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51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用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朝向移动终端的第一散热槽,所述槽口用于与移动终端密封贴合,且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移动终端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槽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用保护套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用保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配件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用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人们需求的提升,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移动终端大多具有拍照、视频、上网、玩游戏、听音乐等功能,随着功能的增多,移动终端内的电路越来越密集,这对移动终端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人们的需求又使得移动终端的厚度向着越来越薄的方向发展,这导致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更加局促,很显然,这会使得移动终端的内部散热条件变得更差。移动终端的价格较为昂贵,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磕碰,用户通常会在移动终端上装上保护套,保护套能较好地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但是保护套会阻碍移动终端的散热,进而使得移动终端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恶化,这严重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使得移动终端出现运行速度变慢、操作不灵敏、卡顿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为了提升保护套的散热性能,目前的保护套上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能够使得移动终端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借此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此种散热方式属于机身自散热,对移动终端的降温作用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用保护套,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用保护套散热性能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移动终端用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朝向移动终端的第一散热槽,所述槽口用于与移动终端密封贴合,且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移动终端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槽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保护套中,在保护套的内壁上开设第一散热槽,第一散热槽的槽口能够在保护套装配到移动终端上之后被封堵,进而使得第一散热槽与移动终端共同构成散热通道,第一散热槽两端开设与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进而能使得气流通过通风口进入散热通道,移动终端工作时其机体的温度会上升,进而会使得散热通道内的空气被加热,根据空气受热膨胀后冷热循环流动的原理,散热通道中的热空气向外挤压,热空气从散热通道一端的通风口流出,外界冷空气会从散热通道另一端的通风口流入,进而形成冷热空气循环流动,达到对移动终端进行更有效地降温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用保护套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用保护套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用保护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X-X向剖视图;图5为图3的Y-Y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终端用保护套的局部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散热槽、110-通风口、120-通风口、200-仿形密封面、300-后壳防护部、310-基面、320-凸起面、400-边框防护部、500-第二散热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用保护套,所公开的保护套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朝向移动终端的第一散热槽100,在装配到移动终端上之后,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口用于与移动终端密封贴合,第一散热槽100与移动终端形成散热通道,也就是说,在装配到移动终端上之后,移动终端能够封堵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口。通常情况下,保护套的内壁为能与移动终端的外观面相适配的仿形密封面200,进而能与移动终端达到较好的密封贴合效果。第一散热槽100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分别为通风口110和通风口120。此种情况下,通风口110和通风口120能够实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的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保护套对现有的保护套进行了结构调整,在保护套的内壁上开设第一散热槽100,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口能够在保护套装配到移动终端上之后被封堵,进而使得第一散热槽100与移动终端共同构成散热通道,第一散热槽100两端开设与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进而能使得气流通过通风口进入散热通道,空气的流通会将移动终端产生的热及时带走,达到对移动终端散热的目的。在实际的散热过程中,移动终端工作时其机体的温度会上升,进而会使得散热通道内的空气被加热,根据空气受热膨胀后冷热循环流动的原理,散热通道中的热空气向外挤压,热空气从散热通道一端的通风口(例如通风口110)流出,外界冷空气会从散热通道另一端的通风口(例如通风口120)流入,进而形成冷热空气循环流动,达到对移动终端进行更有效地降温的目的。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保护套中,第一散热槽100在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组装后,能与移动终端组成散热通道,也就是说,该保护套巧妙地应用保护套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装配关系,达到形成散热通道的目的,很显然,这不但能使得移动终端产生的热在第一时间进入散热通道进行散出,而且无需专门设置封堵第一散热槽100的部分,这无疑会减小移动终端与保护套组装后的整体厚度,进而能较好地顺应用户对移动终端轻薄化特点的喜好。优选的方案中,为了提高保护套与移动终端的装配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保护套可以为柔性胶套,在装配的过程中,柔性胶套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作用,不但能方便其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装配操作,而且还能在其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移动终端能较好地密封封堵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口。优选的方案中,散热通道可以为变截面通道,即散热通道在其导流方向具有横截面积大小不同的部位,散热通道为变截面通道,能够使得散热通道在其导流方向粗细有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横截面积指的是在垂直于散热通道的贯通方向的方向上截面,通常,散热通道的贯通方向为其长度方向。散热通道内的气体压强P=F/S,F是气体受热膨胀产生的压力,S是气体在散热通道中流经的横截面,即受力面积。当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膨胀后产生一定的压力F,气体流经散热通道时,散热通道上横截面积较大的部位的受力面积S较大,相应地,该部位的压强P则较小。同理,散热通道上横截面积较小的部位的受力面积S较小,相应地,该部位的压强P则较大。此种情况下,散热通道内横截面积不同的部位之间会形成压强差ΔP。压强差ΔP会加快空气的流动性,散热通道的粗细变化起到加压减压的作用,让移动终端降温速度加快。通常情况下,移动终端与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口相贴合的表面较为平整,为了更容易实现散热通道具有粗细变化,请参考图4,沿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的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底为曲面,此种结构更容易使得第一散热槽100的槽口与移动终端密封贴合后,形成变截面通道。通常情况下,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可以是其贯通方向。请再次参考图4,保护套的外观面可以为曲面,此种情况下,保护套的外观面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达到更好地散热效果。所述保护套的外观面指的是保护套安装到移动终端上之后,裸露在外的外侧表面。第一散热槽100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槽100能够较好地提升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动终端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朝向移动终端的第一散热槽,所述槽口用于与移动终端密封贴合,且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移动终端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槽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终端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开设有槽口朝向移动终端的第一散热槽,所述槽口用于与移动终端密封贴合,且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移动终端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槽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的通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为变截面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散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第一散热槽的槽底为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外观面为曲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槽中,一者上横截面积较大的部位与另一者上横截面积较小的部位相对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用于与移动终端的后壳相贴合的后壳防护部和用于与所述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禹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