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55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包括:PCB板;设于所述PCB板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负极相连接的负极件,所述负极件上设有若干呈尖刺状的凸起;以及设于所述PCB板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正极相连接的正极件,所述正极件包括:若干与所述PCB板相固定的支撑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PCB板相对的一端的、与所述凸起之间留有间隙的片体,所述臭氧发生单元接通所述供电单元并工作后,所述凸起与所述片体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并电离从所述间隙流过的空气或氧气以产生臭氧。达到气体流通快、产生臭氧的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系统的目的。

Ozone generating unit and portable ozone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zone generating unit and a portable ozone generator, comprising a PCB board, a negative electrode connected with a negative electrode of a power supply unit on the PCB board, a plurality of spikes on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nd a positive electrode connected with a power supply unit on the PCB board. A positive electrode includes a number of supporting parts fixed to the PCB plate and a sheet with a gap between the protrusion and the supporting piece at one end opposite the PCB plate. After the ozone generating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unit and operates, electricity is generated between the protrusion and the sheet. Haloes discharge and ionize air or oxygen flowing through the gap to produce ozon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gas flow, high ozone generation efficiency, goo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simple structure and no additional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高压放电式制造臭氧
,特别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O3)的装置,由于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所以臭氧发生器在饮用水、污水、工业氧化、食品加工和保鲜、医药合成、空间灭菌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常规的臭氧发生器,它的核心部分是臭氧发生单元,大多由一根接地的不锈钢外管和同轴的一根内表面具有金属导电涂层的玻璃介电管组成。两根管的金属表面构成两个电极,两个电极间通于1000-10000Hz交变的高压电场,透过玻璃介电管产生电晕放电,用来电离由不锈钢外管和玻璃介电管之间间隙流过的空气或氧气,使其生成臭氧。但是,该种臭氧发生器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而所需能耗中只有少部分用于产生臭氧,大部分变为光和热,造成很大的能耗浪费,同时为避免因高温造成玻璃介电管热击穿,还要设置冷却系统,使得臭氧发生器结构复杂,生成臭氧的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及便携式臭氧发生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具有气体流通快、产生臭氧的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系统的优点。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包括:PCB板;设于所述PCB板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负极相连接的负极件,所述负极件上设有若干呈尖刺状的凸起;以及设于所述PCB板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正极相连接的正极件,所述正极件包括:若干与所述PCB板相固定的支撑件,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的与所述PCB板相对的一端的、与所述凸起之间留有间隙的片体,所述臭氧发生单元接通所述供电单元并工作后,所述凸起与所述片体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并电离从所述间隙流过的空气或氧气以产生臭氧。实现上述方案的臭氧发生单元,在臭氧发生单元接通供电单元并工作后,凸起与片体之间会产生电晕放电,通过支撑件的支撑作用使得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和片体之间预留有较大的距离,进而有利于空气或氧气快速流进上述间隙中,并充分被电离,与此同时产生的臭氧又从PCB板和片体之间快速逸出,往复循环,通过较快的气体流通,与常见的臭氧发生装置相比,不仅使得散热效果好,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系统,有利于臭氧的稳定产生,而且产生臭氧的效率高、结构简单,而且负极件接通供电单元后电压较高,而正极件接通供电单元后电压较低(接近为零),从而该臭氧发生单元的使用者难以直接接触电压较高的负极件,更加安全。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片体上设有若干供气体流通的第一通孔。实现上述方案的臭氧发生单元,第一通孔的设计进一步有利于电离产生的臭氧快速从第一通孔中逸出,进一步有利于气体流通,使得该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性能更强、产臭氧效率更高。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PCB板上设有若干供气体流通的第二通孔。实现上述方案的臭氧发生单元,第二通孔的设计进一步有利于电离所需的空气或氧气快速从第二通孔中流入上述间隙,进一步有利于气体流通,使得该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性能更强、产臭氧效率更高。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多个且分多排间隔布置,所述负极件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实现上述方案的臭氧发生单元,第二通孔的数量越多,该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性能更强、产臭氧效率更高;同时负极件位于相邻两排第二通孔之间,使得凸起两侧均由较多的空气或氧气流入,不仅有利于PCB板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而且散热效果更好。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设有多个且靠近所述PCB板的边沿布置,所述支撑件彼此之间间隔布置以供气体流通。实现上述方案的臭氧发生单元,支撑件越是靠近PCB板的边沿,气流流通的空间越大,同时相邻支撑件之间同样是间隔布置,进一步提高了该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性能。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极件呈金属片状,所述凸起设有多个且彼此之间间隔布置,所述正极件由一金属片经冲压后弯折一体成型。实现上述方案的臭氧发生单元,负极件和正极件不仅制作简单。结构稳定,而且使用寿命长,有利于臭氧的顺利生成。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如上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实现上述方案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由于臭氧发生单元具体由上述的气体流通快、产生臭氧的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系统等优点,该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在方便携带、使用的基础上,同样具有上述众多优点。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便携式臭氧发生器还包括: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相连接的、控制所述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工作运行的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提供所述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工作所需电能的供电单元;以及供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及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的、具有保护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及所述控制电路板作用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供空气或氧气进入的入口以及供生成的臭氧逸出的出口。实现上述方案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控制电路板具有控制作用,供电单元具有供电作用,壳体对控制电路板和供电单元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入口有利于外界的空气或氧气流入与臭氧发生单元接触,同时出口也有利于臭氧发生单元生成的臭氧逸出。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蓄电池;以及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外接直流电源,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蓄电池安装的安装槽以及与所述安装槽相适配的电池盖,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供所述外接直流电源的电线相适配的插口。实现上述方案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蓄电池与外接直流电源均可为该便携式臭氧发生器提供运行所需的电能,同时拆除电池盖后,安装槽可供蓄电池放置,且插口有利于外接直流电源的电线插接,从而该便携式臭氧发生器更加方便实用。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用于控制所述便携式臭氧发生器运行工作的按钮开关;和/或,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用于指示所述便携式臭氧发生器运行状态的LED指示灯。实现上述方案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按钮开关可用于开启、关闭该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同时按钮开关还可用于切换该便携式臭氧发生器的各个工作状态;LED指示灯(LightEmittingDiode,LED)用于显示该便携式臭氧发生器的各个工作状态,例如:外接电源工作状态、电量不足状态、电量充满状态等,十分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结合PCB板、负极件以及正极件的简单设计,使臭氧发生单元具有气体流通快、产生臭氧的效率高、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冷却系统等优点;其二,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计,使得臭氧发生单元的散热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池盖处于拆离状态;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臭氧发生单元的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示意图。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21);设于所述PCB板(21)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负极相连接的负极件(22),所述负极件(22)上设有若干呈尖刺状的凸起(221);以及设于所述PCB板(21)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正极相连接的正极件(23),所述正极件(23)包括:若干与所述PCB板(21)相固定的支撑件(23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231)的与所述PCB板(21)相对的一端的、与所述凸起(221)之间留有间隙的片体(232),所述臭氧发生单元接通所述供电单元并工作后,所述凸起(221)与所述片体(232)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并电离从所述间隙流过的空气或氧气以产生臭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21);设于所述PCB板(21)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负极相连接的负极件(22),所述负极件(22)上设有若干呈尖刺状的凸起(221);以及设于所述PCB板(21)上的、与一供电单元的正极相连接的正极件(23),所述正极件(23)包括:若干与所述PCB板(21)相固定的支撑件(23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件(231)的与所述PCB板(21)相对的一端的、与所述凸起(221)之间留有间隙的片体(232),所述臭氧发生单元接通所述供电单元并工作后,所述凸起(221)与所述片体(232)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并电离从所述间隙流过的空气或氧气以产生臭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232)上设有若干供气体流通的第一通孔(23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1)上设有若干供气体流通的第二通孔(2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11)设有多个且分多排间隔布置,所述负极件(22)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第二通孔(211)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31)设有多个且靠近所述PCB板(21)的边沿布置,所述支撑件(231)彼此之间间隔布置以供气体流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件(22)呈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肯尼斯·乔治·史密斯
申请(专利权)人:艾克尔深圳臭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