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79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通过将灌浆套筒预埋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使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连接钢筋与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纵筋能够在通过灌浆套筒进行连接的前提下,实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与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延性连接,保证连接节点区域的钢筋内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传递,使建筑在遭遇罕遇地震时,能在前述连接节点的上方柱底区域产生塑性铰,避免柱底预埋灌浆套筒时竖向构件底部与基础连接而难以形成塑性铰造成遭遇罕遇地震时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确保竖向构件底部发生破坏时为延性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框架结构整体受力性能以及提高延性抗震性能的优点。

Ductil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fabricated vertical member and found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ctile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 assembled vertical member and a foundation. By pre-burying a grouting sleeve in the concrete of a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the longitudinal bars of a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and a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vertical member can be connected by a grouting sleeve. To realize the ductile connection between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and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vertical members, ensure that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eel bar in the joint area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so that the building can produce plastic hinge in the upper column bottom area of the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and avoid the pre-embedding of the column bottom when encountering rare earthquakes. When grouting sleeve, the bottom of the vertical me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undation, so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plastic hinge, which leads to brittle failure in rare earthquak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ductile seism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较多的实践应用和较为成熟的技术研究。近年来,国家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对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实践应用及理论研究不断深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之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结构整体受力是等同的,其根本保证在于连接节点的受力模式能否与传统现浇结构节点受力模式相同或相近。节点连接的关键性技术就是不同构件之间的钢筋的连接,不同的节点钢筋连接形式所体现的节点受力模式不同。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常用的节点钢筋连接方式为套筒灌浆连接。罕遇地震作用力作用下,在常规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底层框架柱底截面受力最大,受拉一侧混凝土开裂,该处受拉钢筋会率先进入塑性应变阶段,在一定长度内的钢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铰,随着荷载的加大,柱底受拉一侧混凝土进一步开裂,受拉钢筋应变进一步增加,塑性铰变形进一步增大,直到受拉钢筋达到极限应变进而被拉断,结构破坏。这种破坏是在结构产生明显变形,在结构破坏前有明显的破坏征兆,能够给使用者争取一定的逃生时间,被称为“延性破坏”。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连接部位可以进入塑性状态并具有满足要求的塑性变形能力的连接称“延性连接”。延性连接的关键在于连接节点塑性铰的形成。形成塑性铰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柱底受力钢筋进入塑性应变受力阶段和结构为塑性铰提供一定长度形成塑性变形。在连接部位进入塑性状态下,要使其具有满足要求的塑性变形能力,就要使得连接部位形成塑性铰。目前装配式建筑常采用将灌浆套筒预埋在混凝土预制柱内的连接形式,在柱底用灌浆套筒将底层与基础的钢筋连接。由于灌浆套筒在结构各受力阶段均不允许屈服,即不能配合受力钢筋产生塑性变形,因此这种连接方式无法在连接部位形成塑性铰。为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柱与基础连接节点保持延性连接性能的技术难题,一种用于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柱与基础延性连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数量对应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纵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埋有数量对应于所述纵筋的灌浆套筒,所述灌浆套筒的注浆口和排浆口均已在预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前被封堵起来,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和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均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中,且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头均安装到一个所述灌浆套筒的下连接端口中,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的上连接端口均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上端面露出并保持平齐;所述纵筋的下端头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混凝土下端面伸出,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均插入对应灌浆套筒的上连接端口中,且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均通过由所述上连接端口灌注进所述灌浆套筒的灌浆料实现与对应灌浆套筒的连接,使得每一根所述纵筋均通过一个所述灌浆套筒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钢筋相连;并且,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混凝土下端面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设有混凝土坐浆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灌浆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即:所述灌浆套筒的下连接端口为内螺纹端口,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头与对应的灌浆套筒的下连接端口螺纹连接,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均通过所述灌浆料与对应灌浆套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灌浆套筒为全灌浆套筒,即: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和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头均通过所述灌浆料与对应的灌浆套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性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工厂,制备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且该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纵筋的下端头从该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混凝土下端面伸出;步骤二、在施工现场,先绑扎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基础钢筋和连接钢筋,其中,所述连接钢筋用于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所述连接钢筋的数量对应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纵筋;再安装数量对应于所述纵筋的灌浆套筒,使得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头均安装到一个所述灌浆套筒的下连接端口中,且所述灌浆套筒的上连接端口、注浆口和排浆口均被封堵起来;步骤三、浇筑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使得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和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均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中,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的上连接端口均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上端面露出并保持平齐,以形成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步骤四、拆除所述灌浆套筒的上连接端口的封堵,并吊装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使得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悬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上方,且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对准对应的灌浆套筒;步骤五、将灌浆料由所述上连接端口灌注进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的内腔中;步骤六、在所述灌浆料开始凝固前,将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每一根纵筋的下端头插入对应灌浆套筒的上连接端口中,使得每一根所述纵筋均通过一个所述灌浆套筒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钢筋相连;并且,使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混凝土下端面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步骤七、向所述间隙内灌注所述灌浆料,并抹平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之间的连接面,以形成混凝土坐浆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灌浆套筒为半灌浆套筒,即:所述灌浆套筒的下连接端口为内螺纹端口,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头与对应的灌浆套筒的下连接端口螺纹连接,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均通过所述灌浆料与对应灌浆套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灌浆套筒为全灌浆套筒,即:每一根所述纵筋的下端头和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的上端头均通过所述灌浆料与对应的灌浆套筒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的延性连接构造,通过将灌浆套筒预埋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中,使得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连接钢筋与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的纵筋能够在通过灌浆套筒进行连接的前提下,实现了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与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的延性连接,保证了连接节点区域的钢筋内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传递,并使得建筑在遭遇罕遇地震时,能够在前述连接节点(即灌浆套筒处)的上方柱底区域产生塑性铰,避免柱底预埋灌浆套筒时竖向构件底部与基础连接而难以形成塑性铰造成遭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和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连接钢筋(11),所述连接钢筋(11)的数量对应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纵筋(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预埋有数量对应于所述纵筋(21)的灌浆套筒(3),所述灌浆套筒(3)的注浆口(3c)和排浆口(3d)均已在预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前被封堵起来,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11)和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均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的混凝土中,且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11)的上端头均安装到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的下连接端口(3b)中,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的上连接端口(3a)均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的混凝土上端面露出并保持平齐;所述纵筋(21)的下端头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混凝土下端面伸出,每一根所述纵筋(21)的下端头均插入对应灌浆套筒(3)的上连接端口(3a)中,且每一根所述纵筋(21)的下端头均通过由所述上连接端口(3a)灌注进所述灌浆套筒(3)的灌浆料实现与对应灌浆套筒(3)的连接,使得每一根所述纵筋(21)均通过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与对应的所述连接钢筋(11)相连;并且,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混凝土下端面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的混凝土上端面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设有混凝土坐浆层(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竖向构件与基础的延性连接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和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连接钢筋(11),所述连接钢筋(11)的数量对应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纵筋(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预埋有数量对应于所述纵筋(21)的灌浆套筒(3),所述灌浆套筒(3)的注浆口(3c)和排浆口(3d)均已在预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前被封堵起来,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11)和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均埋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的混凝土中,且每一根所述连接钢筋(11)的上端头均安装到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的下连接端口(3b)中,每一个所述灌浆套筒(3)的上连接端口(3a)均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1)的混凝土上端面露出并保持平齐;所述纵筋(21)的下端头从所述钢筋混凝土预制竖向构件(2)的混凝土下端面伸出,每一根所述纵筋(21)的下端头均插入对应灌浆套筒(3)的上连接端口(3a)中,且每一根所述纵筋(21)的下端头均通过由所述上连接端口(3a)灌注进所述灌浆套筒(3)的灌浆料实现与对应灌浆套筒(3)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徐其功毛娜陈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