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672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的顶端有承重板,承重板上端一侧有竖板,底板上与车辆车轮对应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槽顶端两侧槽壁上各有一第一挡块,第一滑块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挡块间距离,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间有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伸缩杆另一端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竖直的第二千斤顶底端,第二千斤顶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板,弧形板两侧各固定有一封闭板,弧形板与两块封闭板间形成能允许车辆的车轮放入的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稳定支撑维修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
本技术涉及车辆维修支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得到推广,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车辆发生故障的频率不断增高,故而车辆的维修越来越普及,目前在车辆底盘或车辆底部零件发生故障时,需要通过设备将车辆支撑起来,或者是将车辆推上维修平台通过维修平台中部开设的维修空间对车辆底部进行故障检测以及维修,但是个人车辆在停放或者道路行驶过程发生故障或者在小型维修场所进行维修时一般采用支撑装置将车辆给抬起的方式进行故障检测以及维修,通常在车辆两侧各放置一个支撑装置然后将车辆的前部或后部抬起进行维修,但是这样将车抬起时只有两个支撑点且支撑面积较小,稳定性差,车辆易从支撑装置上掉落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以解决目前车辆维修将车辆抬起时支撑面积小,稳定性差的缺点,其是一种在车辆维修需要支撑时稳定车辆不会从支撑装置上掉落的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的顶端设置承重板,承重板的上端一侧安装竖板,底板上与车辆车轮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的顶端两侧槽壁上各安装一个第一挡块,第一滑块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之间设置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二千斤顶的底端,第二千斤顶的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板,弧形板两侧各固定安装一块封闭板,弧形板与两块封闭板之间形成能允许车辆的车轮放入的腔体。两个所述第一千斤顶的顶端分别与承重板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置螺杆,螺杆位于封闭板内侧的一端连接轴承的内圈,轴承的外圈连接移动板,通孔的孔口外周设置螺母,螺母与封闭板的外侧一面固定安装,螺杆与螺母固定连接,移动板与密封板之间设置数个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密封板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承重板与竖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橡胶缓冲垫,橡胶缓冲垫上设置吸盘。所述的底板上设置软垫。所述承重板远离竖板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千斤顶底端安装在第二滑块上,第二滑块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滑槽的顶端两侧槽壁上各安装一个第二挡块,第二滑块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二挡块间的距离;与承重板远离竖板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千斤顶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三滑块,第三滑块装在第三滑槽内,第三滑槽的顶端两侧槽壁上各安装一个第三挡块,第三滑块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三挡块间的距离。本技术在将车辆支撑起时支撑点多,支撑面积大,稳定性较高,能有效的避免车辆从支撑装置上掉落发生意外。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收缩到最短状态,同时控制伸缩杆伸长将第一滑块推向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内侧一端,避免第一千斤顶、承重板、竖板、第二千斤顶、弧形板以及封闭板影响车辆推上底板,然后将车辆推上底板,使竖板与车辆的后部边缘平行,将第一千斤顶伸长使竖板与承重板与车辆底部接触继而将车辆抬起至第一千斤顶伸长到最长状态,然后将伸缩杆收缩带动第一滑块朝向车辆的轮胎移动,直至弧形板位于车辆轮胎的正上方,然后将第二千斤顶伸长使弧形板与车辆的轮胎底部接触,通过弧形板与封闭板共同作用将车辆的轮胎限定住,通过承重板有效的增加了支撑面积,且通过弧形板与封闭板和车辆的轮胎配合避免车辆发生晃动,从而有效的避免车辆掉落的意外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维修支撑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车辆维修支撑装备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车辆维修支撑装备的承重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板,2第一千斤顶,3承重板,4竖板,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第一挡块,8第二千斤顶,9弧形板,10密封板,11通孔,12螺杆,13轴承,14移动板,15螺母,16弹簧,17第二滑块,18第二滑槽,19第二挡块,20第三滑块,21第三滑槽,22第三挡块,23软垫,24橡胶缓冲垫,25吸盘,26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6所示,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包括:底板1,底板1上安装两根竖向的第一千斤顶2,第一千斤顶2的顶端设置承重板3,第一千斤顶2的顶端分别与承重板3底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承重板3的上端一侧安装竖板4,底板1上与车辆车轮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开设四个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设置第一滑块6,第一滑槽5的顶端两侧槽壁上各安装一个第一挡块7,第一滑块6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挡块7之间的距离,第一滑块6与第一滑槽5朝向底板1外侧的一端之间设置伸缩杆26,伸缩杆26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伸缩杆26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5朝向底板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6上固定连接竖直的第二千斤顶8的底端,第二千斤顶8的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板9,弧形板9两侧各固定安装一块封闭板10,弧形板9与两块封闭板10之间形成的腔体能允许车辆车轮放入。本技术在使用时,将第一千斤顶2和第二千斤顶8收缩到最短状态,同时控制伸缩杆26伸长将第一滑块6推向第一滑槽5朝向底板1内侧一端,避免第一千斤顶2、承重板3、竖板4、第二千斤顶8、弧形板9以及封闭板10影响车辆推上底板1,然后将车辆推上底板1,使竖板4与车辆的后部边缘平行,将第一千斤顶2伸长使竖板4与承重板3与车辆底部接触继而将车辆抬起至第一千斤顶2伸长到最长状态,然后将伸缩杆26收缩带动第一滑块6朝向车辆的轮胎移动,直至弧形板9位于车辆轮胎的正上方,然后将第二千斤顶8伸长使弧形板9与车辆的轮胎底部接触,通过弧形板9与封闭板10共同作用将车辆车轮的轮胎限定住,通过承重板3有效增加了支撑面积,且通过弧形板9与封闭板10和车辆的轮胎配合避免车辆发生晃动,从而有效的避免车辆掉落的意外发生,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具体而言,由于为了和多数的车辆轮胎相适应,故而弧形板9与两块封闭板10之间形成的腔体较大,轮胎放入后易发生晃动,影响维修人员维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封闭板10上开设通孔11,通孔11内设置螺杆12,螺杆12位于封闭板10内侧的一端连接轴承13的内圈,轴承13的外圈连接移动板14,通孔11的孔口外周设置螺母15,螺母15与封闭板10的外侧一面固定安装,螺杆12与螺母15固定连接。当车辆的轮胎进入弧形板9与两块封闭板10之间形成的腔体内后,通过旋转螺杆12带动移动板16移动,通过两移动板14将车辆轮胎夹住,通过轴承13能有效的避免移动板16随螺杆12一起转动,有效的确保了移动板14的正常使用。具体的,由于仅靠螺杆12对移动板14进行单点挤压,紧固效果较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移动板14与密封板10之间设置数个弹簧16,弹簧16的一端与密封板10连接,弹簧16的另一端与移动板14连接。通过弹簧16能对移动板12进行多点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的顶端设置承重板,承重板的上端一侧安装竖板,底板上与车辆车轮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的顶端两侧槽壁上各安装一个第一挡块,第一滑块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之间设置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二千斤顶的底端,第二千斤顶的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板,弧形板两侧各固定安装一块封闭板,弧形板与两块封闭板之间形成能允许车辆的车轮放入的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两个竖向设置的第一千斤顶,第一千斤顶的顶端设置承重板,承重板的上端一侧安装竖板,底板上与车辆车轮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的顶端两侧槽壁上各安装一个第一挡块,第一滑块的宽度大于两个第一挡块之间的距离,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之间设置伸缩杆,伸缩杆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槽朝向底板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上固定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二千斤顶的底端,第二千斤顶的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板,弧形板两侧各固定安装一块封闭板,弧形板与两块封闭板之间形成能允许车辆的车轮放入的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千斤顶的顶端分别与承重板底部的两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维修支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设置螺杆,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峰王继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