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580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包括机架、动模具、定模具、螺杆以及防松卡;定模具安装在机架上,动模具与定模具相对设置,动模具与定模具之间形成供电缆线芯通过的缝隙;螺杆与动模具连接,螺杆用于控制动模具靠近或远离定模具;机架上设有螺纹孔;螺杆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和平面侧壁,圆弧形侧壁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防松卡可拆卸地卡设在螺杆上,防松卡包括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第一卡部卡紧在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第二卡部卡紧在平面侧壁上。由于平面侧壁的设置,即使在电缆线芯巨大的反作用力下,螺杆也不会与防松卡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定模具和动模具之间的缝隙就会保持不变。上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能紧压出粗细均匀地电缆线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线芯紧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
技术介绍
输送大容量电能的电缆线芯,一般采用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在一起。当前电缆行业使用的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实现绞合导体的紧压及延伸。但是现有电缆线芯压紧装置紧压出来的电缆线芯存在粗细不均匀甚至过粗的问题,产品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缆线芯紧压粗细不均匀甚至过粗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以紧压出粗细均匀地电缆线芯。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包括机架、动模具、定模具、螺杆以及防松卡;所述定模具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动模具与所述定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动模具与所述定模具之间形成供电缆线芯通过的缝隙;所述螺杆与所述动模具连接,所述螺杆用于控制所述动模具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具;所述机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和平面侧壁,所述圆弧形侧壁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防松卡可拆卸地卡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防松卡包括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卡紧在所述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所述第二卡部卡紧在所述平面侧壁上。上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螺杆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和平面侧壁,圆弧形侧壁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防松卡可拆卸地卡设在螺杆上,防松卡的第一卡部卡紧在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防松卡的第二卡部卡紧在平面侧壁上,如此,当需要通过转动螺杆来控制动模具与定模具之间的缝隙大小时,可将防松卡从螺杆上取下。调整好动模具与定模具之间的缝隙大小后,则将防松卡卡紧在螺杆上,使第一卡部卡紧在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使第二卡部对应卡紧在平面侧壁上。由于平面侧壁的设置,即使在电缆线芯巨大的反作用力下,螺杆也不会与防松卡发生相对转动,防松卡起到限位的功能,从而螺杆就无法带着动模具朝远离定模具的方向移动,定模具和动模具之间的缝隙就会保持不变,进而被压紧的电缆线芯的粗细就会保持一致。因此,上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能紧压出粗细均匀地电缆线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模具通过移动架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移动架能来回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杆的侧壁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所述圆弧形侧壁和两面相对设置的所述平面侧壁。也就是螺杆通过两面相对设置的圆弧形侧壁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这样有利于提高螺杆转动时的平衡与稳定,从而更准确地控制动模具与定模具之间的缝隙大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松卡包括一所述第一卡部、两所述第二卡部以及锁紧部;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锁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部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卡部连接;所述锁紧部的一端与一所述第二卡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锁紧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挂钩,另一所述第二卡部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挂钩配合的第二挂钩。调整好动模具与定模具之间的缝隙大小后,则将防松卡卡紧在螺杆上,使第一卡部卡紧在其中一面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使第二卡部分别卡紧在对应平面侧壁上,转动锁紧部,使锁紧部的第一挂钩与第二卡部的第二挂钩相钩,这样即使误碰到防松卡或电缆线芯的反作用力很大,防松卡都会卡紧在螺杆上而不会掉落,从而确保动模具与定模具之间的缝隙保持不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的内侧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圆弧形侧壁压紧贴合。锁紧部的内侧设置弹性件,这样在锁紧部的第一挂钩与第二卡部的第二挂钩相钩,弹性件与圆弧形侧壁压紧贴合后,弹性件的回弹力能使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更紧地相钩,从而防止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发生松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部与所述第二卡部转动连接处设有复位弹性件。锁紧部与第二卡部转动连接处设置复位弹性件,这样,锁紧部的第一挂钩与第二卡部的第二挂钩相钩后,复位弹簧的回弹力能使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更紧地相钩,从而防止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发生松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孔的一端为内侧孔口端,所述螺纹孔的另一端为外侧孔口端,所述内侧孔口端为所述螺纹孔靠近所述动模具的一端,所述外侧孔口端为所述螺纹孔远离所述动模具的一端;所述内侧孔口端设有环形凸台,所述防松卡卡紧在所述环形凸台的端部。环形凸台的设置可便于防松卡的安装与取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有转动手柄和主动齿轮;所述螺杆上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有刻度盘,所述转动手柄上刻有指示箭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中螺杆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中螺杆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中防松卡的结构示意图。100、机架,110、环形凸台,200、动模具,300、定模具,400、螺杆,410、圆弧形侧壁,420、平面侧壁,500、防松卡,510、第一卡部,520、第二卡部,530、锁紧部,540、第一挂钩,550、第二挂钩,560、弹性件,600、移动架,700、主动轴,710、转动手柄,800、主动齿轮,900、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参照图1至图4,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包括机架100、动模具200、定模具300、螺杆400以及防松卡500。定模具300安装在机架100上,动模具200与定模具300相对设置,动模具200与定模具300之间形成供电缆线芯通过的缝隙。螺杆400与动模具200连接,螺杆400用于控制动模具200靠近或远离定模具300。机架100上设有螺纹孔。螺杆400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410和平面侧壁420,圆弧形侧壁410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防松卡500可拆卸地卡设在螺杆400上。防松卡500包括第一卡部510和第二卡部520,第一卡部510卡紧在圆弧形侧壁410的螺纹槽内,第二卡部520卡紧在平面侧壁420上。上述电缆线芯紧压装置,螺杆400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410和平面侧壁420,圆弧形侧壁410与螺纹孔螺纹配合,防松卡500可拆卸地卡设在螺杆400上,防松卡500的第一卡部510卡紧在圆弧形侧壁410的螺纹槽内,防松卡500的第二卡部520卡紧在平面侧壁420上,如此,当需要通过转动螺杆400来控制动模具200与定模具300之间的缝隙大小时,可将防松卡500从螺杆400上取下。调整好动模具200与定模具300之间的缝隙大小后,则将防松卡500卡紧在螺杆400上,使第一卡部510卡紧在圆弧形侧壁410的螺纹槽内,使第二卡部520对应卡紧在平面侧壁420上。由于平面侧壁420的设置,即使在电缆线芯巨大的反作用力下,螺杆400也不会与防松卡500发生相对转动,防松卡500起到限位的功能,从而螺杆400就无法带着动模具200朝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动模具、定模具、螺杆以及防松卡;所述定模具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动模具与所述定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动模具与所述定模具之间形成供电缆线芯通过的缝隙;所述螺杆与所述动模具连接,所述螺杆用于控制所述动模具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具;所述机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和平面侧壁,所述圆弧形侧壁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防松卡可拆卸地卡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防松卡包括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卡紧在所述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所述第二卡部卡紧在所述平面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动模具、定模具、螺杆以及防松卡;所述定模具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动模具与所述定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动模具与所述定模具之间形成供电缆线芯通过的缝隙;所述螺杆与所述动模具连接,所述螺杆用于控制所述动模具靠近或远离所述定模具;所述机架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侧壁包括圆弧形侧壁和平面侧壁,所述圆弧形侧壁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防松卡可拆卸地卡设在所述螺杆上,所述防松卡包括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卡紧在所述圆弧形侧壁的螺纹槽内,所述第二卡部卡紧在所述平面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具通过移动架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移动架能来回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侧壁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所述圆弧形侧壁和两面相对设置的所述平面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芯紧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卡包括一所述第一卡部、两所述第二卡部以及锁紧部;所述第一卡部与所述锁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部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粤佳信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