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92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59
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底梁卡槽、顶梁卡槽以及竖向可调的连接组件;所述底梁卡槽的横截面呈U形;在底梁卡槽的底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竖向套筒;所述顶梁卡槽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在顶梁卡槽的顶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二竖向套筒;所述第二竖向套筒中的内螺纹与第一竖向套筒中的内螺纹反向;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连接杆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中部的螺母;所述连接杆上、位于螺母上侧部位设有与第一竖向套筒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下、位于螺母下侧部位设有与第二竖向套筒相适应的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模块化房屋整体性和协调性较差以及减振效果、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模块化房屋已经开始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模块化房屋的概念大部分人还是不太清楚,所谓模块化房屋就是将房子的组成部分,分化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实现工厂制造,房屋可以随时随地在现场组装,而整个过程只花费数小时即可完成。但是作为一种现场装配结构,模块化房屋还存在受力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较差以及减振效果、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要解决传统的模块化房屋整体性和协调性较差以及减振效果、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上层底梁与下层顶梁之间;包括有底梁卡槽、顶梁卡槽以及连接在底梁卡槽、顶梁卡槽之间的竖向可调的连接组件;所述底梁卡槽的横截面呈U形,其中底梁卡槽的横截面尺寸与上层底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上层底梁卡在U形槽中;在底梁卡槽的底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竖向套筒;所述顶梁卡槽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其中顶梁卡槽的横截面的尺寸与下层顶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下层顶梁卡在倒置的U形槽中;在顶梁卡槽的顶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二竖向套筒;所述第二竖向套筒中的内螺纹与第一竖向套筒中的内螺纹反向;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有连接杆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中部的螺母;所述连接杆上、位于螺母上侧部位设有与第一竖向套筒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下、位于螺母下侧部位设有与第二竖向套筒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与第一竖向套筒、第二竖向套筒对应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梁卡槽上设有第一橡胶垫片;所述第一橡胶垫片满铺在底梁卡槽内侧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卡槽上设有第二橡胶垫片;所述第二橡胶垫片满铺在顶梁卡槽内侧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梁卡槽的长度为50mm~70mm。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卡槽的长度为50mm~7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模块化房屋的箱体吊装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顶梁实际受力很小,本技术将模块化房屋上层底梁和下层顶梁连接起来,形成类似叠合梁结构;通过本技术的连接,实现了上下梁共同受力,改善了构件的受力性能,提高了建筑结构受力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了底框的稳定性。2、本技术在底梁卡槽设置有第一橡胶垫片,在顶梁卡槽设置有第二橡胶垫片,这种设计使本技术有很好的减振效果,使人在室内地面活动时更加舒适。3、本技术的连接杆中间固定一个螺母,螺母两边设置对称的反向外螺丝,连接杆两头分别与顶梁卡槽的第一竖向套筒和底梁卡槽的第二竖向套筒丝接;当用专用扳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母时,顶梁卡槽和底梁卡槽间的距离变小,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螺母时,顶梁卡槽和底梁卡槽间的距离变大,实现的上下梁间距可调。4、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垫片和第二橡胶垫片均为专用垫片,不仅耐腐蚀、耐老化、且弹性模量很大,耐冲击、耐疲劳,并且有效减少构件间的电化学反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梁卡槽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底梁卡槽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底梁卡槽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垫片的正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垫片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橡胶垫片的侧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螺母的正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螺母的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连接组件的正面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顶梁卡槽的正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顶梁卡槽的侧面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中顶梁卡槽的平面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中第二橡胶垫片的正面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中第二橡胶垫片的侧面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中第二橡胶垫片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梁卡槽、2-顶梁卡槽、3-连接组件、3.1-连接杆、3.2-螺母、4-第一竖向套筒、5-第二竖向套筒、6-第一橡胶垫片、7-第二橡胶垫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6所示,这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上层底梁与下层顶梁之间;包括有底梁卡槽1、顶梁卡槽2以及连接在底梁卡槽1、顶梁卡槽2之间的竖向可调的连接组件3;所述底梁卡槽1的横截面呈U形,其中底梁卡槽1的横截面尺寸与上层底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上层底梁卡在U形槽中;在底梁卡槽1的底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竖向套筒4;所述顶梁卡槽2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其中顶梁卡槽2的横截面的尺寸与下层顶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下层顶梁卡在倒置的U形槽中;在顶梁卡槽2的顶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二竖向套筒5;所述第二竖向套筒5中的内螺纹与第一竖向套筒4中的内螺纹反向;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有连接杆3.1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1中部的螺母3.2;所述连接杆3.1上、位于螺母3.2上侧部位设有与第一竖向套筒4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3.1下、位于螺母3.2下侧部位设有与第二竖向套筒5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3.1与第一竖向套筒4、第二竖向套筒5对应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梁卡槽1上设有第一橡胶垫片6;所述第一橡胶垫片6满铺在底梁卡槽1内侧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卡槽2上设有第二橡胶垫片7;所述第二橡胶垫片7满铺在顶梁卡槽2内侧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垫片6和第二橡胶垫片7均为专用橡胶垫片,所述专用橡胶垫片不仅耐腐蚀、耐老化、弹性模量很大、耐冲击、耐疲劳,并且有效减少构件间的电化学反应。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梁卡槽1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70mm,高度为30mm,底梁卡槽1的壁厚为5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梁卡槽1的长度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连接情况在50mm~70mm中选取,其中底梁卡槽1的宽度和高度还能根据上层底梁的横截面调整,底梁卡槽1的壁厚可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梁卡槽2的长度为6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梁卡槽2的长度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连接情况在50mm~70mm中选取,其中顶梁卡槽2的宽度和高度还能根据下层顶梁的横截面调整,顶梁卡槽2的壁厚可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根据下层顶梁与上层底梁之间的间距选取,一般为12mm~18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垫片6与底梁卡槽1的长度相适应,其厚度为5mm;第二橡胶垫片7与顶梁卡槽2的长度相适应,其厚度为5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垫片6和第二橡胶垫片7的厚度还可以在3mm~8mm中选取。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技术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上层底梁与下层顶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梁卡槽(1)、顶梁卡槽(2)以及连接在底梁卡槽(1)与顶梁卡槽(2)之间的竖向可调的连接组件(3);所述底梁卡槽(1)的横截面呈U形,其中底梁卡槽(1)的横截面尺寸与上层底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上层底梁卡在U形槽中;在底梁卡槽(1)的底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竖向套筒(4);所述顶梁卡槽(2)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其中顶梁卡槽(2)的横截面的尺寸与下层顶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下层顶梁卡在倒置的U形槽中;在顶梁卡槽(2)的顶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二竖向套筒(5);所述第二竖向套筒(5)中的内螺纹与第一竖向套筒(4)中的内螺纹反向;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有连接杆(3.1)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1)中部的螺母(3.2);所述连接杆(3.1)上、位于螺母(3.2)上侧部位设有与第一竖向套筒(4)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3.1)下、位于螺母(3.2)下侧部位设有与第二竖向套筒(5)相适应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3.1)与第一竖向套筒(4)、第二竖向套筒(5)对应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房屋的顶梁和底梁的连接结构,连接在上层底梁与下层顶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梁卡槽(1)、顶梁卡槽(2)以及连接在底梁卡槽(1)与顶梁卡槽(2)之间的竖向可调的连接组件(3);所述底梁卡槽(1)的横截面呈U形,其中底梁卡槽(1)的横截面尺寸与上层底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上层底梁卡在U形槽中;在底梁卡槽(1)的底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一竖向套筒(4);所述顶梁卡槽(2)的横截面呈倒置的U形,其中顶梁卡槽(2)的横截面的尺寸与下层顶梁的横截面尺寸相适应;且将下层顶梁卡在倒置的U形槽中;在顶梁卡槽(2)的顶部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第二竖向套筒(5);所述第二竖向套筒(5)中的内螺纹与第一竖向套筒(4)中的内螺纹反向;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有连接杆(3.1)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杆(3.1)中部的螺母(3.2);所述连接杆(3.1)上、位于螺母(3.2)上侧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飞张庆昱陈宝光孙松峰王柯循武骏宇刘长城李明慧赵崔勇高宝虎毕岩刘华庆高增俊张小福田强卢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中建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