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伸缩式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831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五节伸缩式输送机,五节框架等长,其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运输机构;所述的第一伸缩机构设在第二框架上,使第二框架在第一框架内伸缩,同时通过链条卡子带动第三框架伸缩,所述的第二伸缩机构设在第四框架上,使第四框架可在第三框架内伸缩,同时通过链条卡子带动上方的第五框架申诉;所述的运输机构包括多个辊筒、一个电滚筒和皮带,电滚筒设在第一框架前端下方,皮带绕在辊筒和电滚筒上,并处于张紧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滚筒前置,故五节框架等长,可使伸缩能力达到最大化,承压角钢配合承重轮的承重系统承载能力强,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时安全性能高。

Five section telescopic convey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ve-section telescopic conveyor with a five-section frame of equal length,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elescopic mechanism, a second telescopic mechanism and a transport mechanism; the first telescopic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frame, so that the second frame can be telescoped within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third frame can be telescoped and telescoped through a chain clip, and the third frame can be telescoped and telescoped through a chain clip. The second telescopic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ourth frame, so that the fourth frame can be telescoped in the third fram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fifth frame appeal is driven above by chain clips; the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rollers, an electric drum and a belt, the electric drum is arranged below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frame, the belt is wound on the roller and the electric drum, and the belt is located at the same time. In tension. The electric dru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e-positioned, so that the five-section frame is equal in length, the expansion capacity can be maximize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aring system of the bearing angle steel matching with the bearing wheel is strong, the structure is simpler, and the safety performance is high in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节伸缩式输送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伸缩输送机,属于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五节伸缩式输送机。
技术介绍
伸缩输送机又名伸缩装车机,它可与其它输送设备和物料分拣系统配合使用,实现物料出入库或车辆装卸的自动化生产,一般用于物流中心、企业仓储、快递、机场等场合,通过它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货物搬运过程中的省时、省力和高效性。目前的伸缩输送机是靠皮带传动机构来实现货物的输送的,该皮带传动机构主要由驱动电机、涨紧滚筒、方向调节滚筒、若干个辊筒以及皮带组成,皮带按一定要求同时绕于涨紧滚筒、方向调节滚筒和辊筒上,驱动电机通过从动滚筒带动皮带转动,从而实现货物的移动,可根据需要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任意改变输送长度,对于长距离的货物运输而言,使用起来极为方便。但是上述伸缩输送机同时也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由于现有伸缩输送机的驱动电机、从动滚筒通常都安装在伸缩输送机的后部,而驱动电机和从动滚筒会占据一定的存放空间,这就使得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的后部无法靠近外部框架的后部,即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的长度小于外部框架。以6米长度的外部框架为例,其内部框架和中部框架的长度通常都只有5.5米和5米左右,这就会导致伸缩输送机的最大长度减少0.5米左右,伸长能力不能做到极致位置。其次,目前的伸缩输送机以三节的为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现有技术中用于伸缩框架伸缩的滑轨通常为一长条形的铁板,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部框架或者中部框架固定。滑轨在实际使用时不仅要起到导向作用,而且也要起到较大的承压作用,即当内部框架和中部框架处于伸展状态,此时若大量的货物压在内部框架前端的皮带上时,内部框架和中部框架的后部就会形成往上翘起的杠杆放大作用,这时滚轮就会对长条形铁块形成一个向上的较大作用力,而且伸展程度越大该作用力就越强,对长条形铁板的承压要求也就越高。而实际生产中铁板的厚度不宜过厚,长条形铁板与外部框架或者中部框架的连接(焊接)强度较低,因此现有的长条形铁块结构很难满足承压的要求,故通常只设置三节伸缩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伸缩输送机存在的缺陷,涉及一种布局合理,伸展长度更长,使用更加安全的伸缩输送机。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五节伸缩式输送机,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等长,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的前端均设有承重轮,后端均设有尾管,两侧的侧壁内侧均设有承压角钢,第二框架放在第一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三框架放在第二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四框架放在第三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五框架放在第四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所述的五节伸缩式输送机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运输机构,所述的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电机、两个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链条和两个链条卡子,第一伸缩电机放在第一框架的承压角钢上,并与第二框架的尾管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二框架的前后两端,第一伸缩驱动电机与后端的第一齿轮配合,第一齿轮链条设在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并与两个第一齿轮张紧连接,第一齿轮链条的下半段的前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一框架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链条的上半段的后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电机、两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和两个链条卡子,第二伸缩电机放在第三框架的承压角钢上,并与第四框架的尾管连接,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四框架的前后两端,第二伸缩驱动电机与后端的第二齿轮配合,第二齿轮链条设在两个第二齿轮之间,并与两个第二齿轮张紧连接,第二齿轮链条的下半段的前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链条的上半段的后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五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运输机构包括多个辊筒、一个电滚筒和皮带,电滚筒设在第一框架前端下方,辊筒间隔的分布在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上,所述的皮带绕在辊筒和电滚筒上,并处于张紧状态。优选地,所述的承压角钢竖板的宽度大于横板的宽度,竖板的厚度小于横板的厚度,承压角钢的竖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从后端到前端焊接点之间的间隔长度逐渐变小。不等长不等厚的长径比结构增加承压角钢的焊接受力,同时,在长度方向上的焊接点之间的间隔长度是前小后大,因为越伸出时,承压角钢的受力越大。优选地,所述的前端的第一齿轮与第二框架上的承重轮同轴设置,前端的第二齿轮与第四框架上的承重轮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的第五框架的前端设有防撞感应器,防撞感应器与第一伸缩驱动电机及第二伸缩驱动电机通信连接。防撞感应器的设置可确保本技术涉及的五节伸缩式输送机在与运输车辆对接时的安全性,即当运输车辆倒车时,一旦车尾与防撞感应器接触,防撞感应器立即发出信号,并控制第一伸缩驱动电机和第二伸缩电机启动,依次缩回第五框架、第四框架、第三框架和第二框架。优选地,所述的链条卡子上设有至少两个凹槽,凹槽的尺寸及间距与第一齿轮链条的链节、第二齿轮链条的链节相配合。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框架的前端设有存放区域,所述的电滚筒安装在存放区域内部。电滚筒座位驱动装置,其前置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各框架内的空间,使得五个框架实现等长的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上的承重轮的轴杆上设有四个轴承,所述第二框架的承重轮的轴杆上设有三个轴承,所述第四框架上的承重轮的轴杆上设有两个轴承,所述第四框架的承重轮的轴杆上设有一个轴承。轴承的数量是根据各框架的受力情况确定的。优选地,所述的第五框架的前端设有一根保护辊筒,保护辊筒可拆卸地放在第五框架的皮带的最前方,保护辊筒与第五框架前端的滚筒之间存在间隙。当使用者的手不小心夹在辊筒与保护辊筒之间的间隙时,人本能会将手缩回,此时保护辊筒被手带出,防止手被夹伤。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框架的后端地面设有支架,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电滚筒代替电机与从动滚轮的组合来实现皮带的运动,结构简单,空间占用率更小,并且电滚筒设置在伸缩框架的前端,与后置的皮带驱动装置相比,前置电滚筒的设计可使内部框架的长度与最外侧框架的长度相同,对于同等节数的伸缩式输送机而言,本技术的伸缩能力做到了极致,伸缩长度更长。2、本技术内侧一层框架架设在外侧一层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上,配合承重轮起到受力的作用,采用承压角钢代替长条形的铁板,其承载能力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五节伸缩式输送机的侧面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五节伸缩式输送机的后视图;图3是承压角钢与第一框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第一齿轮链条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链条与第二齿轮连接关系图;图5是本技术链条卡子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设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第五框架5,链条卡子6,辊筒7,电滚筒8,尾管9,承重轮11,承压角钢12,支架13,存放区域14,第一伸缩驱动电机21,承压角钢22,第一齿轮23,第一齿轮链条24,承重轮31,承压角钢32,第二伸缩驱动电机41,承压角钢42,第二齿轮43,防撞感应器51,保护辊筒52,凹槽61。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五节伸缩式输送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节伸缩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等长,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的前端均设有承重轮,后端均设有尾管,两侧的侧壁内侧均设有承压角钢,第二框架放在第一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三框架放在第二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四框架放在第三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五框架放在第四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所述的五节伸缩式输送机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运输机构,所述的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电机、两个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链条和两个链条卡子,第一伸缩电机放在第一框架的承压角钢上,并与第二框架的尾管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二框架的前后两端,第一伸缩驱动电机与后端的第一齿轮配合,第一齿轮链条设在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并与两个第一齿轮张紧连接,第一齿轮链条的下半段的前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一框架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链条的上半段的后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电机、两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和两个链条卡子,第二伸缩电机放在第三框架的承压角钢上,并与第四框架的尾管连接,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四框架的前后两端,第二伸缩驱动电机与后端的第二齿轮配合,第二齿轮链条设在两个第二齿轮之间,并与两个第二齿轮张紧连接,第二齿轮链条的下半段的前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链条的上半段的后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五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运输机构包括多个辊筒、一个电滚筒和皮带,电滚筒设在第一框架前端下方,辊筒间隔的分布在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第五框架上,所述的皮带绕在辊筒和电滚筒上,并处于张紧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节伸缩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所述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和第五框架等长,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的前端均设有承重轮,后端均设有尾管,两侧的侧壁内侧均设有承压角钢,第二框架放在第一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三框架放在第二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四框架放在第三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第五框架放在第四框架内部的承压角钢及承重轮上方;所述的五节伸缩式输送机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运输机构,所述的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驱动电机、两个第一齿轮、第一齿轮链条和两个链条卡子,第一伸缩电机放在第一框架的承压角钢上,并与第二框架的尾管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二框架的前后两端,第一伸缩驱动电机与后端的第一齿轮配合,第一齿轮链条设在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并与两个第一齿轮张紧连接,第一齿轮链条的下半段的前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一框架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链条的上半段的后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伸缩驱动电机、两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链条和两个链条卡子,第二伸缩电机放在第三框架的承压角钢上,并与第四框架的尾管连接,两个第二齿轮分别安装在第四框架的前后两端,第二伸缩驱动电机与后端的第二齿轮配合,第二齿轮链条设在两个第二齿轮之间,并与两个第二齿轮张紧连接,第二齿轮链条的下半段的前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三框架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链条的上半段的后端通过链条卡子与第五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运输机构包括多个辊筒、一个电滚筒和皮带,电滚筒设在第一框架前端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夔俞亚森张兢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科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