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连接多根缆索的对剪切力进行吸收的连接的承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997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的承载机构(10),其中承载机构(10)具有至少两根缆索(11.1,11.2),所述缆索分别由多根索股(12)构成,所述缆索用于对纵向(L)的力进行吸收,其中缆索(11.1,11.2)沿承载机构(10)的纵向(L)相互以一间隔(A1)设置和利用一个缆索护套(13)连接在一起。缆索护套(13)具有一个过渡范围(14),所述过渡范围位于两根缆索(11.1,11.2)之间,具有开口(14.2)和连接带(14.1)。连接带(14.1)的设计应使其可以实现缆索(11.1,11.2)在纵向(L)上的相对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的承载机构,具有多根相互以一间隔伸展的缆索和缆索护套。
技术介绍
运行的缆索在输送
,特别是电梯、起重机和矿山中是一个重要的受到很大应力作用的机器部件。例如在电梯中采用的被驱动的缆索所受的应力是复合的。在通常的电梯设备中电梯轿厢和对重通过多根钢丝缆索相互连接。缆索在一被驱动电机驱动的驱动轮上运行。驱动力矩在摩擦配合的情况下加在分别通过包角支撑在驱动轮上的缆索段。其中缆索受到拉应力、弯曲应力、压应力和扭转应力的作用通过在缆索轮上的弯曲产生的相对移动在缆索结构内产生摩擦,所述摩擦将对缆索的磨损产生不利的作用。分别根据缆索结构、弯曲半径、槽形状和缆索安全系数,产生的一次和二次应力将对缆索状况起着不利的作用。在电梯设备中除了强度要求外,出于对能耗的考虑还要求要具有尽可能小的质量。高强度的合成纤维缆索,例如芳香族的聚酰胺,特别是聚酰胺可以优于钢丝缆索满足这些要求。与通常的钢丝缆索相比,由聚酰胺纤维构成的缆索在截面相同和承载能力相同的情况下仅具有1/4-1/5的特定的缆索重量。但与钢相比聚酰胺纤维与纵向承载能力相关具有基本较小的横向强度。为了使在驱动轮上运行时加在聚酰胺纤维上的横向应力尽可能地小,例如在EP0672781A1中推荐了一种作为驱动缆索的相应的平行扭转的聚酰胺缆索。该已知的聚酰胺缆索就寿命、高的耐磨强度和交替弯曲强度可以实现令人满意的值;当然在不利的情况下平行扭绞的聚酰胺缆索有可能会出现缆索退捻的现象,所述退捻现象将会持续地对原始的缆索结构的平衡造成干扰。例如采用EP1061172A2中披露的合成纤维缆索可以避免这种退捻现象和缆索结构的变化。为此合成纤维缆索具有两根平行伸展的缆索,所述缆索通过一缆索护套相互连接。EP1061172A2中披露的合成纤维缆索基本通过两根平行伸展的缆索的特性可以实现纵向强度。而缆索护套可以避免退捻现象和缆索结构变化现象的出现。另外缆索护套起着隔离作用(保护功能)和具有高的摩擦系数。但在EP1061172A2中披露的合成纤维缆索的连接带分别根据应用和使用领域有可能会成为脆弱点。具有两根或多根缆索的承载机构的缺点是,当承载机构围绕驱动轮运行时将使各根缆索在具有不同半径的轨迹上运行。由于半径的差异,因而将使缆索通过曳引在驱动轮上以不同的速度移动。缆索护套的连接部分将因此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当出现动态的剪切力时,由于剪切的作用,缆索护套的连接范围将会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具有两根或多根缆索的已知的承载机构做进一步的改进,以便避免出现连接带的断裂。此点特别适用于具有合成纤维缆索的承载机构。本专利技术是建立在采取对连接范围增强的方式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认识的基础之上。采取此方式虽然可以避免剪切力的直接作用,但在此情况下运行较快的缆索势必对其它的缆索造成牵拉和引起打滑,而此打滑将加剧对缆索的磨损。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设备的承载机构,其中承载机构具有至少两根缆索,所述缆索分别由多根索股构成,所述缆索用于对纵向的力进行吸收,其中缆索沿承载机构的纵向相互以一间隔设置和利用一个缆索护套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缆索护套的过渡范围位于两根缆索之间,具有开口和连接带,其中连接带的设计应使其可以实现缆索在纵向上的相互相对位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用相反的自身扭转的力矩对一根缆索的索股和另一根缆索的绳股加载,以便避免承载机构沿纵轴的扭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缆索护套包括合成的和/或有机的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索股包括金属的、合成的和/或有机的索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优选在缆索的纵向上实现长孔形式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开口和连接带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连接带在一被缆索张紧的面上具有一任意的形状,但优选具有哑铃形、圆柱形、椭圆形、凸起的、下凹的、矩形的或楔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设计,具有连接带的过渡范围是缆索护套的一体的组成部分,和将两根缆索相互固定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当缆索在纵向上相对位移时连接带传递弹性材料的最多20%的剪切应力,最好传递弹性材料的最多15%的剪切应力和最好传递弹性材料的最多10%的剪切应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计,当缆索在纵向上相对位移时连接带延伸最多25%,最好最多延伸20%,最好最多延伸15%,最好最多延伸10%,最好最多延伸5%。附图说明下面将对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详细说明。图中示出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承载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具有两根缆索;图1B为图1A的承载机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承载机构的俯视图,其中具有两根缆索和矩形的连接带;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承载机构的俯视图,其中具有两根缆索和平行四边形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具有倾斜伸展的边棱;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承载机构的俯视图,其中具有两根缆索和凸起形的连接带。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上述的所有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功能相同的结构件,即使所述结构件就细节而言并不相同,也是如此。所述附图并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在图1A和1B中示出电梯设备的第一种承载机构10。承载机构10包括至少两根缆索11.1和11.2。所述缆索11.1和11.2例如包括合成纤维索股12,所述缆索用于对纵向L的力进行吸收。缆索11.1和11.2沿承载机构10的纵向L以一间隔A1(中心至中心)相互平行设置。通过缆索护套13实现缆索11.1,11.2相互的防扭连接。缆索护套13形成一平行于承载机构10的纵向L伸展的在两根缆索11.1,11.2之间的过渡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缆索护套13的过渡范围14位于两根缆索11.1,11.2之间,具有开口14.2和连接带14.1。所述连接带14.1的设计应使其可以实现在纵向L上的缆索11.1,11.2的相对移动。图1A和图1B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渡范围的结构。缆索护套13是环围第一缆索11.1和第二缆索11.2的共同的缆索护套,所述缆索护套13在过渡范围14内通过所述的连接带14.1进行过渡,所述连接带主要起着两根相邻的缆索11.1和11.2之间的唯一的连接的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至少两根缆索相互连接,但所述连接并不是刚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承载机构10的相邻的缆索11.1,11.2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连接带14.1实现的,所述连接带一方面可以实现从一根缆索11.1向相邻的缆索11.2的扭转力矩的传递,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承载机构10纵向L上缆索之间的相互相对位移。重要的一点是,连接带14.1的设计可以使其至少在承载机构10的一定的长度段实现相对移动,而不会出现断裂或撕裂的现象。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承载机构10的第一实施方式具有开口14.2,所述开口在两个纵向侧(平行于纵轴L)是直的和在两个端范围向外成拱形弯曲。因此在图1B的俯视图中示出的连接带14.1是哑铃形的。所述连接带14.1因此具有从纵向上看的限界,所述限界成下凹突伸入连接带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相邻缆索的“相对位移”概念包括两种情况(1)两根缆索11.1,11.2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均匀地相互相对位移(在缆索的伸缩率相同的情况下), (2)其中的一根缆索11.1或11.2可以具有比另一根缆索更大的伸缩率,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设备的承载机构(10),其中承载机构(10)具有至少两根缆索(11.1,11.2),所述缆索分别由多根索股(12)构成,所述缆索用于对纵向(L)的力进行吸收,其中缆索(11.1,11.2)沿承载机构(10)的纵向(L)相互以一间隔(A1)设置和利用一个缆索护套(13)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缆索护套(13)的过渡范围(14)位于两根缆索(11.1,11.2)之间,具有开口(14.2)和连接带(14.1),其中连接带(14.1)的设计应使其可以实现缆索(11.1,11.2)在纵向(L)上的相互相对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魏因贝格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