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67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和底座,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固定于所述的底座上,反应器本体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水区、单质硫回收区、硫自养反硝化区、三相分离区、出水区和集气区;所述的进水区和单质硫回收区之间设有滤布;所述的出水区设置有溢流堰与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所述的集气区设有出气口;所述的三相分离区上部设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反应器为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无需外有机物,节约碳源成本,减少工艺运行费用;反应器在单质硫回收区设置滤布,避免单质硫堵塞进水口的情况发生;反应器设有搅拌装置,使基质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反应,大大提高脱氮和除硫的效率。

A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for nitrogen and sulfur remov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reactor, which comprises a reactor body and a base. The reactor body is fixed on the base. The reacto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rea, a sulfur recovery area, a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rea, a three-phase separation area, a water outlet area and a gas collection area from bottom to top. A filter clot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water inlet area and the elemental sulfur recovery area; an overflow weir and a water outlet are arranged in the water outlet area, and the water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pipe; an air outlet is arranged in the gas collecting area; and a stirr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three-phase separation area.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actor is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sulfur removal, no external organic matter is needed, the cost of carbon source is saved, and the operation cost of the process is reduced; the filter cloth is arranged in the sulfur recovery area of the reactor to avoid the blockage of the inlet by the sulfur element; and the reactor is equipped with a stirring device to make the matrix and particles. The full contact reaction of sludg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nitrification and sulfur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属于污水生物处理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也逐进,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水已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群健康。因此,在废水排放前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氮素等营养元素在水体中的积累导致富营养化频繁爆发,危害水生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含硫废水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并具有臭味,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且会对构筑物的正常运转产生很大影响。现如今已很多脱氮或者脱硫的方法,但分别脱氮和脱硫,投入大而收效差强人意。因此寻求一种经济高效的脱氮除硫方法,成为当今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重大任务。传统反硝化菌是异养型兼性厌氧的细菌,这类细菌在溶解氧极低的环境中,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并提供能量。因此,在处理低C/N污水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向其中投加大量的有机物(如甲醇)以满足工艺需求,这势必要增加脱氮工艺的运行费用。所谓自养反硝化工艺是指自养反硝化菌可以用无机碳合成细胞,无机物作为硝酸盐还原的电子供体,从而完成反硝化过程。整个自养反硝化过程无需外加有机物,可节约可观的碳源成本,应用前景广阔。当前的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的脱氮除硫效率较低,且经常发生反应产生的单质硫堵塞进水口,从而进水管崩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使用便捷,能耗低的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底座和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固装在所述反应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内腔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水区、单质硫回收区、硫自养反硝化区、出水区和三相分离区,所述进水区设有用于与外界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区通过用于阻挡单质硫掉入进水区的滤布与所述单质硫回收区分隔,其中滤布的边沿与反应器本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硫自养反硝化区内填充自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所述三相分离区配装三相分离器,其中三相分离器顶部的集气区设有可拆卸的活动盖板,方便向反应器中添加污泥,载体等。所述活动盖板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集气区通过排气口反应器本体外部连通;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上部安装可调整转速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转向杆从上到下伸入硫自养反硝化区和单质硫回收区,所述的转向杆即与浆式搅拌器的搅拌杆结构相同,其中转向杆最底端与单质硫回收区底部的滤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区沿其外周设有溢流堰,并且溢流堰侧壁设有能与出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一端连通,出水管另一端直接引入反应器本体外部的集水装置内。所述反应器本体的进水区、单质硫回收区、硫自养反硝化区、出水区、集气区的体积比为1:0.3~0.5:4~5:1.2:0.8。所述进水区与所述单质硫回收区之间的滤布滤孔直径为0.3~3μm,所述滤布由聚四氟乙烯膨化制成。所述自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的粒径为0.5~2mm。所述的搅拌装置的转向杆整体长度与整个反应器本体高度比为2.5~3.5:5;所述转向杆的最底端与滤布的距离为10~15cm;所述的搅拌装置中心轴与反应器中心轴重叠。本技术提出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首先,在反应器下方进水口传输废水(基质为:亚硝氮、硫化物,硫化物与亚硝氮比为(3~4):1),使基质能与颗粒污泥完全接触,反应更彻底;其次,滤布设置在进水区上方,使反应生成的单质硫能沉淀在滤布上,避免了单质硫会堵塞进水口的问题;最后,反应器设置搅拌装置,使其在反应的同时加以搅拌,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硫效率。因此,本技术实现了含氮、硫废水的高效、便捷、经济地处理,且占地面积小,使用简单方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它可由有机玻璃和钢板制作。其运行方式如下:废水由进水口进入后,随着进水累积,水位上升,经过滤布,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下,自养反硝化颗粒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将废水中的含氮物质转化为氮气,含硫化合物转化为硫单质,氮气和其它气体由排气口进行废气吸收。生成的单质硫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单质硫回收区,落到滤布上。硫自养反硝化后的废水经三相分离区、溢流堰,由出水口流出收集。搅拌装置有设置转速和计时功能,既方便控制,又能显著提高脱氮除硫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反应器为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无需外有机物,节约碳源成本,减少工艺运行费用;2)反应器在单质硫回收区设置滤布,避免单质硫堵塞进水口的情况发生;3)反应器设有搅拌装置,使基质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反应,大大提高脱氮和除硫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照附图:实施例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底座1和反应器本体2,所述反应器本体2固装在所述反应器底座1上,所述的反应器本体2内腔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水区21、单质硫回收区22、硫自养反硝化区23、出水区24和三相分离区25,所述进水区21设有用于与外界水管连通的进水口211,所述进水区21通过用于阻挡单质硫掉入进水区的滤布212与所述单质硫回收区22分隔,其中滤布212的边沿与反应器本体2的内壁固接;所述硫自养反硝化区23内填充自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所述三相分离区25配装三相分离器,其中三相分离器顶部的集气区251设有可拆卸的活动盖板252,方便向反应器中添加污泥,载体等。所述活动盖板252上设有排气口253,所述集气区251通过排气口252反应器本体2外部连通;所述反应器本体2的上部安装可调整转速的搅拌装置26,所述搅拌装置26的转向杆261从上到下伸入硫自养反硝化区23和单质硫回收区22,所述的转向杆即与浆式搅拌器的搅拌杆结构相同,其中转向杆261最低端与单质硫回收区22底部的滤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区24沿其外周设有溢流堰241,并且溢流堰241侧壁设有能与出水区连通的出水口242,所述出水口242与出水管243一端连通,出水管243另一端直接引入反应器本体2外部的集水装置内。反应器本体2为筒状结构,其中出水区直径大于硫自养反硝化区直径,二者连接处形成台阶。所述反应器本体2的进水区21、单质硫回收区22、硫自养反硝化区23、出水区24、集气区251的体积比为1:0.3~0.5:4~5:1.2:0.8。所述进水区21与所述单质硫回收区22之间的滤布212滤孔直径为0.3~3μm,所述滤布212由聚四氟乙烯膨化制成;。所述自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的粒径为0.5~2mm。所述的搅拌装置26的转向杆261整体长度与整个反应器本体2高度比为2.5~3.5:5;所述转向杆261的最底端与滤布212的距离为10~15cm;所述的搅拌装置26中心轴与反应器本体2中心轴重叠。本技术提出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首先,在反应器下方进水口传输废水(基质为:亚硝氮、硫化物,硫化物与亚硝氮比为(3~4):1),使基质能与颗粒污泥完全接触,反应更彻底;其次,滤布设置在进水区上方,使反应生成的单质硫能沉淀在滤布上,避免了单质硫会堵塞进水口的问题;最后,反应器设置搅拌装置,使其在反应的同时加以搅拌,大大提高了脱氮除硫效率。因此,本技术实现了含氮、硫废水的高效、便捷、经济地处理,且占地面积小,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底座和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固装在所述反应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内腔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水区、单质硫回收区、硫自养反硝化区、出水区和三相分离区,所述进水区设有用于与外界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区通过用于阻挡单质硫掉入进水区的滤布与所述单质硫回收区分隔,其中滤布的边沿与反应器本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硫自养反硝化区内填充自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所述三相分离区配装三相分离器,其中三相分离器顶部的集气区设有可拆卸的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集气区通过排气口反应器本体外部连通;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上部安装可调整转速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转向杆从上到下伸入硫自养反硝化区和单质硫回收区,其中转向杆最低端与单质硫回收区底部的滤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区沿其外周设有溢流堰,并且溢流堰侧壁设有能与出水区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一端连通,出水管另一端直接引入反应器本体外部的集水装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硫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底座和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固装在所述反应器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内腔自下而上设置有进水区、单质硫回收区、硫自养反硝化区、出水区和三相分离区,所述进水区设有用于与外界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区通过用于阻挡单质硫掉入进水区的滤布与所述单质硫回收区分隔,其中滤布的边沿与反应器本体的内壁固接;所述硫自养反硝化区内填充自养型反硝化颗粒污泥;所述三相分离区配装三相分离器,其中三相分离器顶部的集气区设有可拆卸的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上设有排气口,所述集气区通过排气口反应器本体外部连通;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上部安装可调整转速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转向杆从上到下伸入硫自养反硝化区和单质硫回收区,其中转向杆最低端与单质硫回收区底部的滤布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区沿其外周设有溢流堰,并且溢流堰侧壁设有能与出水区连通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仁村胥莲曾籍史志坚程雅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