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371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括总支架,总支架内部通过过渡板安装有U形板架和长方体支架,U形板架内安装有油缸,油缸通过活塞杆连接有推拉竖直板,推拉竖直板上固定有齿条和第一滑杆,长方体支架上安装有滑杆套和轴承座,长方体支架通过压簧连接有气动夹具,轴承座内部插设有承力轴,承力轴上安装有齿轮,上模具、推模具和下模具均自动,节省了人力,推拉模效率高,且一个油缸同时驱动夹具和推拉模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节约了驱动装置,成本低,耗能少,齿条和齿轮的设计使气动夹具夹紧的模具运输更稳定,滑杆推拉模更顺畅、寿命长,油缸传动效率高,使模具能准确地运送到指定位置,加工更精细。

An automatic push and pull die mechanism for carbon fiber form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push-pull die mechanism of a carbon fiber form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general bracket, a U-shaped plate frame and a cuboid bracket are installed in the general bracket through a transition plate, an oil cylinder is installed in the U-shaped plate frame, a push-pull vertica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cylinder through a piston rod, a rack and a first slide rod are fixed on the push-pull vertical plate, and a cuboid is provided. A sliding rod sleeve and a bearing seat are installed on the bracket, a cuboid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a pneumatic clamp through a pressure spring, a bearing shaft is inserted in the bearing seat, a gear is installed on the bearing shaft, and the upper mold, the push mold and the lower mold are all automatic, which saves manpower, and the push-pull mold is efficient, and an oil cylinder drives both the clamp and the push-pull mold mechanism. Simple structure, ingenious design, saving the drive device, low cost,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rack and gear design to make pneumatic clamp clamping die transport more stable, slider push-pull die more smoothly, long life, high cylind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so that the mold can be accurately transported to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more refined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成型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
技术介绍
碳纤维模压成型机是指将预浸好的碳纤维布放入模压模具中,合模后通过压力,温度,时间三者的调节做出想要的碳纤维产品的一种机械。碳纤维模压成型机的在国内的发展有一下几个阶段:(1)最初期的简单上升下降压台,这种机台现在在行业还应用很多由于他的造价低廉,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力,对现场工程师依赖非常高。(2)第二阶段在简单的上升下降压台上面加以改进自动开模装置,减少部分劳动力,效率还是比较低下。(3)第三阶段所有工艺流程通过程序控制采用冷热一体机械形成标准化生产制造,减少劳动力的同时效率提高和产品质量更加稳定。(4)第四阶段现在有小部分中国台湾厂在沿用自动化生产线,这个生产线就只能针对产品建构简单单一的产品来设计开发在目前行业不能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碳纤维成型机存在以下缺陷:(1)很多时候模具的上下都需要人工将模具放置到成型机上的指定位置,不仅比较耗费人力,且效率比较低,延长了成型机加工碳纤维的时间,人力成本较大;(2)现有的推拉模机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且推拉模上的夹具和推拉机构分别要两个驱动装置来驱动,耗费能量较多,且由于两个装置分开操作,因此同步性不高,推拉模后再下模浪费的时间较多,使成型机的生产效率下降;(3)现有的推拉模机构在运送模具的时候运行不稳定,从而使模具易掉落或很难准确地落入成型机的模具槽内,员工还需要将位置不准确的模具调整过来,浪费了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上模具、推模具和下模具均自动,节省了人力,推拉模效率高,且一个油缸同时驱动夹具和推拉模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节约了驱动装置,成本低,耗能少,齿条和齿轮承当了大部分的模具和活塞筒的重力,使气动夹具夹紧的模具运输更稳定,且滑杆推拉模更顺畅,油缸传动效率高,滑杆寿命长,且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还能准确地将模具运送到指定位置,加工更精细,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包括总支架,所述总支架内部水平安装有若干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前端通过若干连接件固定安装有U形板架,且总支架顶端和底端的过渡板前端共同连接有长方体支架;所述U形板架内通过水平安装杆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通过活塞杆连接有推拉竖直板,所述推拉竖直板前端固定有两个齿条和位于两个齿条中间的第一滑杆;所述长方体支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滑杆套和轴承座,所述长方体支架的前端通过压簧连接有气动夹具,所述轴承座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承力轴,所述承力轴两端均安装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进一步地,所述总支架通过若干螺丝固定在碳纤维成型机的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夹具包括与压簧左端连接的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部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滑槽、活塞槽、第二滑槽和夹条槽,所述第一滑杆左端穿过滑杆套和第一滑槽并插入活塞槽内连接有第一活塞块,所述第二滑槽内插设有第二滑杆且第二滑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两个夹条和第二活塞块。进一步地,所述夹条和第二活塞块分别位于夹条槽和活塞槽内,所述夹条铰接在第二滑杆上且夹条的底侧通过支撑弹簧与第二滑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油缸能使滑杆完成推模和拉模的动作,能将模具稳定地运输到指定位置,节省了人力,且推动模具到达极限位置后,气动夹具能自动松开模具,滑杆收缩时,模具能自动被夹住,上模具、推模具和下模具均自动,节省了人力,推拉模效率高,且一个油缸同时驱动夹具和推拉模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节约了驱动装置,成本低,耗能少;(2)本技术的齿条和齿轮承当了大部分的模具和活塞筒的重力,使气动夹具夹紧的模具运输更稳定,且滑杆推拉模更顺畅,油缸传动效率高,滑杆寿命长,且齿条与齿轮的啮合还能准确地将模具运送到指定位置,加工更精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气动夹具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总支架;2-过渡板;3-长方形支架;4-油缸;5-齿条;6-第一滑杆;7-压簧;8-气动夹具;9-活塞筒;10-连接件;11-U形板架;12-水平安装杆;301-滑杆套;302-轴承座;401-活塞杆;402-推拉竖直板;501-承力轴;502-齿轮;801-第一活塞块;802-第二滑杆;803-夹条;804-第二活塞块;805-支撑弹簧;901-第一滑槽;902-活塞槽;903-第二滑槽;904-夹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包括总支架1,所述总支架1通过若干螺丝固定在碳纤维成型机的机架上,安装拆卸方便,便于对推拉膜机构的维修。所述总支架1内部水平安装有若干过渡板2,所述过渡板2前端通过若干连接件10固定安装有U形板架11,且总支架1顶端和底端的过渡板2前端共同连接有长方体支架3,所述U形板架11内通过水平安装杆12安装有油缸4,所述油缸4通过活塞杆401连接有推拉竖直板402,所述推拉竖直板402前端固定有两个齿条5和位于两个齿条5中间的第一滑杆6。如图3所示,所述长方体支架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滑杆套301和轴承座302,滑杆套301套设在第一滑杆6的外侧,滑杆套301能使第一滑杆6滑动更顺畅,第一滑杆6在左右滑动的时候不会左右或上下位移,第一滑杆6滑动更稳定,模具的运输和装卸也就更稳定。所述轴承座30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承力轴501,所述承力轴501两端均安装有与齿条5相啮合的齿轮502,活塞筒9和夹具上模具的重力传递给推拉竖直板402和齿条5上,齿条5将重力分担给齿轮502和承力轴501,使第一滑杆6的压力大大减小。活塞杆401通过推拉竖直板402推动或拉动两个平行的齿条5左右位移的时候,位于齿条5正下方的齿轮502也会旋转,这时由于齿轮502与齿条5的啮合作用,使第一滑杆6和推拉竖直板402的位移轨迹是一条直线,气动夹具8夹住模具位移更加平稳,模具也能更精确地运送到所需位置,提高了加工效率。且两个齿条5将模具和活塞筒9等零件的一部分重力传递给两个齿轮502上,使第一滑杆6不必分担过多的模具的重力,不仅使第一滑杆6的轴向运动更加顺畅、夹具夹住模具位移更轻松,也使第一滑杆6不会因径向承重力过大而断裂,第一滑杆6寿命长,推送模具,使模具被夹具夹住或松开更轻松、更稳定。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长方体支架3的前端通过压簧7连接有气动夹具8,所述气动夹具8包括与压簧7左端连接的活塞筒9,所述活塞筒9的内部从右到左依次设有第一滑槽901、活塞槽902、第二滑槽903和夹条槽904,所述第一滑杆6左端穿过滑杆套301和第一滑槽901并插入活塞槽902内连接有第一活塞块801,所述第二滑槽903内插设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包括总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支架(1)内部水平安装有若干过渡板(2),所述过渡板(2)前端通过若干连接件(10)固定安装有U形板架(11),且总支架(1)顶端和底端的过渡板(2)前端共同连接有长方体支架(3);所述U形板架(11)内通过水平安装杆(12)安装有油缸(4),所述油缸(4)通过活塞杆(401)连接有推拉竖直板(402),所述推拉竖直板(402)前端固定有两个齿条(5)和位于两个齿条(5)中间的第一滑杆(6);所述长方体支架(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滑杆套(301)和轴承座(302),所述长方体支架(3)的前端通过压簧(7)连接有气动夹具(8),所述轴承座(30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承力轴(501),所述承力轴(501)两端均安装有与齿条(5)相啮合的齿轮(5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包括总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支架(1)内部水平安装有若干过渡板(2),所述过渡板(2)前端通过若干连接件(10)固定安装有U形板架(11),且总支架(1)顶端和底端的过渡板(2)前端共同连接有长方体支架(3);所述U形板架(11)内通过水平安装杆(12)安装有油缸(4),所述油缸(4)通过活塞杆(401)连接有推拉竖直板(402),所述推拉竖直板(402)前端固定有两个齿条(5)和位于两个齿条(5)中间的第一滑杆(6);所述长方体支架(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滑杆套(301)和轴承座(302),所述长方体支架(3)的前端通过压簧(7)连接有气动夹具(8),所述轴承座(302)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承力轴(501),所述承力轴(501)两端均安装有与齿条(5)相啮合的齿轮(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成型机的自动推拉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遵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昌亿复合材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