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890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量控制装置,装置包括:流量控制装置主体,流量控制装置主体中部设置有主体空腔;调节手柄,调节手柄设置于上金属盖上,并穿过上金属盖;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附接在流量控制装置主体外侧;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压电陶瓷驱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容纳组件内,压电陶瓷驱动组件顶部通过自动调节弹簧与驱动组件容纳组件接触;第一挺杆,第一挺杆的一端与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接触;加力杆,加力杆的一端与第一挺杆的另一端接触;第二挺杆,第二挺杆的一端与加力杆的另一端接触;流量控制阀芯,流量控制阀芯的一端与第二挺杆的另一端接触;复位弹簧,流量控制阀芯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顶杆连接,调节手柄通过顶杆调节流量控制阀芯的位置。

A flow control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low contro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low control device main body, a main cavity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low control device main body, a regulating handl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metal cover and passes through the upper metal cover, a driving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component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component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flow control device. The top of the piezoelectric driving component contacts with the driving component through an automatic adjusting spring; the first tappet, one end of the first tappet contacts the piezoelectric driving component; the afterburner, one end of the afterburner. Contact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tappet; the second tappet, one end of the second tappe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afterburner; flow control valve core, one end of the flow control valve cor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tappet contact; reset sp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flow control valve core through the reset spring connected with the plug, adjusting the handle through the plug adjustment Throttle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the s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量控制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工程、细胞滴定等领域的发展,对控制微流量的流量控制装置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需要我们通过微小流量来控制系统,以达到减小系统体积及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同时,又必须能在高低压与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而传统的电磁阀体积大、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精密控制的需要。为了减小气蚀破坏,国内的控制阀大都采用陶瓷、耐蚀合金等新型材料或使用二级节流、高压引流等新型结构,不仅使阀的结构更加复杂、工艺性降低,而且还增加了制造成本。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流量控制装置主体,流量控制装置主体中部设置有主体空腔;上金属盖,上金属盖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顶部;调节手柄,调节手柄设置于上金属盖上,并穿过上金属盖;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附接在流量控制装置主体外侧;压电陶瓷驱动组件,压电陶瓷驱动组件设置在驱动组件容纳组件内,压电陶瓷驱动组件顶部通过自动调节弹簧与驱动组件容纳组件接触;第一挺杆,第一挺杆的一端与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接触;加力杆,加力杆的一端与第一挺杆的另一端接触;第二挺杆,第二挺杆的一端与加力杆的另一端接触;流量控制阀芯,流量控制阀芯的一端与第二挺杆的另一端接触;复位弹簧,流量控制阀芯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顶杆连接,调节手柄通过顶杆调节流量控制阀芯的位置;下金属盖,下金属盖一端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容纳组件连接。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流量控制阀芯的上部直径大于其下部直径;并且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流体入口,流体入口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一侧,并与主体空腔连通;流体出口,流体出口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另一侧,并与主体空腔连通;流体入口对准流量控制阀芯的上部,并且流体出口对准流量控制阀芯的下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自动调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压电陶瓷驱动组件的轴线不垂直于加力杆,压电陶瓷驱动组件的轴线与加力杆之间的夹角为86-8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加扰环,加扰环套接在流量控制阀芯的上部;其中,加扰环由橡胶材料制成,加扰环的侧截面呈凸台型,加扰环直径较大的一侧朝向流体出口。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流体出口通过止回阀与主体空腔连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流体入口通过止回阀与主体空腔连通。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金属屑收集槽,金属屑收集槽设置于第二挺杆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接触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流量控制装置中压电陶瓷部分没有调节弹簧组件,导致一旦压电陶瓷与加力杆接触部位出现磨损,将导致压电陶瓷与加力杆之间空隙增大,在空隙较小时,空隙将导致压电陶瓷不断击打加力杆,出现噪声,当空隙不断增加,将造成机构失效,此时需要整体更滑压电陶瓷和加力杆,这使得装置的使用成本过高。本专利技术增加了调节弹簧,避免了空隙的出现,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噪音,并且明显降低了零件的维修更换频率。现有的流量控制装置在出口和入口处不设置止回阀,导致出口处经常将出口所联通的液体吸回流量控制装置,导致这部分液体与入口处流入的新液体发生混合,最终造成出口液体成分与期望值不符,降低实验精度。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入口和出口处都设置了止回阀,防止了液体倒吸的问题。提高了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加扰环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屑收集槽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流量装置包括: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中部设置有主体空腔;上金属盖101,上金属盖101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顶部;调节手柄102,调节手柄102设置于上金属盖101上,并穿过上金属盖101;驱动组件容纳组件114,驱动组件容纳组件114附接在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外侧;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设置在驱动组件容纳组件114内,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顶部通过自动调节弹簧112与驱动组件容纳组件114接触;第一挺杆110,第一挺杆110的一端与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接触;加力杆111,加力杆111的一端与第一挺杆110的另一端接触;第二挺杆107,第二挺杆107的一端与加力杆111的另一端接触;流量控制阀芯105,流量控制阀芯105的一端与第二挺杆107的另一端接触;复位弹簧104,流量控制阀芯105的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104与顶杆103连接,调节手柄102通过顶杆103调节流量控制阀芯105的位置;下金属盖108,下金属盖108一端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容纳组件114连接。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下金属盖,驱动组件容纳组件114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实际上连为一体,使得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第一挺杆110、加力杆111等组件都被包括在下金属盖所围成的空间内。加力杆可以通过扭簧与其它固定件相连,保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加力杆能够回到水平状态。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进一步的,流量控制阀芯105的上部直径大于其下部直径;并且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流体入口205,流体入口205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一侧,并与主体空腔连通;流体出口206,流体出口206设置于流量控制装置主体113另一侧,并与主体空腔连通;流体入口205对准流量控制阀芯105的上部,并且流体出口206对准流量控制阀芯105的下部。流体出口206通过第一止回阀204与主体空腔连通。流体入口205通过第二止回阀203与主体空腔连通。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量控制装置的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也即图1中A处放大图)。为了能够清楚的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图中对于角度倾斜程度进行适度夸张,图中角度倾斜并非按比例绘制,不代表实际倾斜角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其中,自动调节弹簧112处于压缩状态。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的轴线不垂直于加力杆111,压电陶瓷驱动组件109的轴线与加力杆111之间的夹角为86-88°(也即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流量控制装置主体,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中部设置有主体空腔;上金属盖,所述上金属盖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顶部;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设置于所述上金属盖上,并穿过所述上金属盖;驱动组件容纳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附接在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外侧;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内,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顶部通过自动调节弹簧与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接触;第一挺杆,所述第一挺杆的一端与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接触;加力杆,所述加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挺杆的另一端接触;第二挺杆,所述第二挺杆的一端与所述所述加力杆的另一端接触;流量控制阀芯,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挺杆的另一端接触;复位弹簧,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顶杆连接,所述调节手柄通过所述顶杆调节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位置;下金属盖,所述下金属盖一端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流量控制装置主体,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中部设置有主体空腔;上金属盖,所述上金属盖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顶部;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设置于所述上金属盖上,并穿过所述上金属盖;驱动组件容纳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附接在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外侧;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内,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顶部通过自动调节弹簧与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接触;第一挺杆,所述第一挺杆的一端与所述压电陶瓷驱动组件接触;加力杆,所述加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挺杆的另一端接触;第二挺杆,所述第二挺杆的一端与所述所述加力杆的另一端接触;流量控制阀芯,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挺杆的另一端接触;复位弹簧,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复位弹簧与顶杆连接,所述调节手柄通过所述顶杆调节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位置;下金属盖,所述下金属盖一端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容纳组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芯的上部直径大于其下部直径;并且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流体入口,所述流体入口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光宇之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