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行走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54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体呈圆盘状的锻造行走轮,圆盘中心设有轴孔,以轴孔的中心线为分界线锻造行走轮的本体分为上轮体和下轮体,上轮体和下轮体结构相同,在上轮体和下轮体的两侧开有环形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外端设有导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轮体内部设有与导槽连通的储油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安装在锻造相关设备的底部,用于方便锻造设备的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储油室,解决了行走轮的润滑问题,能有效延长行走轮的使用目的。

Forging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rging walking wheel with a disc-shaped wheel body. The center of the disc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hole, and the body of the forging walking wheel is divided into the upper wheel body and the lower wheel body with the center line of the shaft hole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upper wheel body and the lower wheel body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and there are annular groo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wheel body and the lower wheel body, and the outer part of the upper wheel body and the lower wheel body. The end of the whe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groov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wheel body of the upper wheel body and the lower whe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storage chamber communicated with the guide slot.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orging related equipment for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of the forg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adds an oil storage chamber, solves the lubrication problem of the walking wheel, and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use purpose of the walk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锻造行走轮
本技术属于锻造加工
,涉及一种锻造行走轮。
技术介绍
锻造是金属加工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利用锻压机械使金属坯料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和断裂来加工成零件的加工方法。锻造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装备制造、机械、汽车、军工、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加工工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锻造行业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锻造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的锻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机械设备及零部件都还存在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相关
的研发人员还在为能提高加工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而不断研发改进各种相关机械设备及零部件中。锻造设备一般较庞大,为方便设备移动运输,需要在锻造设备底部安装行走轮,目前现有技术中运用的行走轮通常容易碎坏、寿命较短。且在行走轮上没有设置存储润滑油的设计,导致行走轮导槽与导轨之间摩擦过大,加快摩擦速度,减少行走轮的使用寿命,同时目前现有行走轮的结构使得其强度偏低,在使用过程中脆性大容易开裂,经常需要更换,使用十分不方便,因此提出一种具有新设计新结构的行走轮目前来看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行走轮。专利技术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锻造行走轮,所述锻造行走轮的轮体呈圆盘状,圆盘中心设有轴孔,以轴孔的中心线为分界线锻造行走轮的本体分为上轮体和下轮体,上轮体和下轮体结构相同,在上轮体和下轮体的两侧开有环形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外端设有导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轮体内部设有与导槽连通的储油室。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槽边缘设有一层出油孔。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室通过输油管与出油孔连接。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室上与出油孔连接的输油管的数量为2到8个。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室上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一端与储油室连接,一端自上轮体或下轮体的内部穿出,出口位于导槽槽内。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储油室上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一端与储油室连接,一端自上轮体或下轮体的内部穿出出油孔层,出口位于导槽槽内。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的深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厚度的四分之一。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的宽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半径的三分之一。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导槽深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厚度的五分之一。根据本技术一种锻造行走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槽宽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直径的三分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创新点:本技术在传统行走轮结构的基础上,在行走轮内部设置有储油室,导槽上设有一层出油孔层,储油室与出油孔层之间通过输油管连接,行走轮在运行时,储油室里面储存的油液通过输油管传送到出油孔层,通过出油孔层释放油液至行走轮本体,对行走轮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增加行走轮使用流畅度的同时有效延长行走轮的使用寿命,另外与储油室相通连接有一根进油管,进油管的出口穿出了出油孔层,位于导槽的槽口内部,在进油管管口设有密封盖,润滑油自进油管添加进储油室,操作方便简单,加完润滑油后盖上密封盖可达到防止润滑油泄露的效果,更加实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1-密封盖;2-进油管;3-导槽;4-出油孔;5-输油管;6-上轮体;7-轴孔;8-储油室;9-下轮体;10-环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锻造行走轮,所述锻造行走轮的轮体呈圆盘状,圆盘中心设有轴孔7,以轴孔7的中心线为分界线锻造行走轮的本体分为上轮体6和下轮体9,上轮体6和下轮体9结构相同,在上轮体6和下轮体9的两侧开有环形槽10,上轮体6和下轮体9的外端设有导槽3,上轮体6和下轮体9的轮体内部设有与导槽3连通的储油室8,所述导槽3边缘设有一层出油孔4,所述储油室8通过输油管5与出油孔4连接,所述储油室8上与出油孔4连接的输油管5的数量为2到8个,所述储油室8上设有进油管2,进油管2一端与储油室8连接,一端自上轮体或下轮体的内部穿出,出口位于导槽3槽内,所述储油室8上设有进油管2,进油管2一端与储油室8连接,一端自上轮体6或下轮体9的内部穿出出油孔4层,出口位于导槽3槽内,出口处设有密封盖1,所述环形槽10的深度小于上轮体6本体或下轮体9本体厚度的四分之一,所述环形槽10的宽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半径的三分之一,所述的导槽深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厚度的五分之一,所述导槽宽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直径的三分之一。本技术具体结构为圆盘轮状结构,所述的上轮体和下轮体也就是圆盘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上轮体和下轮体的结构一致,在圆盘的中心设有轴孔,需要安装此行走轮的设备上需要设置与所述轴孔相对应的轴,通过本技术的轴孔将行走轮安装在上述轴上,即可实现被安装设备的运输。导槽边缘设有一层出油孔,上轮体和下轮体内部设有储油室,储油室上设有输油管,储油室通过输油管与出油孔连接,存放在储油室内的润滑油随行走轮的滚动,自输油管流动到出油孔,再从出油孔流至行走轮表面,对轮体进行润滑。储油室上设置的与出油孔连接的输油管的数量为2到8个,经过专利技术人的实验对比,当输油管为6个时,润滑效果最佳,流出的润滑液流量更符合,少了润滑度不够,多了会造成浪费。储油室上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一端与储油室连接,一端自上轮体或下轮体的内部穿出,出口位于导槽槽内,进油管出口处设有密封盖,只需打开密封盖即可添加润滑油进轮体内的储油室,密封盖上设有密封圈,当加完润滑油后,盖上密封盖即可,方便实用。环形槽的深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厚度的四分之一,环形槽的宽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半径的三分之一,当环形槽的尺寸限定在上述范围之内时,既能减轻行走轮轮体的体重,又不容易在槽内堆积灰尘。导槽深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厚度的五分之一,导槽宽度小于上轮体本体或下轮体本体直径的三分之一,当导槽的尺寸限定在上述范围之内时,能保证行走轮活动顺滑,又不易发生卡顿现象。本技术提出的行走轮分为上轮体和下轮体,上轮体和下轮体之间设有轴孔7,安装时在对应锻压设备上安装与所述轴孔的对应圆柱部件,使轴孔与圆柱部件恰好配合,使本技术能稳定安装在锻压设备上。本技术在生产时,先在上下轮体轮体上将导槽凿好,在导槽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锻造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行走轮的轮体呈圆盘状,圆盘中心设有轴孔,以轴孔的中心线为分界线锻造行走轮的本体分为上轮体和下轮体,上轮体和下轮体结构相同,在上轮体和下轮体的两侧开有环形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外端设有导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轮体内部设有与导槽连通的储油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造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行走轮的轮体呈圆盘状,圆盘中心设有轴孔,以轴孔的中心线为分界线锻造行走轮的本体分为上轮体和下轮体,上轮体和下轮体结构相同,在上轮体和下轮体的两侧开有环形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外端设有导槽,上轮体和下轮体的轮体内部设有与导槽连通的储油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边缘设有一层出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室通过输油管与出油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锻造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室上与出油孔连接的输油管的数量为2到8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室上设有进油管,进油管一端与储油室连接,一端自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焕成冯学祥刘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成德重型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