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1676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筒体、沉泥斗、过滤层、收集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连接在筒体的下端,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进水管切向进入筒体并在设置在沉泥斗上方,筒体中部设置有过滤层,筒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筒体内设置有收集管,收集管与出水管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装方便,进水管从筒体底部切向进入,能够实现雨水在筒体旋流上升,能够分散处理小范围的初期雨水,防止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出水效果好,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

An upflow rainwater purif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upstream rain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inlet pipe, a barrel body, a sludge bucket, a filter layer, a collection pipe and a water outlet pipe.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arrel body, a sludge buck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rrel body, the inlet pipe enters the barrel tangentially and is arranged above the sludge bucket, and a filter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rrel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pipe, and the collection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collection pip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with the outle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design,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tangential entry of the intake pip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the realization of rainwater swirling upward in the cylinder, dispersive treatment of small-scale initial rainwater, preven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initial rainwater, good effluent effect, convenient maintenance and low oper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属于雨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中的道路、桥梁、建筑物等不可渗透表面也随之高速增长,导致原本可以渗透到土壤中的雨水现在只能在不可渗透的表面进行冲刷。降雨经过淋洗大气,冲刷路面、城市建筑物、城市废弃物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加重城市水源的污染,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雨水径流属于非点源污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和广泛性。污染负荷时空变化幅度大,研究、控制和处理的难度也大。由雨水径流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990年美国关于水体污染的调查表明,约30%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超标是由非点源污染造成的,在已实现污水二级处理的城市,水体BOD5年负荷中的40%~80%来自雨水径流。我国雨水径流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很严重。滇池流域的大青河暴雨期悬浮物浓度比平时均值高22倍,宝象河暴雨期最大悬浮物浓度是非暴雨期的106倍。雨水径流携带大量污染物排入城市水系也造成严重污染。据初步保守估算,城区雨水径流污染占水体污染负荷的比例,目前在北京和上海约占10%左右。到2010年后,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负荷比例北京将上升到12%以上,上海将上升至20%左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四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其COD和BOD5负荷占总负荷的15%,而其氮、磷负荷则占总负荷的49%。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筒体、沉泥斗、过滤层、收集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在筒体的下端,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所述进水管切向进入筒体并在设置在沉泥斗上方,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出水管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中央设置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的末端设置在进水管的出口位置上端。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的上端通过固定杆连接在筒体上。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的高度为0.4~0.6m。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采用沸石、轻石、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本技术的进水管从筒体底部切向进入,能够实现雨水在筒体旋流上升,本使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紧凑,安装方便,能够分散处理小范围的初期雨水,防止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2)出水效果好,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筒体1、进水管2、沉泥斗3、过滤层4、收集管5、出水管6、中心筒7、固定杆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包括进水管2、筒体1、沉泥斗3、过滤层4、收集管5和出水管6,进水管2连接在筒体1的下端,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3,进水管2切向进入筒体1并在设置在沉泥斗3上方,筒体1中部设置有过滤层4,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6,筒体1内设置有收集管5,收集管5与出水管6垂直设置,收集管5的上端通过固定杆8连接在筒体1上,筒体1的中央设置有中心筒7,中心筒7的末端设置在进水管2的出口位置上端,过滤层的高度为0.4~0.6m,过滤层采用沸石、轻石、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工作原理:本技术用于安装在检查井内部,筒体1的进水管2连接检查井的上游管道,出水管6排至检查井外,使用时进水管2从筒体1底部切向进入,雨水从进水管2进入筒体1后旋流上升,在旋流上升的过程中,雨水中的悬浮物被离心分离沉降至沉泥斗3中,继续上升的雨水经过过滤层4,在过滤层4中,雨水中的氨氮、TP及重金属离子被滤料吸附、拦截,经过过滤的雨水得到较好的净化经收集管5至出水管排至筒体1外部,实现对雨水的简单净化,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将抽泥机从中心筒体7的上端伸入至筒体1中,抽泥管道伸入至筒体1底部将过滤沉淀的泥沙抽出,进而恢复装置的净化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筒体(1)、沉泥斗(3)、过滤层(4)、收集管(5)和出水管(6),所述进水管(2)连接在筒体(1)的下端,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3),所述进水管(2)切向进入筒体(1)并在设置在沉泥斗(3)上方,所述筒体(1)中部设置有过滤层(4),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收集管(5),所述收集管(5)与出水管(6)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流式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筒体(1)、沉泥斗(3)、过滤层(4)、收集管(5)和出水管(6),所述进水管(2)连接在筒体(1)的下端,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3),所述进水管(2)切向进入筒体(1)并在设置在沉泥斗(3)上方,所述筒体(1)中部设置有过滤层(4),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收集管(5),所述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腾腾耿震胡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