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9461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11:01
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包括机架(1)、流道(2)、垂直驱动机构(3)、水平驱动机构(4)、铆合工站(7)、防铆钉上跳工站(8)、切角工站(9)、鱼叉感应工作站(10)、切尺寸机构(11)、连杆机构(14)和成品排出口(15);采用半自动方式,通过多个光纤控制所有工站连贯动作,自动检测鱼叉是否有组装到位;自动感应到产品后即启动铆合动作,集合鱼叉检测、防铆钉上跳工站、铆合工站、切角工站多工位,将装好端子的塑胶半成品与铁壳、铆钉、支架和鱼叉组装在一起,减少手工生产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及稳定品质,自动将端子脚裁切到需要尺寸,简化流程,结构绝缘尺寸稳定,不会产生毛边,提升品质。

D-SUB twin shell iron riveting device

D_SUB twin product iron shell riveting device, including frame (1), runner (2), vertical drive mechanism (3), horizontal drive mechanism (4), riveting station (7), anti-rivet jumping station (8), corner cutting station (9), harpoon induction workstation (10), cutting size mechanism (11),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14) and finished product discharge port (15); semi-automatic mode. Through a number of optical fibers to control the continuous action of all workstations, automatic detection of Harpoon assembly in place; automatic induction to the product immediately after starting riveting action, the collection of harpoon detection, anti-rivet jumping station, riveting station, corner cutting station multi-station, will be installed terminal plastic semi-finished products and iron shells, rivets, brackets and harpoon group. Packed together, reduce manual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table quality, automatically cut the terminal foot to the required size, simplify the process, structure insulation size is stable, will not produce a rough edge, improve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D-SUB器件的制成辅助装置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
技术介绍
D-SUB(D-subminiature)也称VGA(VideoGraphicsAdapter)接口,是一种模拟信号接口,按需求有不同的接口数,每种接口又分公头(plug)和母头(socket)。传统的D-SUB连接器具有两片铁壳以及两片塑胶体,传统的D-SUB防水连接器包括:塑胶主体、塑胶后身、端子组、前后铁壳等主要部件,其装配的流程为:首先,将经过车床加工的端子组插入塑胶主体,塑胶后身于塑胶主体配合安装,端子组的末端从塑胶后身穿出,完成第一步组装;依次,将前后铁壳分别从前后两侧安装,将组合后的塑胶主体和塑胶后身包裹在内;然后,装配主体,主体与前后铁壳分别用铆钉一体固定,最后,点胶以达到防水效果。主体是单独成型的,与前后铁壳之间通过铆钉一体连接,需要在三者之间一体安装;这种制成方法包括D-SUB器件的制成使用锌合金压铸支架,再者高温烘烤对金属零部件镀层会加速氧化,造成损害;并且点胶后尺寸不稳定,二次低压成型时容易产生毛边;成本高,工序繁琐,且产品会有松动现象无法克服,品质难以控制,影响整个产品的正常使用。目前,此系列产品皆为手工分段组装,人力成本高,且品质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机架、流道、垂直驱动机构、水平驱动机构、铆合工站、防铆钉上跳工站、切角工站、鱼叉感应工作站、切尺寸机构、连杆机构、成品排出口;机架竖立安装,机架上部安装垂直驱动机构,在机架底部后侧安装水平驱动机构,机架底部水平纵向安装流道,在流道前段上侧安装鱼叉感应工作站,流道后段伸入机架底部内,而且,在流道后段上方的机架上安装铆合工站,在铆合工站对应的流道下侧安装防铆钉上跳工站,在流道后段侧面安装切角工站,在水平驱动机构前部及流道一侧安装切尺寸机构,该铆合工站与垂直驱动机构连接,水平驱动机构外端与连杆机构连接,在流道尾端对应的机架外壁安装成品排出口。尤其是,流道前端伸出机架外侧长度大于在机架内侧部分的二倍。尤其是,鱼叉感应工作站安装位置旁的固定剔废装置。尤其是,沿流道后侧方向的机架外壁安装成品排出口,该成品排出口轴线与流道尾端错开。尤其是,在成品排出口前端与流道尾端之间安装光纤感应装置。尤其是,在铆合工站下方的防铆钉上跳工站支撑结构顶面上侧安装下死点限位装置13。尤其是,成品排出等工序动作,铆合工站、切角工站、鱼叉感应工作站、切尺寸机构与垂直驱动机构连接通过多个弹性机构连接。尤其是,机架底部前侧外壁上对应水平驱动机构的位置安装除杂口,切角工站安装在其间。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采用半自动方式,通过多个光纤控制所有工站连贯动作,自动检测鱼叉是否有组装到位;自动感应到产品后即启动铆合动作,集合鱼叉检测、防铆钉上跳工站、铆合工站、切角工站多工位,将装好端子的塑胶半成品与铁壳、铆钉、支架和鱼叉组装在一起,减少手工生产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及稳定品质,降低了成本,将铁壳与铆钉组装到一起,自动将端子脚裁切到需要尺寸,简化流程,结构绝缘尺寸稳定,不会产生毛边,提升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流道2、垂直驱动机构3、水平驱动机构4、物料5、成品6、铆合工站7、防铆钉上跳工站8、切角工站9、鱼叉感应工作站10、切尺寸机构11、光纤感应装置12、下死点限位装置13、连杆机构14、成品排出口1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采用半自动方式,通过多个光纤控制所有工站连贯动作,集合鱼叉检测、防铆钉上跳工站、铆合工站、切角工站多工位,将铁壳与铆钉组装到一起。本技术包括:机架1、流道2、垂直驱动机构3、水平驱动机构4、铆合工站7、防铆钉上跳工站8、切角工站9、鱼叉感应工作站10、切尺寸机构11、连杆机构14和成品排出口15。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如附图1、2和3所示,机架1竖立安装,机架1上部安装垂直驱动机构3,在机架1底部后侧安装水平驱动机构4,机架1底部水平纵向安装流道2,在流道2前段上侧安装鱼叉感应工作站10,流道2后段伸入机架1底部内,而且,在流道2后段上方的机架1上安装铆合工站7,在铆合工站7对应的流道2下侧安装防铆钉上跳工站8,在流道2后段侧面安装切角工站9,在水平驱动机构4前部及流道2一侧安装切尺寸机构11,该铆合工站7与垂直驱动机构3连接,水平驱动机构4外端与连杆机构14连接,在流道2尾端对应的机架1外壁安装成品排出口15。前述中,流道2前端伸出机架1外侧长度大于在机架1内侧部分的二倍。前述中,鱼叉感应工作站10安装位置旁的固定剔废装置。前述中,沿流道2后侧方向的机架1外壁安装成品排出口15,该成品排出口15轴线与流道2尾端错开。前述中,在成品排出口15前端与流道2尾端之间安装光纤感应装置12。前述中,在铆合工站7下方的防铆钉上跳工站8支撑结构顶面上侧安装下死点限位装置13。前述中,连杆机构14与电机或气动马达连接。前述中,成品排出等工序动作,铆合工站7、切角工站9、鱼叉感应工作站10、切尺寸机构11与垂直驱动机构3连接通过多个弹性机构连接。前述中,流道2上侧安装感应灯。前述中,机架1底部前侧外壁上对应水平驱动机构4的位置安装除杂口,切角工站9安装在其间。切角工站9和切尺寸机构11切除下的杂屑由水平驱动机构4推移经除杂口排除。本技术实施例在工作中,装好端子的塑胶半成品与铁壳、铆钉、支架和鱼叉产品待加工物料5用人工排码逐一摆放在流道2上,用手推动产品往前走,通过鱼叉感应工作站10鱼叉检测,当鱼叉检测NG时,后段机构将不启动,当检测到OK和到位感应灯亮时,机器启动铆合、切角、成品排出工序。当产品的物料5进入铆合工站7时,当光纤感应装置12感应器感应到产品的鱼叉有正常组装时,铆合工站7启动铆合,铆合动作的同时,成品排出、切尺寸、防铆钉上跳工站全部连贯一起动作。机器铆合、切尺寸、成品排出等工序动作,是通过多个弹性机构及连杆机构,将所有动作连贯在一起,只要铆合动作有进行,则其他动作同时进行;如果感应器感应到产品的鱼叉未正常组装时,则后续动作皆不启动,需要检查鱼叉是否有漏装并排除,才可以正常启动后段工序。最终,加工好的成品6由成品排出口15输出。以上实施例所述仅为说明本技术的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受到本技术启发,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但是应知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1.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包括机架(1)、流道(2)、垂直驱动机构(3)、水平驱动机构(4)、铆合工站(7)、防铆钉上跳工站(8)、切角工站(9)、鱼叉感应工作站(10)、切尺寸机构(11)、连杆机构(14)和成品排出口(15);其特征在于,机架(1)竖立安装,机架(1)上部安装垂直驱动机构(3),在机架(1)底部后侧安装水平驱动机构(4),机架(1)底部水平纵向安装流道(2),在流道(2)前段上侧安装鱼叉感应工作站(10),流道(2)后段伸入机架(1)底部内,而且,在流道(2)后段上方的机架(1)上安装铆合工站(7),在铆合工站(7)对应的流道(2)下侧安装防铆钉上跳工站(8),在流道(2)后段侧面安装切角工站(9),在水平驱动机构(4)前部及流道(2)一侧安装切尺寸机构(11),该铆合工站(7)与垂直驱动机构(3)连接,水平驱动机构(4)外端与连杆机构(14)连接,在流道(2)尾端对应的机架(1)外壁安装成品排出口(15)。

【技术特征摘要】
1.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包括机架(1)、流道(2)、垂直驱动机构(3)、水平驱动机构(4)、铆合工站(7)、防铆钉上跳工站(8)、切角工站(9)、鱼叉感应工作站(10)、切尺寸机构(11)、连杆机构(14)和成品排出口(15);其特征在于,机架(1)竖立安装,机架(1)上部安装垂直驱动机构(3),在机架(1)底部后侧安装水平驱动机构(4),机架(1)底部水平纵向安装流道(2),在流道(2)前段上侧安装鱼叉感应工作站(10),流道(2)后段伸入机架(1)底部内,而且,在流道(2)后段上方的机架(1)上安装铆合工站(7),在铆合工站(7)对应的流道(2)下侧安装防铆钉上跳工站(8),在流道(2)后段侧面安装切角工站(9),在水平驱动机构(4)前部及流道(2)一侧安装切尺寸机构(11),该铆合工站(7)与垂直驱动机构(3)连接,水平驱动机构(4)外端与连杆机构(14)连接,在流道(2)尾端对应的机架(1)外壁安装成品排出口(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SUB双胞胎产品铁壳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道(2)前端伸出机架(1)外侧长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化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维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