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86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包括消火栓本体、圆形底座、滑动基座、转动连接板、转动基块、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缓冲弹簧,所述圆形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圆形底座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滑动基座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外周上,所述滑动基座内部设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基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在所述转动基块上,所述转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设在所述滑动基座内,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轴和滑动基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消火栓本体的防撞能力,保证了消火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型地上消火栓
本技术涉及消火栓领域,具体涉及的是防撞型地上消火栓。
技术介绍
由于,室外消火栓主要放置在街道旁边,而街道却有非常多的车来来回回,因此消火栓时常会由于驾驶员的不注意而发生误撞,导致消火栓破坏而不能正常使用,有时消火栓被撞后还将造成水资源的外流,从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然而,消火栓又作为重要的消防设施,保障着消火栓周围住户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完整,被撞坏的消火栓将导致周围住户不能得到较完善的安全保障,并且水资源的浪费也将是一大问题。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其具有防冲撞能力强,不易被破坏的特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其中,包括消火栓本体、圆形底座以及防撞机构,安装消火栓位置的地面设有地下容腔,所述圆形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圆形底座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防撞机构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撞机构等间隔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周向上,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滑动基座、转动连接板、转动基块、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缓冲弹簧,所述滑动基座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外周上,所述滑动基座内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与两侧的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基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在所述转动基块上,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处于平行状态,所述转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设在所述滑动基座内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轴和滑动基座。进一步,所述滑动轨道与所述圆形底座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所述通孔与所述消火栓本体匹配对应设置。进一步,所述消火栓本体上还设有弧形防护板,所述弧形防护板连接相连的两个防撞机构。进一步,所述滑动基座的上端与地面相平。进一步,所述滑动基座的上部还设有伸缩盖。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其通过圆形底座、滑动基座、缓冲弹簧、转动基块、第一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起到对消火栓的防撞保护功能。在车辆撞向消火栓时,车辆的车轮压在所述转动连接板上,在车轮压力的作用下,所述转动连接板受压后将向下的压力通过转动基块传送到消火栓本体上,使得消火栓本体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连接板的倾斜度变小并压缩缓冲弹簧,从而使得消火栓本体向下移动的速度减慢,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消火栓的安全完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防冲撞能力强,不易被破坏的特点,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消火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弧形防护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消火栓本体-1;圆形底座-2;防撞机构-3;通孔-21;滑动基座-31;转动连接板-32;转动基块-33;第一转动轴-34;第二转动轴-35;缓冲弹簧-36;滑动轨道-37;弧形防护板-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图中X、Y坐标分别表示本技术的内外方向和上下方向,其中坐标X指向外方向,坐标Y指向上方向。如图1-5所示,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其中,包括消火栓本体1、圆形底座2以及防撞机构3,安装消火栓位置的地面设有地下容腔(图中未示出),所述圆形底座2上设有通孔21,所述通孔21与所述消火栓本体1匹配对应设置;所述圆形底座2通过所述通孔21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1上,所述消火栓本体1能通过所述通孔21上下移动;所述防撞机构3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撞机构3等间隔设在所述圆形底座2的周向上,在多个防撞机构3的保护下,消火栓本体1将会在各个方向上都得到防撞保护,从而提高消火栓本体1的防撞能力;所述防撞机构3包括滑动基座31、转动连接板32、转动基块33、第一转动轴34、第二转动轴35以及缓冲弹簧36,所述滑动基座31设在所述圆形底座2的外周上,所述滑动基座31内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轨道37,所述第一转动轴34的两端均与两侧的滑动轨道37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基块33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1上,所述转动基块33与所述滑动基座31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转动轴35设在所述转动基块33上,所述第二转动轴35和第一转动轴34处于平行状态,所述转动连接板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轴34和第二转动轴35转动连接,使得在外力压在所述转动连接板32上时,所述转动连接板32通过转动使得转动连接板32的倾斜程度变小,因此转动连接板32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被压坏;所述缓冲弹簧36设在所述滑动基座31内且所述缓冲弹簧36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4的外侧,所述缓冲弹簧36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轴34和滑动基座31。在车辆撞向消火栓时,车辆的车轮压在所述转动连接板32上,在车轮压力的作用下,所述转动连接板32受压后将向下的压力通过转动基块33传送到消火栓本体1上,使得消火栓本体1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连接板32的倾斜度变小并压缩缓冲弹簧36,所述缓冲弹簧36的缓冲作用使得转动连接板32倾斜速度变慢,从而使得消火栓本体1向下移动的速度减慢,最后转动连接板32呈与地面相平的状态,向下移动的消火栓不再露出地面完全置于地下容腔内,车辆不会对消火栓造成破坏,待车辆驶离后,缓冲弹簧36复位并推动所述转动连接板32转动而使得转动连接板32的倾斜度变大,倾斜度增加的转动连接板32带动所述消火栓本体1向上移动,最后露出地面用于消防灭火使用,因此此类结构能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消火栓的安全完整。优选的,所述滑动轨道37与所述圆形底座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使得在转动连接板32在倾斜度变小时,最终能形成与水平面相平的状态,转动连接板32在受压下也不会受到破坏。优选的,所述消火栓本体1上还设有弧形防护板4,所述弧形防护板4连接相连的两个防撞机构3,所述弧形防护板4使得所述车辆在撞向消火栓时能保证来至车辆车轮的压力能顺利的传递到转动连接板32上并由转动连接板32传递给消火栓本体1,最终在车辆冲向消火栓时,消火栓本体1能完全的避开车辆,保护自身完整。优选的,所述滑动基座31的上端与地面相平,避免滑动基座31露出于地面造成阻碍减少滑动基座31被破坏的风险。优选的,所述滑动基座31的上部还设有伸缩盖,所述伸缩盖用于盖住所述滑动基座31防止外界物体进入所述滑动基座31的内部,保证了缓冲弹簧36的正常使用。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其特征在于,包括消火栓本体、圆形底座以及防撞机构,安装消火栓位置的地面设有地下容腔,所述圆形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圆形底座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防撞机构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撞机构等间隔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周向上,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滑动基座、转动连接板、转动基块、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缓冲弹簧,所述滑动基座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外周上,所述滑动基座内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与两侧的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基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在所述转动基块上,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处于平行状态,所述转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设在所述滑动基座内且所述缓冲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轴和滑动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撞型地上消火栓,其特征在于,包括消火栓本体、圆形底座以及防撞机构,安装消火栓位置的地面设有地下容腔,所述圆形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圆形底座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防撞机构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撞机构等间隔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周向上,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滑动基座、转动连接板、转动基块、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以及缓冲弹簧,所述滑动基座设在所述圆形底座的外周上,所述滑动基座内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与两侧的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转动基块设在所述消火栓本体上,所述第二转动轴设在所述转动基块上,所述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处于平行状态,所述转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闽弘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