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带有热熔粘结剂的织物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19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通过在中间载体上涂上热熔粘结剂涂层并将其从中间载体上转移到一种最终载体、特别是衬里材料上的办法而获得带有热熔粘结剂的织物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载体上的含热熔粘结剂的涂层带有另一膜层,从而使前者固着到最终载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织物。这种织物可用作服装、特别是外衣的可固着的衬里材料。(*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在中间载体上涂上热熔粘结剂并将其从中间载体转移到最终载体上的办法形成带有热熔粘结剂的织物(尤其是外衣衬里材料)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同时获得带有这种涂层的织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织物及其有利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价值的、用热熔粘结剂形成光栅花纹余层的方法在Dr.Sroka教授著的《纺织品固着衬里手册》(1993,第三次再版,Kon-stanz,Hartung—Gorre出版社出版)中已有阐述。它们有采用筛网花纹版的粉末和浆液的筛网印花法,采用刻花辊的粉末点凹版印花法、各种双涂层法、采用凹版印花和筛网印花的双热熔体法以及三次转移法。采用转移法时,先在带状或辊状的中间载体上涂上涂层,最后再将涂层转移到实用的最终载体(织物)上。与前面所说的涂层方法相比,转移法的优点在于每个光栅点总是精确地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而这只有在载体的表面十分均匀和光滑的情况下采用直接涂层法才能做到。而且,用转移法产生的涂层可使最终载体的热应变保持在低水平,从而提高了织物的柔软性和丰满性。在众所周知的所有三种转移法中,被转移的热熔粘结剂点状物的形状是一种充分压开的薄层,因为它必须采用相当高的压力来将粘度极高的热熔粘结剂从中间载体转移到最终载体上。迄今还不能避开这种薄层形状。在这种方法中,热熔粘结剂只是稍为渗入到最终载体(即织物)中。对于纺织品,这种渗入也是很少的,故可减少热熔粘结剂向织物中的后向渗透和/或渗透。然而,至今还不能成功地完全防止这种后向渗透,而且,由于不能避免其被严重压平的薄层形状,它同时还存在降低粘结强度以及耐洗和耐干洗能力的缺点,但是目前还没有成功地用转移法制出一种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不存在后向渗透倾向同时又具有高的粘结强度以及耐洗和耐干洗能力的衬里材料。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形成织物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这种方法既保留了转移法原有的优点,又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并且,提供一种可用作衬里材料的、不存在上述缺点的织物。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本文开头所述的各种类型的热熔粘结剂来形成织物的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载体上的含热熔粘结剂的涂层的光栅点还带有另外一层涂在它上面的、可使其粘附到最终载体(即织物)上的膜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有利的实施例是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内容。令人惊奇的是,业已证实,当通过浸涂法使涂在中间载体上的含热熔粘结剂的光栅花纹涂层沾上另一种使其润湿的不流动的成膜物质时,既可保留已知的转移法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上述的缺点。这种润湿的含热熔粘结剂涂层在干燥以后由另一个工序将其从中间载体转移到最终载体(也就是织物)上,随后使不带多少热熔粘结剂的中间载体与最终载体脱开。这样便得到了一种织物,它的浸入到成膜物质中并由其沾湿的含热熔粘结剂的涂层形成了一种带有另一层膜层的、光栅花纹不变的结构。在转移到最终载体上之后,上述的涂在热熔粘结剂上的另一膜层则位于热熔粘结剂和最终载体之间,从而起到了一种阻挡层的作用,因为最终载体固着在外层材料上,故能避免穿透最终载体的后向渗透,否则,热熔粘结剂将受压而严重地和外层材料相粘结。此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法还能获得一种织物,这种织物固着到其它织物上时,具有独特的性能,由于生成了粘结剂复合材料而使其耐洗和耐干洗性能特别高,故这种织物在用作衬里材料,尤其是外衣衬里材料时不会发生粘结收缩。与已知的转移涂层法一样,本专利技术的施加在中间载体上的光栅花纹热熔粘结剂的每一个光栅点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够减少和/或避免了由于热熔粘结剂光栅点的尺寸和形状上的不同而引起的粘结剂复合材料均匀性上的差异。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涂层方法所生产的织物的另一个优点是制造过程中的其温度应力仅仅超过160℃左右,这显然低于能形成简单涂层的方法中采用的高达250℃的温度。由于热应力较低,明显增加了固着的复合材料的柔软度和丰满度。柔软度和丰满度的增加也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织物中的热熔粘结剂光栅点在它开始涂上时就不存在像已知的转移法生产的织物那样的严重碾平的薄层状。由本专利技术的涂层方法形成的带有另一膜层的织物的涂层结构还可完全避免后向渗透现象。同时,它还能消除在以前的直接涂布涂层中经常出现的固着体系斜拉时形成的泡状分离现象并使其粘结强度以及耐洗和耐干洗能力达到最佳值。在很多情况下,其粘结强度值甚至超过已知的直接涂布的双涂层,当采用难于固着的外层材料时尤为明显。首先,直接涂布的双涂层不能得到有利粘着且减少起泡的均匀涂布点,其次,能起阻挡层作用的一层涂层与热熔粘结剂层不能很好地互相适应。对于现有技术通常所施加的滴流状料浆点(参见Sroka教授著的“纺织品固着衬里手册”第131—136页和173页),所加滴流层会渗出基层之外而形成凸出部分,对粘结极为不利,更确切地说,它存在一定的后向渗透敏感性。这种滴流状的浆点,还会使其不能很好地在浆点之间保持一种完全未散开的浆点的区域,尤其是极细晶型(粉尘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会产生不希望的硬化感,使后向渗透敏感性进一步增加,而且粘结强度再次受到不利的影响。与此相反,本专利技术的带有另一种膜层的转移涂层是由这样一种方法很好地形成的也就是说,由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生产的织物带有含热熔粘结剂的点状物,在这种点状物上的另一膜层也是点状的,其特征在于,后者的这些膜点的基底表面与含热熔粘结剂的点状物相同。在涂膜层时,只使涂在中间载体上的含热熔粘结剂点状物的头部被组成另一膜层的附加剂润湿,从而能够完全避免润湿点状物之间的部位而降低其柔软性。最好采用在固着状态下不能再被热激活的塑料或树脂的弥散体或溶液的成膜物质作为另一种膜层,并且,这种塑料或树脂是可固化的且在形成所需的阻挡层时可由于固化而丧失其热激活性。含有这种成分的弥散体或溶液在加工过程中仍应保持其不流动状态且不增稠。最好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缩醛、聚氨基甲酸酯、聚丁二烯苯乙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丙烯腈、聚丙烯腈—丁二烯、脲甲醛树脂、密胺—甲醛树脂、烷基脲—甲醛树脂和它们的醚化产物等为基剂的可固化组分。也可以使用在加工条件下不会凝聚或固化、而在涂层织物熨烫(固着)时又没有明显流动性的溶液或悬浮液。例如,几种不含固化组分的聚氨基甲酸酯已确定具有这种用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生产织物时涂在热熔粘结剂上的起阻挡层作用的另一膜层要完全耐洗和耐干洗。如果使用非固化的但在固着过程中不流动或稍微有点流动的耐洗和耐干洗制品,在某些情况下,取消随后的热处理会更好些,或者只进行短时间热处理。采用100℃左右的中温热处理时,也可用含有烷基脲—甲醛树脂的、含50%可固化的聚丙烯酸酯和50%可固化的聚氨基甲酸乙酯的混合物并由催化酸或酸供体进行固化。适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热熔粘结剂最好以共聚酰胺、共聚酯、聚氨基甲酸乙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为基剂。对于采用通常的低高度涂点的光栅花纹工艺,最好采用带有部分充气剂的涂层物质。例如,对于本专利技术中图5所示的工艺(见下面有关图5的说明)、可在热熔粘结剂中混入碳酸氢铵作为充气剂以使浆点膨胀而增加其体积。也可采用有机充气剂,例如偶氮化合物、肼的衍生物、氨基脲、叠氮化物、三唑、N—亚硝基化合物。作为中间载体,可以采用加热辊或载体带。载体带可以设计成连续带的形式以便使其形成一个回路并准确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过将热熔粘结剂(16)施加到中间载体(12、14)上并将其从中间载体(12、14)转移到一种最终载体(18)、特别是衬里材料上的办法而形成带有热熔粘结剂(16)的织物(38)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载体(12、14)上的含热熔体涂层(16)的光栅花纹上面还带有另一层物质(8),从而使前者固着到最终载体(18)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夫黑费勒
申请(专利权)人:库弗纳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