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09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地、轮作种植和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

A method of planting Fritillaria thunbergii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nting method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land selection, rotation planting and harvesting; the method can better promote the internal vitality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through the change of altitude, make its root system developed, plant robust, and through rotation with hybrid rice, the root system can enrich relatively small amounts of metal ions, and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tability and stability. These substances can improve the soi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especially against the most lethal \gray mold\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and promote the flourishing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plants by applying specific organic fertilizers containing trace elements. The increase of embryoid disease-resistant cells and chlorophyll B ratio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nucleic acid endonuclease and the activity of base substitution. The bulbs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were more fruitful and smooth, and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such as Fritillaria thunbergii and saponins were increased. The seeds of Fritillaria thunbergii thunbergii c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浙贝母种植
,具体为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浙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植物,植株长50-80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5-3厘米。叶在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2.5厘米,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一般而言,浙贝母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较耐寒、怕水浸。平均气温在17℃左右时,地上部茎叶生长迅速,超过20℃,生长缓慢并随气温继续升高而枯萎,高于30℃或低于4℃则生长停止。地下鳞茎于10-25℃时正常膨大,高于25℃地下鳞茎进入休眠,-6℃鳞茎受冻。年生长季节长3个半月左右。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浙贝母是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自古以来就闻名国内外。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脓疡、肺热咳嗽、痰多、胃、十二指肠溃疡、乳腺炎、甲状腺肿大、痛疖肿毒等疗效尤为明显。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浙贝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土质检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土质检测的设备为标准土质检测仪。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耕细整平具体为再进行灌溉以后第二天进行初次浅翻,浅翻以后无需浇水,然后第三天在进行二次浅翻即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二号种的直径为4-5厘米。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具体为,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一次,以后每隔半月锄一次,直至施冬肥为止,翌年2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适当深锄一次,以伤茎为宜,抽茎以后,见草就拔,在植株旺盛生长时期,需水相应较多,如这时缺水、茎叶生长不良,直接影响磷茎的膨大,如此期干旱,应每周沟灌一次,以满足生长需要,水分过多易使磷茎腐烂,所以遇积水应及时排出,以及在植株顶部有1-2朵花开放时应摘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在步骤2)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病虫防治,其中灰霉病在发病前喷100倍波尔多液8-10天一次,连喷4-5次,或在发病时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软腐病、干腐病,防治时应注意过夏期间挖好排水沟;用50%苯丙咪唑1000倍液浸种18分钟,晾干后再下种;这时选无病虫、伤痛疤磷茎作种,如遇豆芜青危害,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1500倍液喷洒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海拔高度的变化,能更好促进浙贝母的内生活力,使其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通过与杂交稻轮作,其根系能富集较大微量金属离子,其中主要有铁、钙离子,这些物质可以较好地改进土壤结构,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尤其是对抗拒浙贝母生长过程中最致命的“灰霉病”发生起到了良好作用,且通过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增进浙贝母植株茂盛,促进胚状体抗病细胞能力及浙贝母叶绿素B比值的增加,增进茎块核酸内切酶活越,碱基替换活性充足等,使浙贝母鳞茎更结实光滑,贝母碱、皂苷等有效成分增多,其种子可连续在同一区域种植三年以上。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浙贝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土质检测。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地:先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5吨作基肥,翻20-30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1-2米,畦沟宽33厘米,深13-16厘米,最后通过“上山下乡”种植技术,改变同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即第一年在海拔高度为100米左右区域种植,第二年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200米左右种植,第三年又将该浙贝母在同一区域海拔高度为300左右米区域种植,即可;2)轮作种植:选好地时,通过多种作轮作种植比较,比如浙贝母与杂交水稻、果蔬、小麦、玉米、番薯等轮作,然后选择与杂交水稻轮作,这时再按行距20厘米在畦上开横条沟、沟深10-12厘米,沟要直、底要平,将磷茎按株距13-16厘米种植,芽头向上,栽种一行,再开第二行,并把第二行翻起的覆盖在前一行上按顺序进行种植即可,期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次年2月底3月初是浙贝母长出土面10-15厘米高的时候,在这期间将农家有机肥主要是鸡粪或草木灰小心埋入浙贝母植株附近浅层,以及施以特定的含有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即可;3)采收:当地上部分全部枯萎时,选择晴天采挖,切忌弄伤磷茎,按大小分级、加工,同时可以在挖掘磷茎后按大小分级、选大小均匀、呈扁圆型、磷片紧密抱合、芽头饱满、无病虫害的二号贝作种用,随挖随选随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浙贝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浙贝母的种植地,在种植前需要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帮根廖彩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贝尼菲特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