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萧泉安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补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72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布的结构,包括纤维片条、碳毡以及黏胶体,它是由数条纤维片条沿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上,所述碳毡是由碳纤维添加胶剂压制形成,在纤维片条与碳毡之间设置有黏胶体,经压制结合形成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上下层都是物理性能相同的纤维材料,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其结构工艺简单、延展强度增强、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使用时,需铺设、包覆于欲加强修补的墙面、梁柱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使该建筑结构更为坚固。(*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补强布,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补强布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达到加强稳固建筑结构的目的,都是在如墙面、梁柱等位 置处包覆铺设有补强布。而现有技术当中,有一种补强布结构,是由纤维 片条及纤维丝条所制成,而纤维片条是以数条呈经线分布且相互平行排 列,纤维丝条是以数条成纬线方向分布并与纤维片条相互交叉而形成;还 有另一种补强布结构,是将纤维片条以经、纬线分布、相互交叉迭设编织 而成。这几种技术在施工时都是先要处理墙面、梁柱表面,清除其表面的 利边角、突出物及补平凹洞等,确保基层表面干燥后,将底胶均匀涂布于 欲施工的位置,然后将环氧树脂均匀涂布于补强布上,并将补强布包覆于 施工位置,再将补强布上环氧树脂所产生的空气气泡消除,使该补强布服 贴包覆于施工位置上。由于该补强布是由两种物理性能不同的材质相互交 叉迭设编制而成,就使得其工艺制造复杂、延展性差以及抗拉强度低,且 包覆后外观不平整美观,达不到加强修固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强度更佳、补强效 果更好的补强布。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 纤维片条、碳毡以及中间层的黏胶体,纤维片条沿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 行铺设于碳毡上,在纤维片条与碳毡之间设置有黏胶体,经压制将其结合 为一体结构。所述纤维片条是由只有经线的碳纤维制成的片条状物;所述碳毡是由 碳纤维添加胶体压制形成;所述纤维片条与碳毡之间的黏胶体为均匀涂 覆;所述黏胶体为树脂或其它具黏性物。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因采用物理 性能相同的纤维片条及碳毡压设制成,其所产生的热胀冷縮变化趋近相 同,使该碳纤维补强布的强度增加,且表面平整性好,能减少碳纤维补强 布与被包覆表面间形成空气气泡,使施工上更为方便简易;纤维片条以经 线方向分布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上,则被拉伸时受力较为平均,使该包覆 延展的强度较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 2所示,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外表平整美观,施工工艺简单且具有更强加强功效的碳纤维补强布。该碳纤维补强布本体包括纤维片条、碳毡以及中间层的黏胶体,其特征在于纤维片条沿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上,在纤维片条 与碳毡之间设置有黏胶体,经压制结合成一体结构。如附图2、 3所示,补强布本体10是由数条纤维片条11以经线方向分邻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13上,纤维片条11与碳毡13之间设置有均匀涂 覆的黏胶体12,再经压制结合即形成碳纤维补强布本体10。如附图4所示,当该碳纤维补强布用于梁柱、楼板、墙面及墩座等建 筑构件上,首先处理欲施工的表面,清除表面的利边角、突出物及补平凹 洞,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清洁、平整,然后将处理过后的基层表面涂布底 胶,使该基层表面孔隙密封,提高其附着力,然后将环氧树脂平均涂抹于 补强布本体10的上端,并将其环绕贴置于欲施工表面,并将表面产生的空气气泡清除掉,使碳纤维补强布紧密包覆于欲施工的墙面、梁柱上,使其 补强后更为坚固。采用上述方式后可得到下述有益效果:(一)该碳纤维补强布是由纤维 片条11及碳毡12压制而成,两者的物理性能相同,铺设于施工表面后, 经风吹日晒产生热胀冷縮时,纤维片体11及碳毡12的变化量趋近相同,使得该碳纤维补强布的强度更好,更具有补强效果;(二)因该碳纤维补强 布是由物理性能相同的物质制成,当涂布环氧树脂并铺设于施工表面上 时,就较容易紧贴于其表面上,且平整性较佳并能减少碳纤维补强布与表 面所形成的空气气泡,使得施工更为方便简易;(三)数条纤维片条11是以 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12上,将该碳纤维补强布包覆于墙面 或梁柱上时,则其相互平行设置的纤维片条11包覆后被拉伸的受力较为平 均,就使该包覆的延展强度较佳,具有使用的实质功效。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 可以其他实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 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碳纤维补强布,由纤维片条、碳毡以及中间层的黏胶体组成,其特征在于纤维片条沿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上,在纤维片条与碳毡之间设置有黏胶体,经压制结合为一体结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补强布,其特征在于纤维片条与 碳毡之间的黏胶体为均匀涂覆。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补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毡 是由碳纤维添加胶剂压制形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布的结构,包括纤维片条、碳毡以及黏胶体,它是由数条纤维片条沿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上,所述碳毡是由碳纤维添加胶剂压制形成,在纤维片条与碳毡之间设置有黏胶体,经压制结合形成一体结构。本技术结构的上下层都是物理性能相同的纤维材料,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其结构工艺简单、延展强度增强、施工方便,适用面广。使用时,需铺设、包覆于欲加强修补的墙面、梁柱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使该建筑结构更为坚固。文档编号D04H1/70GK201250333SQ20082020094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2日专利技术者萧泉安 申请人:萧泉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补强布,由纤维片条、碳毡以及中间层的黏胶体组成,其特征在于:纤维片条沿经线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铺设于碳毡上,在纤维片条与碳毡之间设置有黏胶体,经压制结合为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泉安
申请(专利权)人:萧泉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