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16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0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内伴随软管以及夹套伴随软管,所述金属软管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软管本体,所述内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内,所述夹套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外,所述夹套伴随软管包括夹套软管、第三接头以及第四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输送粘度较大、常温下不容易流动而需要加热输送的介质,或在零下为液态而在常温下容易汽化,需要保温的介质,内伴随软管与夹套伴随软管提高了保温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伴随软管与夹套伴随软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Double layer thermal insulation metal ho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layer thermal insulation metal hose, which comprises a metal hose, an internal companion hose and a jacket companion hose. The metal hose comprises a first joint, a second joint and a hose body. The internal companion hose is arranged in the hose body, and the jacket companion hos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hose body. The jacket companion hose comprises a jacket hose, a third joint and a fourth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conveying a medium with high viscosity, which is difficult to flow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needs to be heated and conveyed, or a medium which is liquid below zero and easy to vaporiz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needs to be kept warm, and the internal companion hose and the jacket companion hose improve the insu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fabrication with the hose and the j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软管,具体涉及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
技术介绍
金属软管是工业管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支路设备的连接。按技术规范设计的金属软管为单层管结构,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足够的强度,在常温条件下完全能够满足常规介质的传输。但是,当现有技术的金属软管传输介质粘度较大,且环境对较低时,高粘度的介质变稠,流动性变差,甚至介质沉淀在金属软管的波中形成结块。结块卡位使金属软管失去应有的柔性,降低通流面积,此种梗阻问题必然增加内压,超压易造成金属软管损坏,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场所,金属软管损坏带来安全隐患不是一般问题,应进行必要的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内伴随软管以及夹套伴随软管,所述金属软管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第一接头外端设有松套法兰,所述第二接头外端也设有松套法兰;所述内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内,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入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二接口上;所述夹套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外,所述夹套伴随软管包括夹套软管、第三接头以及第四接头,所述夹套软管的一端与第三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四接头相连,所述第三接头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堵板,所述第一堵板焊接在第一接头上,所述第四接头的外端连接有第二堵板,所述第二堵板焊接在第二接头上,所述第三接头上设有第二入口,第四接头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夹套软管外设有网套,所述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护套、另一端设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三接头相连,第二护套与第四接头相连。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输送粘度较大、常温下不容易流动而需要加热输送的介质,或在零下为液态而在常温下容易汽化,需要保温的介质,内伴随软管与夹套伴随软管提高了保温的效果;本技术内伴随软管与夹套伴随软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伴随软管,2-夹套伴随软管,3-第一接头,4-第二接头,5-软管本体,6-松套法兰,7-第一弯管,8-第一入口,9-第二弯管,10-第一出口,11-第三接头,12-第四接头,13-第一堵板,14-第二堵板,15-第二入口,16-第二出口,17-网套,18-第一护套,19-第二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所示,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内伴随软管以及夹套伴随软管,所述金属软管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第一接头外端设有松套法兰,所述第二接头外端也设有松套法兰;所述内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内,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入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二接口上;所述夹套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外,所述夹套伴随软管包括夹套软管、第三接头以及第四接头,所述夹套软管的一端与第三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四接头相连,所述第三接头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堵板,所述第一堵板焊接在第一接头上,所述第四接头的外端连接有第二堵板,所述第二堵板焊接在第二接头上,所述第三接头上设有第二入口,第四接头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夹套软管外设有网套,所述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护套、另一端设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三接头相连,第二护套与第四接头相连。本技术用于输送粘度较大、常温下不容易流动而需要加热输送的介质,或在零下为液态而在常温下容易汽化,需要保温的介质,内伴随软管与夹套伴随软管提高了保温的效果;本技术内伴随软管与夹套伴随软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软管、内伴随软管以及夹套伴随软管,所述金属软管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内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内,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入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二接口上;所述夹套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外,所述夹套伴随软管包括夹套软管、第三接头以及第四接头,所述夹套软管的一端与第三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四接头相连,所述第三接头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堵板,所述第一堵板焊接在第一接头上,所述第四接头的外端连接有第二堵板,所述第二堵板焊接在第二接头上,所述第三接头上设有第二入口,第四接头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接头外端设有松套法兰,所述第二接头外端也设有松套法兰;所述夹套软管外设有网套,所述网套的一端设有第一护套、另一端设有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三接头相连,第二护套与第四接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保温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软管、内伴随软管以及夹套伴随软管,所述金属软管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以及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接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接头相连;所述内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内,所述软管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弯管与第一入口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二弯管与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第二接口上;所述夹套伴随软管设置在软管本体外,所述夹套伴随软管包括夹套软管、第三接头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明波纹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