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国刚专利>正文

偏心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17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再改进的偏心伞,其方式包括:在中杆加装螺栓螺母;或于两杆间采用三维铰接装置,或扭转器;或将第一中杆与第二中杆间由双孔下滑套,或接于第一中杆的下套联接。还可改大套为复合滑套,下杆还可加制底套。并可分别在大套或下套,或基套,或双孔下滑套,或下杆上,固接各种固定帽;在下杆,或底套,与其它各套(除上套外)间可分别装有连杆,或叉勾吊耳撑杆,或“7”形滑道撑杆;还要加装备用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要用于防雨防晒的伞,特别是一种偏心伞。偏心伞种类较多,包括申请号为91224822X的技术,能使一伞具有偏心、倾斜、直立使用叁种性能,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直立使用肆种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伞,也可使一伞具有偏心、倾斜、直立使用叁种,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使用叁种,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直立使用肆种,或一伞具有偏心、倾斜、折转、直立、偏心距可变五种等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在申请号为91224822X的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实现的,其实现方式主要是将申请号为91224822X的技术所述的由二铰轴联接的三段伞杆中的伞杆,改其中一铰轴联接为折转器联接,或改其中一铰轴联接为三锥铰接装置联接,或将由二铰轴联接三段伞杆的中伞杆沿中伞杆中心线方向加装螺栓螺母结构;还可将由二铰轴联接三段伞杆的中伞杆改为第一中伞杆和第二中伞杆,第一中伞杆和第二中伞杆间可分别由双孔下滑套,或与第一中伞杆并行固定连接的下滑套联接,其接触状态可变化为相对固定或相对扭转或相对平行滑移或可分离。还可将申请号为91224822X的技术所述的大滑套改为复合滑套,下伞杆还可加装底滑套,当中伞杆分别采用装有大滑套,或下滑套及中滑套,或复合滑套,亦或第一中伞杆与第二中伞杆间采用双孔下滑套,或下滑套的形式时,下伞杆,或下伞杆装有的底滑套分别与大滑套,或下滑套,或复合滑套,或双孔下滑套间装有连杆,或叉勾钓耳撑杆,或“7”形滑道撑杆,而大滑套,或复合滑套,或中滑套,与上伞杆装有的上滑套间仍为连杆。还可将与下伞杆,或大滑套,或下滑套,或复合滑套,或双孔下滑套上相接的固定帽处加装翻转固定夹簧片,还可将长伞骨外端加装备用装置,以便可使本偏心伞成为帐篷的上顶部分。当分别按上述形式改变申请号91224822X的技术所述的伞时可使偏心伞原有性能得到保持或增加。下面结合附图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Ⅰ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沿A-A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沿B-B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沿C-C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沿D-D线剖视图;图7是第二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Ⅱ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2沿E-E线剖视图;图10是图8沿F-F线剖视图;图11是第三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2是第四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大滑套或基滑套或下滑套(或双孔下滑套)与下伞杆间由连杆等联接示意图;图14是图11Ⅳ处、图12Ⅴ处放大示意图;图15是偏心伞直立使用状态中伞杆与下伞杆由滑套和连杆等保持直立的示意图;图16是偏心伞直立使用状态中伞杆与上伞杆,或中伞杆与下伞杆间由滑套和连杆等保持直立示意图;图17是第五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8是第六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9是图17Ⅵ处放大、图18Ⅶ处放大且剖视示意图(即三维铰接装置主视图);图20是图19沿P-P线剖视图;图21是图19沿Q-Q线剖视图;图22是图21中“铰轴转芯(40)”单件主视且剖视示图;图23是图22沿R-R线剖视图;图24是图19中通心柱(42)单件主视图;图25是图20中通心球(43)单件剖视图、图24左视且剖视示意图;图26是偏心伞沿中伞杆中心轴线方向加装螺栓螺母结构示意图;图27是偏心伞上伞杆相对下伞杆绕中伞杆中心线可实现周转或扇面式折转示意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收伞状态示意图;图30是偏心伞第一种滑套与撑杆由翻转固定夹簧片和固定帽等连接或断开示意图;图31是图30第一种沿G-G线剖示图;图32是图30第二种沿G-G线剖示图;图33是图30第三种沿G-G线剖示图;图34是图30中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主视图;图35是图34俯视且剖视示图;图36是又一种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主视图;图37是图36俯视且剖视示意图;图38是图34又一种俯视且剖视示意图;图39是叉勾钓耳撑杆单件局部示图;图40是本专利技术偏心伞第二种滑套与叉勾钓耳撑杆由翻转固定夹簧片和固定帽等连接和固定、松开示意图;图41是图40第一种沿K-K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图42是图40第一种沿L-L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图43是图40第二种沿K-K线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4是图40第二种沿L-L线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5是第七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6是图45Ⅲ处放大示意图;图47是图46第一种沿M-M线剖视且放大示意图;图48是图46第二种沿M-M线剖视放大示图;图49是图45、图46中“7”形滑道撑杆单件放大示图;图50是图46中第一种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放大主视图;图51是图46中第二种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放大主视图;图52是图51第一种俯视图(图51第二种俯视图在图48中可见,此暂略);图53是本专利技术偏心伞的第一种下伞杆与“7”形滑道撑杆由固定帽和翻转固定夹簧片连接能固定和松开示意图;图54是本专利技术偏心伞的第二种下伞杆或中伞杆与“7”形滑道撑杆由固定帽和翻转夹簧片连接能固定和松开示意图;图55是图53沿N-N线剖视图;图56是图54沿O-O线剖视图;图57是图53、图54中“7”形滑道撑杆单件示意图;图58是图55中翻转固定夹簧片单件示意图,图51第二种俯视示图;图59是第八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图;图60是图59Ⅷ处放大且剖视示图;图61是图60沿T-T线剖视图;图62是第八种形式的偏心伞收伞状态示图;图63是图62Ⅸ处放大示图;图64是第九种形式的偏心伞工作状态示图;图65是本专利技术偏心伞长伞骨外端加装的可连接和分开帷帐柱杆的备用装置示图;图66是图65沿V-V线剖视图;图67是图65沿W-W线剖视图;图68是只开蜂腰形铰孔的扭转器工作状态示图;图69是图68沿Y-Y线剖视且放大示图;图70是图68沿X-X线剖视示图;(注图中所标阿拉伯数字1至97前的“序号”两字全部省略)图中1伞顶帽,2上伞杆(简称上杆),3顶丝,4长伞骨,5短伞骨,6上滑套(简称上套),7顶丝,8伞骨滑座,9铰轴,10中伞杆(简称中杆)11连杆,12中滑套(简称中套),13外转套(简称外套),14固定轴,15螺母旋柄,16叉勾钓耳撑杆,17基滑套(简称基套),18下伞杆(简称下杆),19铰轴,20连杆轴,21连杆轴座,22顶丝,23顶丝,24顶丝,25管套转芯,26限位销杆,27限位销柱,28撑杆轴,29轴座,30限位环槽,31铰轴凸座,32下滑套(简称下套),33撑杆轴中心线,34下杆中心线,35铰轴凹座,36连杆,37底滑套(简称底套),38大滑套(简称大套)39中杆中心线(或管套转芯中心线),40铰轴转芯,41入球孔,42通心柱,43三维铰点,44铰轴,45通心球,46对称铰轴座,47扇式挡壁(与40为一体),48铰轴(44)中心线,49扇式铰孔壁(与40为一体),50扇式铰孔,51通心孔,52翻转固定夹簧片(简称翻夹),53半园头螺栓,54平头螺栓,55轴头铆垫,56凸起挡块,57导向坡边,58翻转轴孔,59手柄(与52一体),60“7”形滑道撑杆,61顶丝,62滑道固定中心线,63滑道滑动中心线,64“7”形滑道,65撑杆轴孔,66翻转轴孔中心线,67凸起挡块界线,68顶丝,6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伞顶帽(1)、长伞骨(4)、短伞骨(5)、伞骨滑座(8)、上杆(2)、下杆(18)及上套(6),连杆(11)等组成的偏心伞,其特征在于:a、上杆(2)与中杆(10)由铰轴(9)联接,中杆(10)与下杆(18)由铰轴(19)联接, 中杆(10)沿中杆中心线(39)方向加装螺栓(83)螺母(82)结构,b、上杆(2)[或下杆(18)]与中杆(10)由铰轴(9)[或铰轴(19)]联接,中杆(10)与下杆(18)[或上杆(2)]由折转器和铰轴(19)[或铰轴(9)]联接 ,c、中杆(10)与下杆(18)[或上杆(2)]由三维铰接装置联接,中杆(10)与上杆(2)[或下杆(18)]由铰轴(9)[或铰轴(19)]联接,d、下杆(18)与第一中杆(70)由铰轴(19)联接,第二中杆(69)与上杆(2)由铰 轴(9)联接,第一中杆(70)与第二中杆(69)由双孔套上套(71)同双孔套下套(72)并行连接在一起的双孔下滑套联接,且第一中杆(70)穿装于双孔套下套(72)内,第二中杆(69)可穿装于双孔套上套(71)内可分别被顶丝(13)和顶丝(23)同双孔下滑套(71或72)相固定,第二中杆(69)可与双孔套上套(71)相脱离,且第二中杆(69)上还装有中套(12),中套(12)与连杆(11)连接,e、下杆(18)与第一中杆(70)由铰轴(19)联接,第二中杆(69)与上杆(2 )由铰轴(9)联接,第一中杆(70)与第二中杆(69)由被并行连接固定在第一中杆(70)上的下套(32)联接,第二中杆(69)穿装于下套(32)内孔与下套(32)可连接和脱离,第二中杆(69)装有中套(12),中套(12)与上套(6)间装有连杆(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刚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