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2579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包括池塘和分离塔,池塘内设有中转箱,中转箱的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有若干水管,池塘的水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本体,漂浮本体底端中央设有进水腔,进水腔内设有进水斗,分离塔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分离塔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隔离罩、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隔离罩的底端嵌设有吸水管,吸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连接水管,连接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排水管,分离塔的内腔底壁设有导流罩,分离塔的一侧端设有出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漂浮本体把进水斗放入池塘中的水面上,可以实施对池塘表面的油污进行分离处理,始终保持池水洁净,保证水质质量。

A floating mother oil removal device for separating water from mother pond of Chinese sturgeon aquacul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oating oil removal device for the water surface of a Chinese sturgeon breeding pond, which comprises a pond and a separation tower. A transfer box is arranged in the pond, and the top of the transfer box is evenly connected with a number of water pipes, and the water surface of the pond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floating bodies, and the bottom of the floating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in the center. A water inlet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bucket,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paration tower is evenly provided with several legs. The inner chamber of the separation tower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n isolation cover, a second buffer plate and a first buffer plate from top to bottom. The bottom end of the isolation cover is embedded with a suction pipe, and one end of the suc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water pip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at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drain. The water pipe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eparating tower are provided with a flow guide cover, and the end of the separating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outle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floating body to put the water inlet bucket into the water surface of the pond, and can carry out the separation treatment of the oil pollu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nd, so as to keep the pond water clean and ensure the water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具体为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中华鲟,为大型经济鱼类,肉和卵都可食用。脂肪蛋白含量均高。鳔和脊索可制胶,鱼鳍和鱼唇也多胶质。此外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白垩纪残留下来的种类,为中国特有种,已被中国列为一类野生动物保护物种。为了保护此物种,有关部门进行了多年的繁殖、移养、放流等的研究。现已可移养到池塘、水库中,生长良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淡水养殖鱼类。放流成绩也很可观,至1992年已放流100多万尾,使资源量逐渐增多。中华鲟为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其鱼皮可制革,鱼卵可制酱,鱼胆可入药,鱼肉、鱼肠、鱼膘、鱼骨等均是上等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42-20.41%,脂肪为3.05-4.32%;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为10.31-16.26%,脂肪为16.63-27.58%;卵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4.90-29.70%,脂肪为18.06-24.00。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以测定的17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除因酸水解被破坏的色氨基酸外,尚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半必需的氨基酸两种(精氨酸及组氨酸,均为婴儿必需);非必需的氨基酸8种(丙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酩氨酸)。在肌肉中高含量的氨基酸有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低含量的氨基酸有组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其余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排列各有异同。雌性个体肌肉含必需及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含量的48.54%,卵粒占48.80%;雄性肌肉占49.105。在实际生产中,人工养殖的成熟中华鲟主要食物以鱼块为主。养殖人员从养殖场买来鲢鱼或者草鱼,然后剁成块状投喂中华鲟。这种做法有一弊端,鱼块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鱼块投放进养殖池后,养殖池的水体表面会漂浮大量的油状物质。这种油状物质会隔离养殖池内的水体和空气,减少水体内的溶氧量。更重要的是水体表面的油状物质不会通过排水管道排出养殖池。目前水体表面漂浮油状物质已经是广大养殖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现在养殖人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用容器一点一点地把油状物质转移出养殖池,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处理周期长,难以满足现代样子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包括池塘和分离塔,池塘内设有中转箱,中转箱的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有若干水管,池塘的水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本体,漂浮本体底端中央设有进水腔,漂浮本体的底端面边缘呈圆形阵列设有若干进水槽,进水槽与进水腔贯通连接,进水腔内设有进水斗,进水斗的侧壁均匀的设有若干与进水槽相配合的进水孔,进水斗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进水斗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进水腔的顶壁,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进水斗的底端,分离塔设在池塘的一侧,分离塔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分离塔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隔离罩、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隔离罩是圆锥体结构,隔离罩的底端嵌设有吸水管,吸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连接水管,连接水管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分离塔的内腔顶壁上,连接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分离塔的侧端,吸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且悬伸在分离塔的内腔底部,分离塔的内腔底壁设有导流罩,分离塔的内腔底壁一侧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分离塔的一侧端设有出油管,出油管设在分离罩和第二缓冲板之间。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漂浮本体是圆盘形结构,漂浮本体是采用塑料泡沫材质制作。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漂浮本体与水管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漂浮本体的轴线与进水腔的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分离塔的底端均匀的设有3~4个支腿。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均是环形结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上均均匀的设有若干通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罩是圆锥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漂浮本体把进水斗放入池塘中的水面上,可以实施对池塘表面的油污进行分离处理,始终保持池水洁净,保证水质质量;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时刻对池水表面的油污进行清理,操作方便,只需定期清理油腔内的油即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的漂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塘,2-中转箱,3-漂浮本体,31-进水腔,32-连接杆,33-进水槽,4-进水斗,41-进水孔,5-水管,6-分离塔,7-隔离罩,8-第二缓冲板,9-第一缓冲板,10-吸水管,11-连接水管,12-第一固定架,13-排水管,14-第二固定架,15-进水管,16-水泵,17-导流罩,18-排污管,19-控制阀,20-支腿,21-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包括池塘1和分离塔6,所述池塘1内设有中转箱2,所述中转箱2的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有若干水管5,所述池塘1的水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本体3,所述漂浮本体3是圆盘形结构,漂浮本体3是采用塑料泡沫材质制作,漂浮本体3与水管5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漂浮本体3底端中央设有进水腔31,漂浮本体3的轴线与进水腔31的轴线重合,漂浮本体3的底端面边缘呈圆形阵列设有若干进水槽33,所述进水槽33与进水腔31贯通连接,所述进水腔31内设有进水斗4,所述进水斗4的侧壁均匀的设有若干与进水槽33相配合的进水孔41,所述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和分离塔,池塘内设有中转箱,中转箱的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有若干水管,池塘的水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本体,漂浮本体底端中央设有进水腔,漂浮本体的底端面边缘呈圆形阵列设有若干进水槽,进水槽与进水腔贯通连接,进水腔内设有进水斗,进水斗的侧壁均匀的设有若干与进水槽相配合的进水孔,进水斗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进水斗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进水腔的顶壁,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进水斗的底端,分离塔设在池塘的一侧,分离塔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分离塔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隔离罩、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隔离罩是圆锥体结构,隔离罩的底端嵌设有吸水管,吸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连接水管,连接水管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分离塔的内腔顶壁上,连接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分离塔的侧端,吸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且悬伸在分离塔的内腔底部,分离塔的内腔底壁设有导流罩,分离塔的内腔底壁一侧底端贯通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分离塔的一侧端设有出油管,出油管设在分离罩和第二缓冲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鲟养殖用子母分离式池水面漂浮油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和分离塔,池塘内设有中转箱,中转箱的顶端均匀的贯通连接有若干水管,池塘的水面均匀的设有若干漂浮本体,漂浮本体底端中央设有进水腔,漂浮本体的底端面边缘呈圆形阵列设有若干进水槽,进水槽与进水腔贯通连接,进水腔内设有进水斗,进水斗的侧壁均匀的设有若干与进水槽相配合的进水孔,进水斗的顶端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进水斗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进水腔的顶壁,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进水斗的底端,分离塔设在池塘的一侧,分离塔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分离塔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隔离罩、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隔离罩是圆锥体结构,隔离罩的底端嵌设有吸水管,吸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连接水管,连接水管通过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分离塔的内腔顶壁上,连接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分离塔的侧端,吸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且悬伸在分离塔的内腔底部,分离塔的内腔底壁设有导流罩,分离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忠华唐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洪湖市天然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