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窗支撑模板及其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32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包括弧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所述弧形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两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内衬包括弧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弧形框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长方形框架的两端,从而形成内衬的主骨架,之后将与弧形框架等宽的条状模板固定在弧形框架中即形成了弧形窗支撑模板。相较于传统的利用模板小块拼接成弧形框架支撑模板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内衬的设置极大地简化了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流程。其次,由于弧形框架为一体式的,并非由多个模板小块拼接而成,因此弧形窗支撑模板的结构较稳定,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成型后的尺寸的准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弧形窗支撑模板。

Arc window supporting formwork and lin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lining, which comprises an arc frame and a rectangular frame. The two ends of the arc fram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The inner lin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arc frame and a rectangular frame. The two ends of the arc fram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two ends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to form the main skeleton of the lining, and then the arc window supporting template is formed by fixing the strip template with the same width of the arc frame in the arc fram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splicing small pieces of formwork into arc-shaped frame to support the formwork, the inner lin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simplifies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arc-shaped window support formwork. Secondly, because the arc-shaped frame is integrated, it is not formed by splicing several small formwork blocks, so the structure of the arc-shaped window supporting formwork is more stable, thu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size of the concrete after molding. The utility model also discloses an arc shaped window supporting tem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弧形窗支撑模板及其内衬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支撑模板及其内衬。
技术介绍
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难度较高。其制作流程如下:首先在楼板上放出弧形窗位置,之后将与弧形窗宽度相等的模板切成多个模板小块,之后以木方做背楞将多个模板小块拼装成弧形窗结构,最后用钢管加固,从而形成弧形窗支撑模板。该支撑模板存在以下缺点:模板小块的拼装费时费力,从而导致作业效率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会导致模板小块移位,从而使弧形窗支撑模板的顶部弧度发生变形,混凝土成型后的尺寸准确性下降;周转性较差,不能整体周转,每次使用都要重新拼装。因此,如何简化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流程,同时提高弧形窗支撑模板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衬,该内衬能够极大地简化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流程,同时能够确保弧形窗支撑模板的结构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衬,包括弧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所述弧形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方形框架的两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弧形框架包括两根弧形钢筋;所述长方形框架包括两根长钢筋或两根短钢筋。优选地,每一根所述弧形钢筋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一根所述长钢筋的两端。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连接两根所述弧形钢筋的第一加强肋。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沿着所述弧形框架的弧线分布。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用于连接所述弧形钢筋和与所述弧形钢筋对应的所述长钢筋。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肋为多个。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弧形窗支撑模板,包括内衬和模板,所述模板设置在所述内衬上,所述内衬为上述任意一种内衬。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的内衬包括弧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弧形框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长方形框架的两端,从而形成内衬的主骨架,之后将与弧形框架等宽的条状模板固定在弧形框架中即形成了弧形窗支撑模板。相较于传统的利用模板小块拼接成弧形框架支撑模板的方式,本技术中内衬的设置极大地简化了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流程。其次,由于弧形框架为一体式的,并非由多个模板小块拼接而成,因此弧形窗支撑模板的结构较稳定,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成型后的尺寸的准确度。另外,本技术中的内衬可以整体搬运,重复使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周转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角度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弧形框架、11为弧形钢筋、2为长方形框架、21为长钢筋、22为短钢筋、3为第一加强肋、4为第二加强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该内衬能够极大地简化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流程,同时能够确保弧形窗支撑模板的结构的稳定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2。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内衬包括弧形框架1和长方形框架2。弧形框架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长方形框架2的两端,从而形成内衬的主骨架,之后将与弧形框架1等宽的条状模板固定在弧形框架1中即形成了弧形窗支撑模板。相较于传统的利用模板小块拼接成弧形框架1支撑模板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内衬的设置极大地简化了弧形窗支撑模板的制作流程。其次,由于弧形框架1为一体式的,并非由多个模板小块拼接而成,因此弧形窗支撑模板的结构较稳定,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成型后的尺寸的准确度。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内衬可以整体搬运,重复使用,因此具有良好的周转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弧形框架1包括两根弧形钢筋11,两根弧形钢筋11之间的间距处处相等。长方形框架2包括两根长钢筋21和两根短钢筋22。两根长钢筋21为长方形框架2的两个长边,两根短钢筋22为长方形框架2的两个短边。本实施例中内衬的主骨架由钢筋构成,从而确保了内衬的主骨架的牢固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弧形框架1与长方形框架2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每一根弧形钢筋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一根长钢筋21的两端。一根弧形钢筋11和与对应的长钢筋21构成一个弧形结构单元,那么共包括两个弧形结构单元。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一加强肋3。第一加强肋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弧形钢筋11连接,第一加强肋3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弧形框架1的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弧形框架1变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尺寸精度。进一步地,第一加强肋3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肋3沿着弧形框架1的弧形分布。优选地,多个第一加强筋沿着弧形框架1的弧形均匀分布。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增设了第二加强肋4。第二加强肋4用于连接弧形钢筋11和与该弧形钢筋11对应的长钢筋21。第二加强肋4设置的目的在于增强内衬的主骨架的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第二加强肋4还用于承受位于弧形窗支撑模板上部的混凝土的载荷,从而提高内衬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第二加强肋4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肋4可以沿着长钢筋2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弧形窗支撑模板,包括内衬和模板。模板设置在内衬上构成弧形窗支撑模板。特别地,该内衬为上述任意一种内衬,上述内衬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内衬的弧形窗支撑模板同样具有上述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弧形窗支撑模板及其内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框架(1)和长方形框架(2),所述弧形框架(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方形框架(2)的两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框架(1)和长方形框架(2),所述弧形框架(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长方形框架(2)的两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框架(1)包括两根弧形钢筋(11);所述长方形框架(2)包括两根长钢筋(21)或两根短钢筋(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弧形钢筋(11)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一根所述长钢筋(21)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两根所述弧形钢筋(11)的第一加强肋(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山贾毅贾赓荣晓玮万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金城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