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电动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9558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碳纤维电动缸,其包括电机、轴承座、碳纤维缸筒、轴承、联轴器、联轴器抱箍、丝杆、丝母、碳纤维活塞杆、端盖以及滑环,轴承座其固定于电机具有转轴的一端;碳纤维缸筒固定于轴承座远离电机的一端;轴承设置于轴承座的内侧顶部;联轴器设于轴承并且其通过联轴器抱箍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丝杆一端固定于轴联器内,其另一端于碳纤维缸筒内沿碳纤维缸筒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母套设于丝杆上;碳纤维活塞杆同时套设于丝杆以及丝母顶部的外侧壁;端盖设置于碳纤维缸筒的端部与碳纤维活塞杆的外壁之间;滑环环绕碳纤维活塞杆的轴心线设置于端盖的内侧壁。

A carbon fiber electric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bon fiber electric cylinder, which comprises a motor, a bearing seat, a carbon fiber cylinder, a bearing, a coupling, a coupling clamp, a screw rod, a screw, a screw, a carbon fiber piston rod, an end cap and a sliding ring. The bearing seat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motor with a rotating shaft; the carbon fiber cylinder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bearing seat away from the motor. The end of the screw rod is fixed in the shaft coupling,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crew rod extend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arbon fiber cylinder in the carbon fiber cylinder; the screw nut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screw rod; the carbon fiber piston rod is slee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outer wall of the top of the screw rod and the screw mother; the end cov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nd of the carbon fib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carbon fiber piston rod; and the axis line of the slip ring around the carbon fiber piston rod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end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电动缸
本技术涉及电动缸
,具体地,涉及一种碳纤维电动缸。
技术介绍
电动缸利用电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丝杠和丝杠副的机械运动转换为推杆的直线运动。利用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特性,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推力、速度和位置的精密控制;利用现代运动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总线技术,实现程序化、总线化控制。在一些特殊行业,如航天航空行业以及食品医药行业中,对所用到的设备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的要求,而目前电动缸为了一般使用金属材质制造,使得电动缸无法很好的应用于对设备具有重量轻以及耐腐蚀的要求的特殊行业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轻便、耐腐蚀的碳纤维电动缸。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碳纤维电动缸,包括:电机;轴承座,其固定于电机具有转轴的一端;碳纤维缸筒,其固定于轴承座远离电机的一端;轴承,其设置于轴承座的内侧顶部;联轴器,其穿设于轴承并且其与电机的转轴连接;丝杆,其一端固定于轴联器内,其另一端于碳纤维缸筒内沿碳纤维缸筒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母,其套设于丝杆上;碳纤维活塞杆,其同时套设于丝杆以及丝母顶部的外侧壁;碳纤维活塞杆最大外径小于碳纤维缸筒的内孔径,碳纤维活塞杆的长度大于碳纤维缸筒的长度,并且两者的中心轴共线;端盖,其设置于碳纤维缸筒的端部与碳纤维活塞杆的外壁之间;以及滑环,其环绕碳纤维活塞杆的轴心线设置于端盖的内侧壁。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碳纤维活塞杆位于碳纤维缸筒内的一端设有凸起环形部;凸起环形部的外侧壁上环绕碳纤维活塞杆的轴心线设置多个第一导向环形槽;每个第一导向环形槽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向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第一导向带之间的间隔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丝母的横截面为多级阶梯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丝母为工程塑料材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端盖的内侧壁环绕碳纤维活塞杆的轴心线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环形槽;每个第二导向环形槽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碳纤维电动缸还包括: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连接体;连接体设置于碳纤维活塞杆的顶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缓冲垫;缓冲垫设置于轴承座与丝母之间,并且缓冲垫套设于丝杆上。本技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碳纤维材质的碳纤维缸筒以及碳纤维活塞杆,使本技术的碳纤维电动缸具备重量轻、耐腐蚀的优势,扩展了本技术的碳纤维电动缸的适用范围,并且与丝杆构成运动副的丝母采用高强度、高耐磨的工程塑料材质,可减少摩擦力,提高工作效益。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碳纤维电动缸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电机;102、轴承座;103、碳纤维缸筒;104、轴承;105、联轴器;1051、联轴器抱箍;106、丝杆;107、丝母;108、碳纤维活塞杆;109、端盖;110、滑环;1081、凸起环形部;1082、第一导向环形槽;1083、第一导向带;1091、第二导向环形槽;1092、第二导向带;111、连接体;112、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实施例中碳纤维电动缸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电动缸,其包括:电机101、轴承座102、碳纤维缸筒103、轴承104、联轴器105、联轴器抱箍1051、丝杆106、丝母107、碳纤维活塞杆108、端盖109以及滑环110。轴承座102固定于电机101具有转轴的一端,该电机101采用伺服电机。碳纤维缸筒103固定于轴承座102远离电机101的一端,并且碳纤维缸筒103与轴承座102中心轴共线。轴承104设置于轴承座102的内侧顶部,联轴器105穿设于轴承104并且联轴器抱箍1051与电机101的转轴连接,在联轴器105连接电机101的转轴部分外侧壁套设有一联轴器抱箍1051用于加固连接。丝杆106的一端固定于联轴器105内,其另一端于碳纤维缸筒103内沿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杆106采用成型标准丝杆,可降低生产成本。丝母107套设于丝杆106上,丝母107与丝杆106构成一沿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方向运动的丝杆运动副,并且丝母107采用具有高强度、高耐磨优势的工程塑料,减少丝母107与丝杠106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该运动副的工作效益。碳纤维活塞杆108同时套设于丝杆106以及丝母107顶部的外侧壁,碳纤维活塞杆108最大外径小于碳纤维缸筒103的内孔径,碳纤维活塞杆108的长度大于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并且两者的中心轴共线。在本实施例中,丝母107的横截面为多级阶梯状,在生产电动缸的时候,该丝母107每一阶梯部分可匹配一种外孔径的碳纤维活塞杆108,减少在生产不同尺寸碳纤维活塞杆108的生产成本。端盖109设置于碳纤维缸筒103的端部与碳纤维活塞杆108的外壁之间,保证碳纤维缸筒103的密封性,避免灰尘、石粒进入碳纤维缸筒103内造成设备损坏。滑环110环绕碳纤维活塞杆108的轴心线设置于端盖109的内侧壁,滑环110的内侧壁与碳纤维缸筒103的外侧壁接触。具体的,碳纤维活塞杆108位于碳纤维缸筒103内的一端设有凸起环形部1081,该凸起环形部1081的外侧壁与碳纤维缸筒103之间存在间隙,通过该间隙,防止凸起环形部1081在碳纤维活塞杆108多次直线运动时与碳纤维缸筒103的内壁摩擦,导致碳纤维缸筒103损坏。凸起环形部1081的外侧壁上环绕碳纤维活塞杆108的轴心线设置多个第一导向环形槽1082,每个第一导向环形槽1082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向带1083,并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导向带1083之间的间隔相同。在端盖109的内侧壁环绕碳纤维活塞杆108的轴心线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向环形槽1091,每个第二导向环形槽1091内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带1092。通过第一导向带1083以及第二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碳纤维电动缸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电动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01);轴承座(102),其固定于所述电机(101)具有转轴的一端;碳纤维缸筒(103),其固定于所述轴承座(102)远离所述电机(101)的一端;轴承(104),其设置于所述轴承座(102)的内侧顶部;联轴器(105),其穿设于所述轴承(104)并且与所述电机(101)的转轴连接;丝杆(106),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联轴器(105)内,其另一端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内沿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母(107),其套设于所述丝杆(106)上;碳纤维活塞杆(108),其同时套设于所述丝杆(106)以及丝母(107)顶部的外侧壁;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的内孔径,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的长度大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并且两者的中心轴共线;端盖(109),其设置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的端部与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的外壁之间;以及滑环(110),其环绕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的轴心线设置于所述端盖(109)的内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电动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01);轴承座(102),其固定于所述电机(101)具有转轴的一端;碳纤维缸筒(103),其固定于所述轴承座(102)远离所述电机(101)的一端;轴承(104),其设置于所述轴承座(102)的内侧顶部;联轴器(105),其穿设于所述轴承(104)并且与所述电机(101)的转轴连接;丝杆(106),其一端固定于所述联轴器(105)内,其另一端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内沿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方向延伸;丝母(107),其套设于所述丝杆(106)上;碳纤维活塞杆(108),其同时套设于所述丝杆(106)以及丝母(107)顶部的外侧壁;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最大外径小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的内孔径,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的长度大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的长度,并且两者的中心轴共线;端盖(109),其设置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的端部与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的外壁之间;以及滑环(110),其环绕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的轴心线设置于所述端盖(109)的内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电动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活塞杆(108)位于所述碳纤维缸筒(103)内的一端设有凸起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科特测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