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149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开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门,包括上下开口的框架主体,还包括推动机构、摆动机构、传动轴和叶片,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与传动轴相连的一侧,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的一侧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摆动并带动叶片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推动机构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叶片的翻转运动,叶片翻转时其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装载物沿叶片逐渐滑落,叶片可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不易存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门
本技术属于开合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活门。
技术介绍
在烟花的生产过程中,烟花内筒的填药是生产技术的关键一环,目前,烟花行业有许多企业还是手工装药,由工人手工将烟火药逐个的灌入烟花筒内,手工装药的生产效率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一些装药的机械,在烟花内筒的填药过程中,常用的是在定量装载有定量盘中下部设置推板,利用推板的推拉实现定量盘的下料,上述方法不仅操作控制难,同时推板抽开的动作中极易造成烟火药的损失,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将烟火药洒落在装药设备的四周,造成安全隐患。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烟花内筒装药效率以及烟花质量的用于烟花内筒填药的活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烟花内筒装药效率以及烟花质量的用于烟花内筒填药的活门。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活门,包括上下开口的框架主体,还包括推动机构、摆动机构、传动轴和叶片,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与传动轴相连的一侧,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的一侧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摆动并带动叶片翻转。如此,推动推动机构沿框架主体侧壁运动,并带动或直接推动摆动机构进行摆动运动,摆动机构的摆动运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叶片翻转,实现活门的开合与关闭。本技术结构简单、将推动机构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叶片的翻转运动,叶片翻转时其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装载物沿叶片逐渐滑落,叶片可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不易存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推动机构可通过连杆或其他构件与摆动机构活动连接,此时,推动推动机构运动时,推动机构通过连杆或其他构件带动摆动机构摆动,也可以是推动机构运动时直接通过与摆动机构相接触后推动摆动机构摆动。进一步,所述活门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动机构和摆动机构铰接。如此,推动推动机构沿框架主体侧壁运动,并将上述运动传递给连杆,所述连杆将推动机构的运动传递给摆动机构进行摆动运动,摆动机构的摆动运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叶片翻转,实现活门的开合与关闭。进一步,所述框架主体活动连接有多根并列设置的传动轴,所述多根传动轴分别连接有叶片,所述活门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分别通过多个摆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所述同步机构与摆动机构和连杆铰接。如此,推动推动机构,连杆带动同步机构运动,同步机构带动多根与传动轴相连的摆动机构摆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多个叶片翻转,此时存在多个下料口,下料更为均匀,且不易存料。应当理解,活门关闭时,即叶片平放时,多个叶片构成的区域形成整体起到闭合作用,叶片之间优选部分重叠。进一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同步机构的中部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活门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同步机构复位至预设的初始位置。如此设置,活门打开时,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同步机构运动,带动复位机构变形,活门关闭时,推动机构不再施加驱动力,复位机构驱动同步机构复位至预设的初始位置,带动传动轴相连的摆动机构摆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叶片翻转,活门关闭,此时推动机构也复位。进一步,所述复位机构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框架主体相连,另一端与同步机构相连。如此,通过拉簧的弹性变形的弹性力作为驱动力使得同步机构等复位,叶片翻转,活门关闭。进一步,所述框架主体的一侧设有容置空间,所述连杆、摆动机构、复位机构和同步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推动机构从容置空间内伸出至容置空间外。如此,使得上述各机构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结构整体性好,同时避免物料污染上述各机构。进一步,所述框架主体内的叶片构成正六边型。进一步,所述摆动机构为摆臂。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为推杆,所述推杆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增大部。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优选,推杆通过驱动机构推动其运动,增大部的设置可增大驱动机构与其的接触面积,优选,所述增大部为手柄,即可手动推动推杆运动。进一步,所述活门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推动推动机构运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门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门的俯视图。图中:1框架主体2推动机构3连杆4摆动机构5传动轴6叶片7同步机构8复位机构9容置空间10增大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本技术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3,一种活门,包括上下开口的框架主体1,以及推动机构2、摆动机构4、传动轴5和叶片6,所述传动轴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1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与传动轴5相连的一侧,所述摆动机构4与所述传动轴5固定连接,所述叶片6的一侧与所述传动轴5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4摆动并带动叶片6翻转。如此,推动推动机构2沿框架主体1侧壁运动,并带动或直接推动摆动机构4进行摆动运动,摆动机构4的摆动运动带动传动轴5转动,传动轴5转动进而带动叶片6翻转,实现活门的开合与关闭。本技术结构简单、将推动机构2的直线运动转变为叶片6的翻转运动,叶片6翻转时其与水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装载物沿叶片6逐渐滑落,叶片6可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不易存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推动机构2可通过连杆3或其他构件与摆动机构4活动连接,此时,推动推动机构2运动时,推动机构2通过连杆3或其他构件带动摆动机构4摆动,也可以是推动机构2运动时直接通过与摆动机构4相接触后推动摆动机构4摆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活门还包括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推动机构2和摆动机构4铰接。如此,推动推动机构2沿框架主体1侧壁运动,并将上述运动传递给连杆3,所述连杆3将推动机构2的运动传递给摆动机构4进行摆动运动,摆动机构4的摆动运动带动传动轴5转动,传动轴5转动进而带动叶片6翻转,实现活门的开合与关闭。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框架主体1活动连接有多根并列设置的传动轴5,所述多根传动轴5分别连接有叶片6,所述活门还包括同步机构7,所述同步机构7分别通过多个摆动机构4与所述传动轴5相连,所述同步机构7与摆动机构4和连杆3铰接。如此,推动推动机构2,连杆3带动同步机构7运动,同步机构7带动多根与传动轴5相连的摆动机构4摆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多个叶片6翻转,此时存在多个下料口,下料更为均匀,且不易存料。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连杆3的一端与所述同步机构7的中部相连接。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活门还包括复位机构8,所述复位机构8用于驱动同步机构7复位至预设的初始位置。如此设置,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门,包括上下开口的框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机构、摆动机构、传动轴和叶片,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与传动轴相连的一侧,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的一侧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摆动并带动叶片翻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门,包括上下开口的框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机构、摆动机构、传动轴和叶片,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与传动轴相连的一侧,所述摆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的一侧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机构摆动并带动叶片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推动机构和摆动机构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活动连接有多根并列设置的传动轴,所述多根传动轴分别连接有叶片,所述活门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分别通过多个摆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所述同步机构与摆动机构和连杆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成兵易达时梁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浏阳市荷花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