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230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把手内设置有红外光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原本需要两个动作才能实现的功能简化成一个动作实现,提高了开门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锁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门锁中设置红外图像采集装置作为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端,已经比较常见,例如,在日常的使用的带有把手的门锁上,图像采集装置一般安装于把手的上方或者下方,在门锁壳体上需要专门设置一个腔体用于安装红外图像采集装置。当需要使用时,先将手指放入红外图像采集装置中校验,生物特征匹配之后,拿出手指,再旋转门把手打开门锁。上述的处理流程需要两个步骤,放入手指校验生物特征,拿出手指旋转门把手。本技术的核心思路是提出一种门锁,可以将上述两个步骤简化为一个步骤,当手握住门把手时即可以进行生物特征校验,从而简化开锁流程,提高开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当手握住门把手时即可以进行生物特征校验,从而简化开锁流程,提高开锁效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把手内设置有红外光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作为优选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把手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红外光源。作为优选方案,其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是单一的窗口或者是若干窗口的组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手包括一个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尾部延伸出一个突出部,所述活动轴、突出部和壳体形成一个U型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第一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红外光源和图像传感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底部偏突出部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感器是压力传感器、电容触摸传感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把手的突出部的内侧设置有手指引导装置,所述手指引导装置至少包括单个圆弧形状;所述圆弧形状指的是,沿着把手长度方向作出的截面中,手指引导装置为圆弧形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指引导装置包括多个圆弧形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指引导装置包括弯曲形状;所述弯曲形状指的是,沿着垂直于把手长度方向作出的截面中,手指引导装置为曲线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和/或第二透光区域范围内设置有红外带通滤波透镜。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红外带通滤波透镜为内陷形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人机界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图像传感器或者红外光源设置于门上,所述第二透光区域设置于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原本需要两个动作才能实现的功能简化成一个动作实现,提高了开门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锁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手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红外图像采集装置应当包括红外光源和图像传感器,并将两者集成在一个腔体的两端,一端负责提供光源,一端负责采集图像。当然也有将两者一个放在腔体的底面,一个放在侧面的情形。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形,红外光源和图像传感器作为图像采集装置的一部分,两者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与其他的技术特征在位置关系上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因此,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先在图像采集装置中进行生物特征数据的采集、验证;验证通过后,再操作把手打开门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将红外光源3和图像传感器4进行分离式设计,两者并没有固定的设置在一个腔体内。如图2所示的一种带有把手的锁具1,所述锁具包括一个壳体11,壳体11的外侧上设置有一个可以旋转的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121,第一透光区域121上可以设置透镜也可以不设置任何其他装置。一般而言,第一透光区域121可以是若干个孔,也可以是缝隙。相应的,壳体11外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122,第二透光区域122可以单一的窗口或者是若干窗口的组合。也可以是若干个孔,也可以是缝隙。把手12内设置有红外光源3,壳体11内部设置有图像传感器4,第一透光区域121和第二透光区域122之间形成了一个能够采集到生物体生物特征图像的区域,我们将其定义为图像采集区域123。如果手指未落在图像采集区域123范围内,则图像传感器4无法获得生物特征数据。以手握住把手为例,手握住把手12时,红外光源3从第一透光区域121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手指上。图像传感器4透过第二透光区域122采集到手指的生物特征。如图3所示的手掌6结构示意图,我们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最接近手掌的一段分别定义为食指的第一段61、中指的第一段62、无名指的第一段63和小拇指的第一段64,当手掌6握住把手12时,食指的第一段61、中指的第一段62、无名指的第一段63和小拇指的第一段64几乎可以完整的位于图像采集区域123内,因此采集食指的第一段61、中指的第一段62、无名指的第一段63和小拇指的第一段64范围内的生物特征,尤其是指静脉特征是优选的方案。如果在本设计的思路下采集手指其他部分的指静脉特征,需要更为复杂的方案设计。把手12通常包括一个活动轴124,活动轴124可以是转动的轴,也可以是推动或者拉动的轴,活动轴124的尾部还延伸出一个突出部125,活动轴124、突出部125和壳体11的外侧面形成一个U型结构。考虑到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并列所形成宽度往往小于突出部125的长度,但大于壳体11的宽度,这样就导致了U型结构的两端长度并不完全相同。手掌6握住把手12时,食指的第一段61处于U型结构的底部,即位于活动轴上,因此,图像传感器4采集食指的第一段61的指静脉特征是最优选的方案,这个方案对壳体11的宽度要求最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和替换包括以下的内容。红外光源3和图像传感器4设置的位置可以替换,即,红外光源3设置在壳体11内,通过第二透光区域122向外发出红外光;图像传感器4设置在把手12内,通过第一透光区域121采集图像。这个替换方案实现的难度更大一些,原因在于,图像传感器4的体积远远大于红外光源3的体积,而壳体11的可扩展空间要远远大于把手12的可扩展空间,同时实现必要技术功能和设计美观的难度更大。另外,当红外光源3设置在把手12内,图像传感器4可以设置在门上,并不一定需要设置在壳体内,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域122也设置在门上,这样的设计往往是针对差异化的需求。考虑到红外图像采集装置如果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将需要较大的功耗,为此本实施例的改进技术方案是,在把手12上设置第一传感器126,所述第一传感器126用于检测手掌或者手指是否握住把手12。第一传感器126优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未检测到手掌或者手指握住把手12时,红外图像采集装置不通电工作,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手掌或者手指握住把手12时,给红外光源3和图像传感器4通电并工作。第一传感器126设置的位置优选地设置在活动轴124上偏突出部125一侧,这样的优点是,食指的第一段61可以给第一传感器126一个压力,触发图像采集装置工作;另外也确保食指的第一段61进入了图像采集区域123,提高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把手内设置有红外光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把手内设置有红外光源,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2.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域,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域,所述把手内设置有图像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红外光源。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是单一的窗口或者是若干窗口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一个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尾部延伸出一个突出部,所述活动轴、突出部和壳体形成一个U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上设置第一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红外光源和图像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U型结构的底部偏突出部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分离式红外图像采集装置的门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浩黄波朱昱旻钱考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东屋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