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9689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该种结构主要指门、窗,包含附框和本体,所述附框与所述本体卡合,该种构造更适合老房子换新窗、装配式房屋等结构连接,便于安装和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结构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简便快捷,尤其是灵活解决了后期门窗的更换安装、更换定制门窗及维护保养,且不破坏原有墙体。不仅适合在普通家用房屋中推广,并且特别适合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房屋建筑中,以适应快节奏、清洁节能型的房屋建造。

Structure for wall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ructure used for wall, which mainly refers to doors and windows, and comprises a frame and a body. The frame is clamped with the body. The structure is more suitable for connecting old houses with new windows, assembling houses and other structures, and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installation method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installation side.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fast, especially flexible to solve the replace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doors and windows, replacement of customized doors and windows and maintenance, and does not destroy the original wall. Not only suitable for the promotion of ordinary household housing, but also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ssembly building and modular building, to adapt to the rapid pace, clean and energy-sav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用于墙体的结构,例如门、窗,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传统的装配式建筑通常使用在大型工程中,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开始应用于住宅的建造。与此同时,门窗安装也逐渐向简便、易更换、模块化的趋势发展。装配式建筑预留安装窗户的位置,或将预制件埋设在墙板中,或将窗户直接安装在墙板上,再通过堆叠的方式完成建造。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传统的窗户安装都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门窗专业施工人员可能需要与土建装修专业相互穿插进行作业,最后在装修后期进行门窗玻璃安装和打胶封闭的处理。在此期间,门窗主框安装完成后现场将有较长的时间交由装修专业施工,现场暴露时间比较长,成品主框不可避免会受到其他作业的影响,从而造成框体破损、变形等问题,成品保护工作的难度较大。而且,现有的门窗安装方式也不利于门、床的更换,通常需要破坏墙体才能将固定部件从墙体中移除,这使得防水层受到破坏,缩短了建筑单元使用寿命,也使得装修现场杂乱不堪,不仅在装修期间会影响用户的正常起居,换窗完毕后,还有一系列琐碎的包装及清理工作。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可相互配合的附框、本体、及其安装方法,以适应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使得窗户的安装和更换变得非常方便,不仅适合在普通家用房屋中推广,并且特别适合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以适应快节奏、清洁型的房屋建造。中国专利文献CN107100490A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窗安装方法,在普通铝合金窗安装的基础上,在墙体与铝合金窗窗框之间安装铝合金窗附框,使铝合金窗窗框和铝合金窗附框相互固定设置,以满足铝合金窗的使用要求。与本专利技术不同的是,其窗框与附框的连接仍然需要采用螺钉等方式,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则采用先卡合再调整最后固定的方式,能大大简化安装和更换的步骤,且仍具有防水性好、密封性好等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包含附框和本体,该附框与本体卡合。利用上述构造,附框和本体分步安装、先卡合再调整后固定等结构连接,易于快速安装、定位和更换。进一步地,附框的内宽大于本体的厚度,使本体内沉在附框内。进一步地,附框具有固定部和卡合部。可选地,卡合部设有密封条。可选地,附框内侧设有覆盖部件,覆盖部件位于附框内侧,覆盖固定部,以防止水从固定时形成的缝隙渗入墙体。进一步地,附框具有下附框,下附框位于该用于墙体的结构的底边,下附框设有限位部件,限位部件支撑本体,使本体的底部与下附框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进一步地,该用于墙体的结构设有与室外联通排水部件,使渗入附框、本体以及附框和所述本体之间的水排出至室外。进一步地,该用于墙体的结构设有引流部件,引流部件引导水流的方向,使排水部件中流出的水与墙壁有一定距离。可选地,引流部件与所述下附框的底面一体成形。该种构造可以避免拼接处接缝造成液体的渗漏。可选地,排水部件具有凹部和排水孔,凹部相对于位于室外侧的附框所在的平面向内凹陷,凹部与下附框的底面相连,排水孔设置在凹部上。进一步地,附框还具有扣条,扣条位于室内侧,用于将本体固定在所述附框内。进一步地,附框具有侧附框,侧附框的室内侧具有卡接部件,用于与扣条吻合。可选地,扣条具有密封部件。进一步地,附框具有上附框,上附框为U型结构。进一步地,本体与附框卡合后,能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该用于墙体的结构的安装方法:先固定附框,再使本体与附框卡合。在附框与本体的预留空间内调整本体的位置,使得本体在一定空间内灵活调整。这里的卡合是指,本体固定到附框的过程不需要任何的钉、拴等复杂的连接方式,完全利用二者的结构设计将其吻合采取先卡合,再调整门本体的位置,最后再固定。可选地,附框的内宽大于本体的厚度,先将附框与墙体固定链接,再将本体安装进附框内。进一步地,附框具有固定部和卡合部,将固定部与墙体连接,再将本体与卡合部卡合。可选地,卡合部设有密封条,密封条在安装附框之前安装在卡合部上。可选地,附框内设有覆盖部件,安装好附框后,用覆盖部件覆盖固定部,以防止水从固定部的缝隙渗入墙体。进一步地,附框具有下附框,下附框位于该用于墙体的结构的底边,下附框设有限位部件,安装好附框后,将本体卡合在附框内,本体的底部坐在所述限位部件上,使得所述本体与所述下附框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进一步地,该用于墙体的结构设有与室外联通的排水部件,使渗入附框、本体以及附框和本体之间的水排出至室外。进一步地,用于墙体的结构设有引流部件,引流部件引导水流的方向,使排水部件中流出的水与墙壁有一定距离。可选地,引流部件与所述下附框的底面一体成形,在安装附框以前,对墙体进行防水处理。可选地,排水部件具有凹部和排水孔,凹部相对于室外侧的附框所在的平面向室内侧凹陷,凹部与下附框的底面相连,排水孔设置在凹部上。进一步地,还具有扣条,当本体卡合在附框内之后,安装扣条,扣条位于室内侧,用于将本体固定在所述附框内。进一步地,附框具有侧附框,侧附框的室内侧具有卡接部件,安装扣条时,将卡接部件与扣条吻合。进一步地,扣条具有密封部件,安装扣条时,扣条的一部分与侧附框吻合,扣条具有密封部件的部分与本体固定。进一步地,本体具有上附框,上附框为U型结构,在安装附框时,顺序依次为:下附框,侧附框,上附框,在下附框与侧附框分别与墙体固定之后,将上附框推至所述用于墙体的结构的顶部,并进行固定。可选地,本体与附框卡合后,能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附框安装好后,再将本体安装入所述附框内。更具体地,将本体先拉入上附框内,再将其安放至在限位部件上,调整好位置后,再安装扣条;在更换本体时,先拆卸扣条,再将本体向上提以取出本体,最后更换新的能匹配附框的任意本体即可。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的技术效果是: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实现安装的模块化,尤其是灵活解决了后期门窗的更换安装、更换定制门、窗,及维护保养,且不破坏原有墙体。抗风压强,安全性高。灵活多变,适合多种墙体:如木结构、钢结构、砖结构、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等。节能保温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墙体的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在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在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附框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附框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附框截面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0附框11固定部12卡合部121密封条13下附框131限位部件132凹部133排水孔134引流部件14侧附框141卡接部件15扣条151密封部件16上附框20本体30安装面(墙体)40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包含附框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与所述本体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包含附框和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与所述本体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的内宽大于所述本体的厚度,使所述本体内沉在所述附框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具有固定部和卡合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设有密封条。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所述附框内侧设有覆盖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件位于所述附框内侧,覆盖所述固定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具有下附框,所述下附框位于所述用于墙体的结构的底边,所述下附框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支撑所述本体,使所述本体的底部与所述下附框的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墙体的结构设有与室外联通的排水部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墙体的结构设有引流部件,所述引流部件引导水流的方向,使所述排水部件中流出的水与墙壁有一定距离。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件与所述下附框的底面一体成形。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件具有凹部和排水孔,所述凹部相对于位于室外侧的附框所在的平面向内凹陷,所述凹部与所述下附框的底面相连,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凹部上。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扣条,所述扣条位于室内侧,用于将本体固定在所述附框内。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具有侧附框,所述侧附框的室内侧具有卡接部件,用于与所述扣条吻合。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条具有密封部件。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具有上附框,所述上附框为U型结构。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墙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附框卡合后,能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16.一种用于墙体的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固定附框,再使本体与附框卡合,并在附框内调整本体位置。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的内宽大于所述本体的厚度,将所述附框与墙体固定链接,再将所述本体安装进所述附框内。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先予先惟家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