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219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包括机架、拦污栅、清污耙斗、驱动装置。清污耙斗为上侧敞开的倒梯形状盒体,其下部开设有一孔洞,孔洞上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清污耙斗靠近拦污栅侧的右腰板上设置有一体构成的且与所述右腰板成120°角夹角的耙齿部,耙齿部上设置有三角锥;清污耙斗的左腰板底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清污耙斗的底板上,左腰板的上端通过销钉锁紧固定在相邻的前、后腰板上,所述前、后腰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插销孔;机架的前侧为耙斗架,耙斗架上开设有一个供耙斗滑轮滚动的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清污耙斗的底部设计了可翻转的翻板,便于上次污物清理后下次污物的进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清污效率高、使用方便。

A simple cleaner for trash r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mple dirt remover for a dirt barrie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dirt barrier, a dirt removing rake and a driving device. The cleaning rake is an open inverted ladder-shaped box body on the upper side with a hole at the lower part and a reversible turning plate on the hole; the right lumbar plate of the cleaning rake near the barri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gral rake tooth part which is angled 120 degrees with the right lumbar plate, and the rake tooth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triangular cone; the left lumbar plate of the cleaning rake is provided with a triangular cone; The bottom end is hi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cleaning rake through a hinge,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left waist plate is fastened on the adjacent front and rear waist plates by pins. A number of penetrating first pi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front and rear waist plates; the front side of the frame is a rake bucket rack, and a long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rake bucket rack for the rolling of the rake bucket pulley. The utility model designs a reversible turning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cleaning rake to facilitate the entry of the next dirt after the last dirt cleaning,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high cleaning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
本技术主要涉及电站水轮机进水口或泵站引水口拦污栅的清污设备。
技术介绍
电站水轮机进水口或泵站引水口一般均设有拦污栅,用于拦截水中的污物,以防这些污物危及水轮机或泵站的安全运行。对拦污栅栅面贴附的污物和拦污栅前聚集的污物一般采用清污设备进行清除,以免这些污物造成水头损失和危及拦污栅的安全。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使用液压清污机对拦污栅栅面上附着污物进行清理,其包括耙斗架和连接在耙斗架上的耙斗,耙斗架下方设有导轮部件,导轮部件与拦污栅栅面接触,通过耙斗架带动铲齿对栅面清污。液压清污机具有使用灵活的优点,但是结构稍复杂,制造成本高,需要配套液压站,后期维护不便;此外,现有技术中,当清污耙斗清污时(耙斗至下而上运动),河道中的剩余污物,如树枝、杂草等会因清污耙斗上升时的湍流再次聚集到拦污栅前面,当清污耙斗中的污物清理完毕后,耙斗至上而下准备下一次清污时,由于河道中树枝、杂草的阻挡,清污耙斗很难依靠自身的重力下降到河道底部(也即是拦污栅的底部),此时,再次清污时往往需要人工先打捞一部分杂物以便清污耙斗可顺利下降到河道底部。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清污机还具有使用不便的缺点,有必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对污物有效进行清洁的简易清污机。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后侧设置有拦污栅,前侧滑动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清污耙斗,上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污耙斗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的清污耙斗为上侧敞开的倒梯形状盒体,其下部开设有一孔洞,孔洞上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所述清污耙斗靠近拦污栅侧的右腰板上设置有一体构成的且与所述右腰板成120°角夹角的耙齿部,所述耙齿部上设置有三角锥;所述清污耙斗的左腰板底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清污耙斗的底板上,左腰板的上端通过销钉锁紧固定在相邻的前、后腰板上,所述前、后腰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插销孔;所述机架的前侧为耙斗架,耙斗架上开设有一个供耙斗滑轮滚动的长槽;所述耙斗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孔相配套的若干个第二插销孔。进一步地,所述翻板通过铰链铰接在孔洞上,所述翻板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翻板上远离铰链的一侧设置有可搭接在清污耙斗底板上的挡块。进一步地,所述的耙斗滑轮为两组,每一组中的耙斗滑轮数量为2个,上下设置,共同滑动于所述的长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清污耙斗前、后腰板上的吊轮,设置在机架顶部的定滑轮,钢丝绳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钢丝绳一端缠绕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一端通过定滑轮连接在吊轮上。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面积为清污耙斗底板面积的80%~85%。进一步地,所述右腰板的顶面低于清污耙斗的顶面,所述耙齿部位于右腰板顶面与清污耙斗顶面之间;所述右腰板上设置有均匀阵列排布的第二漏水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漏水孔、第二漏水孔均为长圆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取消了现有清污机的液压部分,清污耙斗设计成倒梯形状,其两个侧腰上开设了漏水孔,便于清污时落水;底部铰接有翻板,该翻板当清污耙斗至下而上运动时,可有效托起污物,其上的漏水孔用于多余的水分落下;当清污耙斗清理完毕后,至上而下运动时,借助于铰链结构,翻板可在其余污物的撞击下自行翻转,方便污物自行进入到清污耙斗中,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2、耙齿部设计成与清污耙斗侧腰板相隔成120°夹角,同时,耙齿部上设计了三角锥,三角锥不仅便于对拦污栅清洁,同时便于污物落入到清污耙斗中,避免了传统耙齿因污物淤积难于清理的技术问题。3、上下滑动部分采用两个并排的上下间隔滑轮设计,滑轮滚动在耙斗架中,既解决了耙斗上下滑动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侧翻的问题;此外,耙斗架的上方设计有固定部,固定部开设有插销孔,当耙斗运动到最高端时,通过在插销孔插入插销可将耙斗固定住,起到了保险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清污耙斗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销钉锁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1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后侧设置有拦污栅2,前侧滑动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清污耙斗3,上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污耙斗3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的清污耙斗3为上侧敞开的倒梯形状盒体,其下部开设有一孔洞,孔洞上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30;所述清污耙斗3靠近拦污栅2侧的右腰板33上设置有一体构成的且与所述右腰板33成120°角夹角的耙齿部34,所述耙齿部34上设置有三角锥34`;所述清污耙斗3的左腰板35底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清污耙斗3的底板上,左腰板35的上端通过销钉37锁紧固定在相邻的前腰板36、后腰板38上,所述前腰板36、后腰板38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插销孔36`;所述机架1的前侧为耙斗架,耙斗架上开设有一个供耙斗滑轮4滚动的长槽10;所述耙斗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部11,所述固定部1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孔36`相配套的若干个第二插销孔11`。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板30通过铰链32铰接在孔洞上,所述翻板30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30`,翻板30上远离铰链32的一侧设置有可搭接在清污耙斗3底板上的挡块3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耙斗滑轮4为两组,每一组中的耙斗滑轮4数量为2个,上下设置,共同滑动于所述的长槽10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清污耙斗前腰板36、后腰板38上的吊轮5,设置在机架1顶部的定滑轮6,钢丝绳7以及驱动电机8,所述钢丝绳7一端缠绕在电机8的输出轴80上,一端通过定滑轮6连接在吊轮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的面积为清污耙斗3底板面积的80%~85%。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腰板33的顶面低于清污耙斗3的顶面,所述耙齿部34位于右腰板33顶面与清污耙斗3顶面之间;所述右腰板33上设置有均匀阵列排布的第二漏水孔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漏水孔30`、第二漏水孔33`均为长圆孔。本技术在两个侧腰板上开设了漏水孔(30`、33`),这样,便于清污时落水,降低了耙斗上升时的功耗;底部铰接有翻板,该翻板当清污耙斗至下而上运动时,借助污物的自重,可稳定地托起污物,其上的漏水孔用于多余的水分落下;当清污耙斗清理完毕后,至上而下运动时,借助于铰链结构,翻板可在其余污物的撞击下自行翻转,方便污物自行进入到清污耙斗中,清污效率高。本技术将耙齿部设计成与清污耙斗侧腰相隔成120°夹角,同时,耙齿部上设计了三角锥,三角锥不仅便于对拦污栅清洁,同时便于污物落入到清污耙斗中,避免了传统耙齿因污物淤积难清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上下滑动部分采用两个并排的上下间隔耙斗滑轮设计,滑轮滚动在耙斗架中,既解决了耙斗上下滑动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侧翻的问题;此外,耙斗架的上方设计有固定部,固定部上开设有插销孔,当耙斗运动到最高端时,通过在插销孔插入插销并将插销传至清污耙斗的插销孔中,便可将耙斗固定住,起到了保险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后侧设置有拦污栅(2),前侧滑动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清污耙斗(3),上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污耙斗(3)升降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污耙斗(3)为上侧敞开的倒梯形状盒体,其下部开设有一孔洞,孔洞上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30);所述清污耙斗(3)靠近拦污栅(2)侧的右腰板(33)上设置有一体构成的且与所述右腰板(33)成120°角夹角的耙齿部(34),所述耙齿部(34)上设置有三角锥(34`);所述清污耙斗(3)的左腰板(35)底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清污耙斗(3)的底板上,左腰板(35)的上端通过销钉(37)锁紧固定在相邻的前、后腰板(36、38)上,所述前、后腰板(36、38)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插销孔(36`);所述机架(1)的前侧为耙斗架,耙斗架上开设有一个供耙斗滑轮(4)滚动的长槽(10);所述耙斗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部(11),所述固定部(1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孔(36`)相配套的若干个第二插销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后侧设置有拦污栅(2),前侧滑动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清污耙斗(3),上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清污耙斗(3)升降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污耙斗(3)为上侧敞开的倒梯形状盒体,其下部开设有一孔洞,孔洞上设置有可翻转的翻板(30);所述清污耙斗(3)靠近拦污栅(2)侧的右腰板(33)上设置有一体构成的且与所述右腰板(33)成120°角夹角的耙齿部(34),所述耙齿部(34)上设置有三角锥(34`);所述清污耙斗(3)的左腰板(35)底端通过合页铰接在清污耙斗(3)的底板上,左腰板(35)的上端通过销钉(37)锁紧固定在相邻的前、后腰板(36、38)上,所述前、后腰板(36、38)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插销孔(36`);所述机架(1)的前侧为耙斗架,耙斗架上开设有一个供耙斗滑轮(4)滚动的长槽(10);所述耙斗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部(11),所述固定部(1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孔(36`)相配套的若干个第二插销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拦污栅的简易清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30)通过铰链(32)铰接在孔洞上,所述翻板(30)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30`),翻板(30)上远离铰链(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润清刘默浪范灏兰钟旭王秉卓温鹏高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东工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