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77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其包括下底板和与下底板正对的上底板,以及连接在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的弹性部件;下底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上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内均穿设有一端连接至下底板的连接件,所有连接件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上底板的上方;第三通孔内穿设有一端连接至上底板中心的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有基础固定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被动防护网在受到冲击时,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间距减小,弹性部件开始吸能,缓冲基础固定件受到的冲击,有效提高基础固定件在岩土中的稳固性,进而提高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及抗冲击能力。

A flexible basic component for passive protection netwo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exible foundation component suitable for passive protection net,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floor plate and an upper floor plate which are opposite to the lower floor plate, and an elastic component which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lower floor plate and the upper floor plate; a third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lower floor plate, and at least three second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floor, each of which is a second through. The holes are all pierced with connectors with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lower floor, and the other end of all connectors is centrally arranged above the upper floor; the third through hole is pierced with a third connector with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floo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connector is connected with a base fixture. When the passive protective ne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mpact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decreases, and the elastic parts begin to absorb energy, thus cushioning the impact of the foundation fixture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fixtures in the rock and soil, thereby improving the flexibility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passive protective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
本技术涉及被动防护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
技术介绍
被动防护网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主要用于阻止崩塌岩土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现有的固定系统通常直接将锚杆插入基座或岩土中,利用拉锚绳直接连接锚杆与钢柱,此方式使得整个固定系统为刚性,不能有效吸收和分散冲击动能,使得固定系统容易由于抗冲击能力不足而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解决了现有固定系统为刚性接触,容易由于抗冲击能力不足而损毁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其包括下底板和与下底板正对的上底板,以及连接在下底板和上底板之间的弹性部件;下底板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上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每个第二通孔内均穿设有一端连接至下底板的连接件,所有连接件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上底板的上方;第三通孔内穿设有一端连接至上底板中心的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有基础固定件。进一步地,下底板和上底板均设置为圆形;第二通孔设置为三个,每个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第二通孔至上底板中心点的距离相等;连接件包括分别穿设在第二通孔中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进一步地,上底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件相连接的限位部件;下底板上设置有三个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每个第四通孔的下端均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相连接的限位部件。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钢丝绳;限位部件包括螺帽和与螺帽相匹配的螺纹柱,螺纹柱的上端设置有方块头,螺纹柱和方块头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用于穿设钢丝绳的第五通孔。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上底板中心点的正上方且连接拉锚绳。进一步地,基础固定件为锚杆,锚杆包括锚杆体,锚杆体的前端设置有钻头,锚杆体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螺纹,锚杆体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分布的注浆通道;钻头的后端设置有与注浆通道相连通的出浆口;锚杆体和钻头的外侧面设有排气槽;锚杆体的尾部设置有绳卡。进一步地,锚杆体上设置有螺母,螺母的前端设置有垫板,垫板的前端设置有止浆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置弹性部件,上底板与基础固定件连接,下底板与拉锚绳连接,当被动防护网受到冲击时,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间距减小,弹性部件开始吸能,缓冲基础固定件受到的冲击,有效提高基础固定件在岩土中的稳固性。2、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等距设置使得其拉动下底板时力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本技术的系统稳定性。3、限位部件的螺帽用于与下底板或上底板接触,有效增加接触面积,钢丝绳可以穿过螺纹柱并通过打结的方式保证钢丝绳不能回拉,通过调节螺纹柱在螺帽中的高度,使得其可以消除钢丝绳打结时结点与螺纹柱之间的间隙,方块头便于螺纹柱的转动,同时也可以防止螺纹柱穿出螺帽,进而保证限位部件的限位效果。4、本技术采用的锚杆可以通过螺纹与岩体紧密咬合,垫板与螺母用于增加锚杆轴向拉力,采用高渗透性的浆料来进行注浆,减小增大锚杆对岩体结构的加固强度;出浆口设于该钻头的后端外侧面,可以使浆液到达岩孔底部并从底部向外运动,充分排出岩孔内原有空气,使浆液充满整个岩孔;随着浆液的上涨,排气槽能够将岩孔内的空气逐步排出,防止气泡残留于岩孔内,提高锚杆与岩土结合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限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础固定件的正视图;图4为基础固定件的右视图。其中:1、下底板;2、上底板;3、弹性部件;4、基础固定件;5、拉锚绳;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限位部件;9、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第三连接件;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四连接件;15、钻头;16、出浆口;17、排气槽;18、锚杆体;19、注浆通道;20、螺纹;21、联接套;22、止浆塞;23、垫板;24、螺母;25、绳卡;26、螺帽;27、螺纹柱;28、方块头;29、第五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所示,该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包括下底板1和与下底板1正对的上底板2,以及连接在下底板1和上底板2之间的弹性部件3;下底板1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12,上底板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7,每个第二通孔7内均穿设有一端连接至下底板1的连接件,所有连接件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上底板2的上方;第三通孔12内穿设有一端连接至上底板2中心的第三连接件11;第三连接件11的另一端连接有基础固定件4。下底板1和上底板2均设置为圆形;第二通孔7设置为三个,每个第二通孔7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第二通孔7至上底板2中心点的距离相等;连接件包括分别穿设在第二通孔7中的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和第四连接件14。上底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件11相连接的限位部件8;下底板1上设置有三个与第二通孔7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13;每个第四通孔13的下端均设置有分别与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和第四连接件14相连接的限位部件8。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第三连接件11和第四连接件14均为钢丝绳;如图2所示,限位部件8包括螺帽26和与螺帽26相匹配的螺纹柱27,螺纹柱27的上端设置有方块头28,螺纹柱27和方块头28的中心轴线处设置有用于穿设钢丝绳的第五通孔29。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和第四连接件14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上底板2中心点的正上方且连接拉锚绳5。如图3和图4所示,基础固定件4为锚杆,锚杆包括锚杆体18,锚杆体18的前端设置有钻头15,锚杆体18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螺纹20,锚杆体18的内部设置有轴向分布的注浆通道19;钻头15的后端设置有与注浆通道19相连通的出浆口16;锚杆体18和钻头15的外侧面设有排气槽17;锚杆体18的尾部设置有绳卡25。锚杆体18上设置有螺母24,螺母24的前端设置有垫板23,垫板23的前端设置有止浆塞2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部件3可以采用弹簧;锚杆的钻头15和绳卡25与锚杆体18采用螺纹20连接,若单个锚杆的长度不足以满足施工要求,则可以通过联接套21将两个锚杆相连接前端的锚杆拆下绳卡25,后端的锚杆拆下钻头15即可匹配连接,钻头15和绳卡25拆下后两根锚杆的注浆通道19也能相互匹配,联接套21及其相关的连接技术均为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不在此一一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在上底板2和下底板1之间设置弹性部件3,上底板2与基础固定件4连接,下底板1与被动防护网相连接,当被动防护网受到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和与所述下底板(1)正对的上底板(2),以及连接在所述下底板(1)和上底板(2)之间的弹性部件(3);所述下底板(1)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12),所述上底板(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7),每个所述第二通孔(7)内均穿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下底板(1)的连接件,所有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所述上底板(2)的上方;所述第三通孔(12)内穿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上底板(2)中心的第三连接件(11);所述第三连接件(11)的另一端连接有基础固定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板(1)和与所述下底板(1)正对的上底板(2),以及连接在所述下底板(1)和上底板(2)之间的弹性部件(3);所述下底板(1)的中心设置有第三通孔(12),所述上底板(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通孔(7),每个所述第二通孔(7)内均穿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下底板(1)的连接件,所有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集中设置在所述上底板(2)的上方;所述第三通孔(12)内穿设有一端连接至所述上底板(2)中心的第三连接件(11);所述第三连接件(11)的另一端连接有基础固定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1)和上底板(2)均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二通孔(7)设置为三个,每个所述第二通孔(7)之间的间距相等,每个所述第二通孔(7)至所述上底板(2)中心点的距离相等;所述连接件包括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7)中的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和第四连接件(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基础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件(11)相连接的限位部件(8);所述下底板(1)上设置有三个与所述第二通孔(7)一一对应的第四通孔(13);每个所述第四通孔(13)的下端均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10)和第四连接件(14)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兰刘成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