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片式油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801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片式油冷管,包括有上层组件、中层组件、下层组件以及两螺座,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之间以及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之间均夹设有锯齿状连接片焊接成一体,且第一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片,两第一连接片位于第一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第二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两第二连接片位于第二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藉此,通过在下层组件的两端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片,并配合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增加焊接强度,使得油冷管在工作时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上层组件与中层组件及中层组件与下层组件之间两端均放置锯齿状连接片,增强油冷管进出端的压力强度,满足使用的需要。

A plate type oil cooling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et type oil cooling pip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layer component, a middle layer component, a lower layer component and two screw seats. The two ends of the upper layer component and the middle layer component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middle layer component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lower layer component are clamped with a serrated connecting piece and welded into one body,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heat sink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Th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the two first connecting pieces are located inside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holding cavity,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radiator are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two second connecting pieces are located inside the two ends of the second holding cavity. The joint piece and the second joint piece increase the welding strength, so that the oil-cooled pipe can withstand greater working pressure while work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jagged joint piece is placed between the upper component and the middle component and between the middle component and the lower component, so as to enhance the pressure strength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oil-cooled pipe and meet the needs of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片式油冷管
本技术涉及油冷管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板片式油冷管。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时,齿轮箱因为动力的传输,故而其中容置的润滑油(润滑机油)温度会不断上升,倘若润滑油温度过高,则有可能令润滑油沸腾而失去润滑作用,从而使得齿轮易于磨损,故而如何确保齿轮箱中的润滑油温不会过高即成为一项相当重要的课题。在现有的汽车结构配置中,均会设置油冷管,其能冷却润滑油,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板片式油冷管是油冷管中的一种,其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优点。然而,目前的板片式油冷管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焊接强度不足,使得油冷管在工作时能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小,并且油冷管进出端的压力强度也较弱,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板片式油冷管进行结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板片式油冷管,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板片式油冷管焊接强度不足、进出端压力强度弱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板片式油冷管,包括有上层组件、中层组件、下层组件以及两螺座,所述上层组件、中层组件及下层组件通过叠层的方式焊接成一体,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对应连通,该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对应连通,所述两螺座分别设于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位置上;所述上层组件包括有第一顶板、第一散热片及第一底板,该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一容置空腔,该第一散热片置于第一容置空腔内;所述中层组件包括有第二顶板、第二散热片及第二底板,该第二顶板与第二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二容置空腔,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第二容置空腔内;所述下层组件包括有第三顶板、第三散热片、第三底板及两加强片,该第三顶板与第三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三容置空腔,该第三散热片和两加强片置于第三容置空腔内,两加强片分别位于第三散热片的两端外侧;所述螺座、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及第三散热片均为铝材质,该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三顶板、第三底板和两加强片为铝合金材质;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之间以及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之间均夹设有锯齿状连接片焊接成一体,且第一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片,两第一连接片位于第一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第二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两第二连接片位于第二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第二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两第二连接片位于第二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该锯齿状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均为铝合金材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锯齿状连接片上的锯齿分别与对应上层组件的端部侧面、中层组件的端部侧面或下层组件的端部侧面扣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及第三散热片表面呈涡流式且设有复数散热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组件、中层组件及下层组件的两端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座的底部向外凸设有一焊接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座还具有一中空的组接端,该组接端上设有外螺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座采用硬焊炉炉内与上层组件一并焊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采用铝材制作,使得制作工艺简化,制作成本较低,产品轻巧,材料成本较低;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及第三散热片表面为涡流式且具有复数散热孔,其散热效能较高,机油充分降温,引擎引力充足;所述下层组件的两端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片,并配合设置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增加焊接强度,使得油冷管在工作时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上层组件与中层组件及中层组件与下层组件之间两端均放置锯齿状连接片,增强油冷管进出端的压力强度,满足使用的需要;螺座采用硬焊炉炉内与本体一并焊接,简化制作工艺,提高工作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在A-A处的剖切示意图;图5是图3中在B-B处的剖切示意图;图6是图3中在C-C处的剖切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上层组件11、第一顶板12、第一散热片13、第一底板14、第一连接片101、第一容置空腔102、第一通孔20、中层组件21、第二顶板22、第二散热片23、第二底板24、第二连接片201、第二容置空腔202、第二通孔30、下层组件31、第三顶板32、第三散热片33、第三底板34、加强片301、第三容置空腔302、第三通孔40、螺座41、焊接部42、组接端50、锯齿状连接片51、锯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上层组件10、中层组件20、下层组件30以及两螺座40。所述上层组件10、中层组件20及下层组件30通过叠层的方式焊接成一体,该上层组件10的两端与中层组件20的两端对应连通,该中层组件20的两端与下层组件30的两端对应连通,所述两螺座40分别设于该上层组件10的两端位置上。所述上层组件10包括有第一顶板11、第一散热片12及第一底板13,该第一顶板11与第一底板13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一容置空腔101,该第一散热片12置于第一容置空腔101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片12表面呈涡流式且设有复数散热孔,且第一散热片12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片14,两第一连接片14位于第一容置空腔101的两端内部。所述中层组件20包括有第二顶板21、第二散热片22及第二底板23,该第二顶板21与第二底板23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二容置空腔201,该第二散热片22置于第二容置空腔201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散热片22表面呈涡流式且设有复数散热孔,且第二散热片22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24,两第二连接片24位于第二容置空腔201的两端内部。所述下层组件30包括有第三顶板31、第三散热片32、第三底板33及两加强片34,该第三顶板31与第三底板33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三容置空腔301,该第三散热片32和两加强片34置于第三容置空腔301内,两加强片34分别位于第三散热片32的两端外侧。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散热片32表面呈涡流式且设有复数散热孔。该上层组件10的两端与中层组件20的两端之间以及中层组件20的两端与下层组件30的两端之间均夹设有锯齿状连接片50焊接成一体,所述锯齿状连接片50上的锯齿51分别与对应上层组件10的端部侧面、中层组件20的端部侧面或下层组件30的端部侧面扣接。所述螺座40、第一散热片12、第二散热片22及第三散热片32均为铝材质,该第一顶板11、第一底板13、第二顶板21、第二底板23、第三顶板31、第三底板33和两加强片34均为铝合金材质;并且,该锯齿状连接片50、第一连接片14和第二连接片24均为铝合金材质。另外,所述上层组件10、中层组件20及下层组件30的两端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02、第二通孔202及第三通孔302。以及,所述螺座40的底部向外凸设有一焊接部41,所述螺座40还具有一中空的组接端42,该组接端42上设有外螺纹,并且,所述螺座40采用硬焊炉炉内与上层组件10一并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片式油冷管,包括有上层组件、中层组件、下层组件以及两螺座,所述上层组件、中层组件及下层组件通过叠层的方式焊接成一体,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对应连通,该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对应连通,所述两螺座分别设于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位置上;所述上层组件包括有第一顶板、第一散热片及第一底板,该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一容置空腔,该第一散热片置于第一容置空腔内;所述中层组件包括有第二顶板、第二散热片及第二底板,该第二顶板与第二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二容置空腔,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第二容置空腔内;所述下层组件包括有第三顶板、第三散热片、第三底板及两加强片,该第三顶板与第三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三容置空腔,该第三散热片和两加强片置于第三容置空腔内,两加强片分别位于第三散热片的两端外侧;所述螺座、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及第三散热片均为铝材质,该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三顶板、第三底板和两加强片为铝合金材质;其特征在于: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之间以及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之间均夹设有锯齿状连接片焊接成一体,且第一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片,两第一连接片位于第一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第二散热片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片,两第二连接片位于第二容置空腔的两端内部;该锯齿状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均为铝合金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片式油冷管,包括有上层组件、中层组件、下层组件以及两螺座,所述上层组件、中层组件及下层组件通过叠层的方式焊接成一体,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对应连通,该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对应连通,所述两螺座分别设于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位置上;所述上层组件包括有第一顶板、第一散热片及第一底板,该第一顶板与第一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一容置空腔,该第一散热片置于第一容置空腔内;所述中层组件包括有第二顶板、第二散热片及第二底板,该第二顶板与第二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二容置空腔,该第二散热片置于第二容置空腔内;所述下层组件包括有第三顶板、第三散热片、第三底板及两加强片,该第三顶板与第三底板围构形成一封闭的第三容置空腔,该第三散热片和两加强片置于第三容置空腔内,两加强片分别位于第三散热片的两端外侧;所述螺座、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及第三散热片均为铝材质,该第一顶板、第一底板、第二顶板、第二底板、第三顶板、第三底板和两加强片为铝合金材质;其特征在于:该上层组件的两端与中层组件的两端之间以及中层组件的两端与下层组件的两端之间均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高施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吉旺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