的下部。悬挂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类装置,该装置悬挂于每一个承载件之中有待按事先确定的次序排序或按事先确定的次序分组的物体进行分类。本专利技术的滚转装置所针对的悬挂运输装置及分类装置尤其是可以提供一个对挂在衣架上的衣服进行自动分类的装置,而衣架又悬挂于滚转装置的承载件之下并用来将这样的衣服分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悬挂输送装置,该装置允许滚转装置在高速运行时和在轨道系统道岔处转向时均可沿轨道系统稳定滚动,而且与轨道系统的道岔连接的引导面不使被输送的负载或滚转装置的重量压在道岔上,并且利用排布在驱动输送装置(如循环滚轮链)上的驱动部件可以使滚转装置得到正传动。本专利技术要达到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悬挂输送装置,其中可采用模块方式的带承重型梁和滑行型梁的轨道段装配成结构自由度较大的稳定的轨道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些目的可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中的特征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优点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由于这些特征,这一轨道系统基本上可以自由度很大地利用由相对轻而小的板形件构成的矩形截面的通常的轨道组合而成,因此各轨道段的相互连接灵活,并且易于更换。从滑行型梁到至少一根承重型梁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使此轨道系统获得相对高的刚度。在滚转装置具有一支支承辊或两支在一个公共轴上并置的支承辊时,安排于滑行轨道下表面上滚转的稳定滚轮可防止滚转装置及从而防止滚转装置所承载的对象在滚转装置的行驶方向上来回摆动。采用这种安排时,稳定滚轮的直径可以小于支承辊,因为稳定滚轮并不承担滚转装置和悬挂于其下的负载的重量。同时,垂直设置的两个侧导滚轮可防止滚转装置偶然脱离其行驶方向。此外,侧导滚轮特别适合作为导向件,可控道岔岔尖与之接合而不会使道岔岔尖承受滚转装置及所输送的负载的重量,因为与侧导滚轮接合的道岔岔尖只须接受侧导向力。侧导滚轮的直径也可较小,因为它们要承受的仅仅是侧导向力而不必承担滚转装置和负载的重量。当在滚转装置的外部安排有至少一个接受驱动的突出部时,设置在驱动输送装置上的驱动部件能够与滚转装置确实接合,并且滚转装置可以易于与驱动部件接合及分离。这一点对于在不使输送装置停止的情况下使轨道系统上的滚转装置停止或者在输送装置保持行驶的情况下使滚转装置启动是重要的。这种接合能力特别是依靠稳定滚轮而获得,稳定滚轮针对滚转装置相对于行驶轴线的摆动使之保持其位置,因而可以在滚转装置运行方向上对其施加一个力而不使之绕支承辊旋转。例如,当驱动部件贴靠在各滚转装置上时就会出现这种力。滚转装置最好设置成含侧导滚轮轴线的垂直平面对称。同样,板最好是桥的一部分,为采用注模法、挤压法或由板材冲压或弯曲而制成的型材体。如此制成的桥形件与各相应轨道段的总长相比在运行方向上的长度比较短,从而可以将造价较高的特殊型材的使用减至最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道岔岔尖,它在导缝中与侧导滚轮接合,从而可以根据道岔位置引导滚转装置一直向前或向左右转弯。或者可以将侧导滚轮制成刚性部件用作导向滑板,但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困难,这有可能造成问题,特别是在有多个滚转装置一个跟着一个同时输送之时。因此,侧导滚轮最好是可以转动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互相平行排列的道岔岔尖配置在导缝的两侧并收容于相应各滑行型梁之中。一般也可将道岔岔尖收容于滑行型梁之外的地方。例如,侧导滚轮可向上伸出,而道岔就可安排在滑行型梁上边。另一方面,如果道岔岔尖包含在滑行型梁之内,则结构特别紧凑,道岔机构得到最佳保护,运行很可靠,因为道岔岔尖可以直接在导缝中与侧导滚轮接合。因为至少有一个侧导滚轮设置于滚转装置上并与导缝中的道岔岔尖接合,道岔岔尖承受的仅仅是侧导向力而不必承担滚转装置及悬挂于其下的负载的重量。承重型梁最好采用方形或矩形截面的管材制造,上述管子的外面分别呈水平和垂直状态。承重型梁也可以是其他不同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截面的管子或实心截面梁。如果驱动部件能够自动输送滚转装置并且上述驱动部件可通过型材体循环运行是最有利的。同样也可以将轨道及与之相联系的型材体设计成为悬挂输送系统只适于手动运行,即滚转装置是用手来推动。轨道系统最好设计成模块结构,基本包括下面各类轨道段弧形段、直行段、直行/45°左转双向道岔段、直行/45°右转双向道岔段、45°左转/45°右转双向道岔段、直行/45°左转/45°右转三向道岔段及交叉道岔段。将这些轨道段组合就可以组合成任意形状的轨道系统而只需要上述种类很少的轨道段。每个道岔最好各有一个相应的岔舌,相关的道岔岔尖分别可转动地铰接于岔舌。采用这种设置方式时,特别是将直行/45°左转双向道岔及直行/45°右转双向道岔设计成轴向对称,而岔舌设置成通过将岔舌适当反转可有选择地形成直行/45°左转双向道岔或直行/45°右转双向道岔。此外,也可能需要重新设置手动杆。但是,一般讲,转化所需的开销比用全套第一类道岔代替全套第二类道岔要少得多。按照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承载件为一可转动地铰接于滚转装置滑架上的载货吊钩。吊钩可转动这一点有附加的稳定作用(对稳定滚轮的稳定作用的补充),当有力在滚转装置的运行方向上施加于悬挂于载货吊钩上的负载时,吊钩会发生转动及弯曲。这样一来,在力所作用的滚转装置的作用点,即载货吊钩的转动轴,和滚转装置的运行轴间的杠杆作用减小,因而相对于运行轴的力矩减小,这会进一步对滚转装置施加稳定作用。有利的是支承辊与稳定滚轮的轴各自都互相连续,两种轴都通过三点支承于滚转装置的滑架上。连续轴增加滑架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侧导滚轮轴间的距离比稳定滚轮轴间的距离为大。这一特点允许在保持滚转装置结构紧凑的同时达到最佳运行稳定性。下面参照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轨道系统局部平面简略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轨道系统局部中各种道岔位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示出不同道岔位置情况下的直行/45°左转双向道岔,同时示意地示出滚转装置;图4a)为一段轨道的透视示意略图;图4b)为图4c)中沿A-B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输送装置,包括由多个轨道和道岔构成的轨道系统,以及适于沿此轨道系统运行的滚转装置,其中轨道至少包括一个承重型梁(11)和两个矩形横截面的滑行型梁(8),每个滑行型梁(8)都具有一个上滑行面(9);承重型梁(11)和相互并排延伸的滑行型梁(8)由相间设置的板连接成在两根滑行型梁(8)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导缝7;滚转装置(4)具有一个滑架,滑架由支承于滑行型梁(8)的上滑行面(9)之上的两个支承辊(5)构成,两支承辊(5)具有一公共运行轴;滚转装置(4)在滑架下端处设置于带承载件,尤其是起重吊钩(17)的导缝(7)之下;其特征在于:滚转装置(4)具有一个运行轴;每根滑行型梁(8)都有一个下滑行面(19);在支承辊(5)的下边至少设置两个用于从下面与滑行型梁(8)连接的稳定滚轮(18),两者在滚转装置运行方向上互相保持一定间距并分别位于支承辊运行轴的前后,稳定滚轮(18)的轴与支承辊(5)的轴平行延伸,稳定滚轮18支撑在下滑行面上;并且滚转装置(4)包括两个侧导滚轮(6),两者在该滚转装置(4)的运行方向上互相保持一定距离,侧导滚轮(6)的轴与支承辊(5)的轴垂直延伸,并且侧导滚轮(6)在轴承滚轮(5)与稳定滚轮(18)之间的位置设置为使侧导滚轮(6)在导缝(7)中受到导引并与道岔协同动作。2.如权利要求1中的悬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个沿轨道系统的滑行型梁(8)延伸并被驱动的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可与位于各滚转装置(4)的滑架上方的接受驱动的突出部(20)挂接的驱动部件(2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比恩德莱因约翰罗布汉斯约里盖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MTS模件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