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牢易解的塑料网带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362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打结牢固而又容易解开的塑料网带绳,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系列线圈群和贯连线圈群的斜线所组成;它的原形外观是一条扁平状的网带,一经拉伸就自动卷合成为一条近似圆条状的绳索。由于它的内部多孔,比较松软,容易绑结拉紧,由于它的表面粗糙,可阻止滑脱,受力拉扯愈拉愈紧,所以打结牢固。解开时,将结头二侧的绳索互相推近,结头即易解开,达到结牢易解的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网带状的塑料绳,更具体说是一种能达到打结牢固而又容易解开效果的绳索。通常用于捆绑的塑料绳索多以塑料单丝合股捻成的,其特点是比较硬挺,打结不易拉紧,更由于其表面光滑,稍加重力拉扯就易脱落,必须一结又一结打成死结才不会散脱,却又不易解开,使用上有诸多不便。例如用这种绳索做安全网的系绳时不符合国标GB7525对安全网的系绳要求的《系绳应符合打结方便,连接牢固而又容易解开,受力后不会散脱的原则》之规定。目前建筑施工队伍对网上配备的系绳多弃而不用,改用铁线绑结,然受风吹振动,网目常被铁线磨擦割伤,影响安全网的安全性,也违反了国标GB5725之3.1.1《同一安全网上所有的绳(线)应采用同一种材料》之规定,安全网的系绳理应改良。本技术针对上述塑料单丝合股捻成的绳索之缺点而提供一种结牢易解的塑料网带绳。本技术的塑料网带绳,由一系列线圈群和贯连线圈群的斜线所组成,它是用塑料单丝在拉歇尔(Raschel)经编针织机上编织的,只要将织线按需要宽度分隔穿线,就能织出若干需要宽度的带子。与现有塑料单丝合股捻成的绳索相比,本技术的塑料网带绳,它的原形外观是一扁平状的网带,一经拉伸就自动卷合成为一条近似圆条状的绳索。由于它内部多孔(含有许多网孔)所以松软,容易绑结拉紧;由于它表面粗糙(含有许多线圈小结)可阻止滑脱,受力拉扯,愈拉愈紧打结牢固。解开时,将结头二侧的绳索互相推近,结头即易解开,达到打结牢固,解开容易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描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1A是主线圈示图,图1B是副线圈示图,图1C是图1A和图1B结合的结构示图;图2是本技术又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2A是主线圈示图,图2B是夹入线示图,图2C是图1A和图2B结合的结构示图;图3是本技术又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3A是主线圈示图,图3B是图3A的主线图和其斜线圈结合的结构示图;图4是本技术又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4A是主线圈示图,图4B是图4A的主线图和其斜线圈结合的结构示图。实施例1如图1所示,其中图1A是不含有斜线的直链圈W10为主线圈(1),它是一根织线在一支织针上连续不断所钩出的直链线圈串,各直链线圈串彼此之间不能贯连,必须加入含斜线(4)的副线圈(2),才能使直链线圈串彼此之间贯连成网。图1B是一元一位的移位线圈W20,它是一根织线先在一支织针上钩出一个线圈,然后移动一个针位距离到另一支织针上钩出一个线圈,再返复回到先一支织针上再钩一个线圈,又移位到后一支织针上又钩一个线圈,如此往复不断移位称之为移位线圈,一往一复之间各钩一个线圈称之为一元,移位一个针位称之为一位,移位线圈的下绕时会留出线脚就是斜线(4),图1C是图1A的主线圈群和图1B的副线圈群结合的局部结构示图,图中W11、W12、W13是表示W10系列中的个别主线圈(1),W21、W22、W23是表示W20系列中的个别副线圈(2),W21的斜线(4)贯连于W11W12的主线圈(1)之间,W22的斜线(4)贯连于W12和W13的主线圈(1)之间,依此类推W2n的斜线(4),贯连于W1n和W1(n+1)的主线圈(1)之间,主线圈群彼此得到贯连,就编织成为一条网带,网带的原形外观是扁平状,一经拉伸就自动卷合成为一条近似圆条状的绳索。编织时线密(针密)可以加密,但织密则不可太密,因为织密逐渐加密,斜线(4)会逐渐接近横平线,拉伸后就不易自动卷合成为圆条状的绳索。本实施例图1A的主线圈(1)为开口式,可以改为图2A的闭口式;图1B的副线圈(2)为闭口式,可以改为开口式,开口式或闭口式线圈可以互相代替,其效果相同。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中图2A是不含斜线的直链线圈W10为主线圈(1)。图2B是含有斜线(4)的一元一位往复夹入线W20为夹入线(3),它是一根织线先被一个线圈夹入,然后移动一个针位距离到另一个线圈上被夹入,再返复回到先一组的一个线圈上再被夹入,又移动到后一组的一个线圈上又被夹入,如此一往一复各被夹入一次称之为一元,移动一个针位距离称之为一位,夹入线(3)往复于线圈之间的中段为斜线(4),图2是图2A的主线圈群和图2B的夹入线群结合的局部结构示图。图中W11、W12、W13是W10系列中的个别主线圈(1),W21、W22、W23是W20系列中的个别夹入线(3),W21的斜线(4)贯连于W11和W12的主线圈(1)之间,W22斜线(4)贯连于W12和W13的主线圈(1)之间,依此类推,W2n的斜线(4)贯连于W1n和W1(n+1)的主线圈(1)之间,主线圈群彼此之间均得到斜线群的贯连,就编织成为一条网带,一经拉伸就自动卷合成为一条近似圆条状的绳索。图2A的主线圈为闭口式,可以改为图1A的开口式,开口式或闭口式线圈可以互相代替,其效果相同。实施例3如图3所示,图3A是含有斜线(4)的二元一位移位线圈W10为主线圈(1),它是一根织线先在一支织针上钩二个线圈,然后移动一个针位距离到另一支织针上钩出二个线圈,再返复回到先一支织针上再钩二个线圈,又移位到后一支织针上又钩二个线圈,如此往复不断移位称之为移位线圈,一往一复之间各钩出二个线圈称之为二元,移位一个针位称之为一位,移位时的移位线圈的下绕线脚所构成的斜线(4)被夹入邻位线圈中,使得二排主线圈(1)互相贯连。图3是图3A的主线圈和它本身斜线群的结合局部结构示图,图中W11、W12、W13是W10系列中的个别主线线圈(1),W11是右边线,W11向左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2的线圈中,使得W11和W12的线圈相贯连。W12向左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3的线圈中,向右移位时它们的斜线(4)夹入W11的线圈中,使得W11、W12、W13的线圈互相贯连,依此类推W1n向左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n+1)的线圈中,向右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n-1)的线圈中,使W1(n-1)、W1n、W1(n+1)的线圈互相贯连,主线圈群间的彼此贯连,就编织成网带,拉伸后成为绳索。图3A的移位线圈为闭口式,可以改为开口式,其效果相同。实施例4如图4所示,图4A是含有斜线(4)的三元一位移位线圈W10为主线圈(1),它是一根织线先在一支织针上钩三个线圈,然后移动一个针位距离到另一支织针上钩三个线圈,再返复回到先一支织针上再钩三个线圈,又移位到后一支织针上又钩三个线圈,如此往复不断移位称之为移位线圈,一往一复之间各钩出三个线圈称之为三元,移位一个针位称之为一位,移位时的移位线圈的下绕线脚所构成的斜线(4)被夹入邻位线圈中,使得二排主线圈(1)互相贯连。图4B是图4A的主线圈群和它本身斜线群结合的局部结构示图,图中W11、W12、W13是W10系列中的个别主线圈(1),W11是右边线,W11向左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2的线圈中,使W11W12的线圈贯连,W12向左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3的线圈中,向右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1的线圈中,使得W11、W12、W13的线圈互相贯连,依此类推,W1n向左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n+1)的线圈中,向右移位时它的斜线(4)夹入W1(n-1)线圈中,使得W1(n-1)、W1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牢易解的塑料网带绳,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一系列线圈群和贯连线圈群的斜线所组成的,形状为扁平状的网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慎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福州台美华纤维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