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644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所述的上把手固定安装在上底板上,所述的上底板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上底板和下底板的厚度都为1~3mm,所述的上卡扣固定安装在上把手上,所述的下把手固定安装在下底板上,所述的下底板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下把手通过转轴安装在上把手且下把手可绕上把手转动,所述的弹簧上端固定安装在上把手上,所述的弹簧下端固定安装在下把手上,所述的上防滑套安装在上把手上,所述的下防滑套安装在下把手上,所述的下卡扣固定安装在下把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惠,便于操作且安全可靠。

An injections and injections for infusion 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edle pulling anti-injury device for a transfusion port. The upper handle is fixed on the upper base plate, and the upper bas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mi-circular hole. The thicknes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bottom plates is 1-3 mm. The upper buckle is fixed on the upper handle, and the lower handle is fixed on the lower base plate. The lower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micircular hole, the lower handle is mounted on the upper handle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and the lower handle can rotate around the upper handle, the upper end of the spring is fixed on the upper handle, the lower end of the spring is fixed on the lower handle, the upper anti-skid sleeve is mounted on the upper handle, and the lower anti-skid sleeve is mounted on the upper handle. The lower buckle is fixed on the lower handle.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convenient for operation and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
技术介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自带缝合硅胶树脂隔膜的注射座和不透射线的导管系统组成。用于长期高浓度输注化疗药物、完全肠外营养液、血制品以及血标本的采集等所有的静脉治疗。输液或注射时直接穿刺埋于皮下输液港硅胶隔膜即可达到给药的目的,无需反复穿刺血管,可以达到保护血管的目的。但是为了防渗漏,硅胶隔膜一般都设计的比较厚,加之硅胶材料的粘性大,因此拔针时的阻力较大。为避免拔针时的形成的阻力拉扯病人的皮下组织,临床医护人员拔针时会直接用手指牢牢按压输液港的注射座,一边拔出输液港针管。稍有不慎,输液港针管就会划伤医护人员的手指,由于输液港针管沾染有药液以及血液,这样会很容易造成医护人员被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其通过带弯曲位的把手,可使底板与皮肤大面积接触,完全替代医护人员手指的功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穿刺针管,提高了输液港拔针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其中:包括上底板、上把手、上卡扣、上防滑套、下防滑套、下卡扣、弹簧、下把手、转轴和下底板,所述的上把手固定安装在上底板上,所述的上底板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上底板和下底板的厚度都为1~3mm,所述的上卡扣固定安装在上把手上,所述的下把手固定安装在下底板上,所述的下底板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下把手通过转轴安装在上把手且下把手可绕上把手转动,所述的弹簧上端固定安装在上把手上,所述的弹簧下端固定安装在下把手上,所述的上防滑套安装在上把手上,所述的下防滑套安装在下把手上,所述的下卡扣固定安装在下把手上。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上底板和下底板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上述的上卡扣和下卡扣都采用“L”形结构形式。上述的上底板与上把手之间的夹角为10°~30°,下把手与下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30°。需要拔针时,一手握住上把手将上把手上的上卡扣卡扣在下把手上的下卡扣上,然后将将上底板和下底板中心的半圆孔对准输液港针管,此时输液港针管正好处于底板中心座,按压把手使底板紧紧压住输液港的注射座,另一只手捏住穿刺针座,往外拉出穿刺针;通过带弯曲位的把手,可使底板与皮肤大面积接触,完全替代医护人员手指的功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穿刺针管,提高了输液港拔针的安全性。完成后,将上卡扣和下卡扣分开后,通过弹簧的弹力将上把手和下把手分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通过带弯曲位的把手,可使底板与皮肤大面积接触,完全替代医护人员手指的功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穿刺针管,提高了输液港拔针的安全性;结构简单,经济实惠,便于操作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上底板1、上把手2、上卡扣3、上防滑套4、下防滑套5、下卡扣6、弹簧7、下把手8、转轴9、下底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其中:包括上底板1、上把手2、上卡扣3、上防滑套4、下防滑套5、下卡扣6、弹簧7、下把手8、转轴9和下底板10,所述的上把手2固定安装在上底板1上,所述的上底板1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上底板1和下底板10的厚度都为1~3mm,所述的上卡扣3固定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下把手8固定安装在下底板10上,所述的下底板10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下把手8通过转轴9安装在上把手2且下把手8可绕上把手2转动,所述的弹簧7上端固定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弹簧7下端固定安装在下把手8上,所述的上防滑套4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下防滑套5安装在下把手8上,所述的下卡扣6固定安装在下把手8上。实施例中,上底板1和下底板10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实施例中,上卡扣3和下卡扣6都采用“L”形结构形式。实施例中,上底板1与上把手2之间的夹角为10°~30°,下把手8与下底板10之间的夹角为10°~30°。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上把手(2)、上卡扣(3)、上防滑套(4)、下防滑套(5)、下卡扣(6)、弹簧(7)、下把手(8)、转轴(9)和下底板(10),所述的上把手(2)固定安装在上底板(1)上,所述的上底板(1)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上底板(1)和下底板(10)的厚度都为1~3mm,所述的上卡扣(3)固定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下把手(8)固定安装在下底板(10)上,所述的下底板(10)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下把手(8)通过转轴(9)安装在上把手(2)且下把手(8)可绕上把手(2)转动,所述的弹簧(7)上端固定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弹簧(7)下端固定安装在下把手(8)上,所述的上防滑套(4)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下防滑套(5)安装在下把手(8)上,所述的下卡扣(6)固定安装在下把手(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港拔针防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板(1)、上把手(2)、上卡扣(3)、上防滑套(4)、下防滑套(5)、下卡扣(6)、弹簧(7)、下把手(8)、转轴(9)和下底板(10),所述的上把手(2)固定安装在上底板(1)上,所述的上底板(1)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上底板(1)和下底板(10)的厚度都为1~3mm,所述的上卡扣(3)固定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的下把手(8)固定安装在下底板(10)上,所述的下底板(10)上设有半圆孔,所述的下把手(8)通过转轴(9)安装在上把手(2)且下把手(8)可绕上把手(2)转动,所述的弹簧(7)上端固定安装在上把手(2)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芸杨瑛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