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709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具体步骤为:采用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采用双行整地,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沟宽40cm;垄或厢面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整薯长出4~5株苗、苗长约35~40cm时,人工或机械在不伤害苗情情况下,用土对其基部进行顺势压苗,让其向四方伸长,利于地下立体且多方位结薯,单株整薯可达4~6公斤;其他田间及病虫防控按常规管理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创造立体长匍与结薯创高产的特点,并避免种薯分切伤口感染带来病害风险,减少病害而获得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效果。

Cultivation method for branching and pressing seedlings of potato in full ridge potato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whole potato seeding with powder ridge, branch and pressing seedlings. The concrete steps are as follows: using dry land to carry out super-deep rotary cultivation with powder ridge, the depth of powder ridge reaches 35-40 cm; adopting double-row land preparation, the width of ridge or chamber is 120-140 cm, the width of furrow is 40 cm; ridge or chamber is implemented with \grade\ type whole potato seeding, and the seeding amount per mu is 150. When the whole potato grows 4-5 seedlings and the seedling length is about 35-40 cm, the seedlings are pressed with artificial or mechanical soil in a homeopathic way without harming the seedling condition, so that the seedlings can be extended to four direction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multi-directional tuber production underground, and the whole potato can reach 4-6 kg per plant.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long creeping and high yield of tubers, avoiding the risk of disease caused by infection of cut wounds of seed tubers, reducing the disease, and achieving high yield and high commodity rate of potat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耕作方法,具体为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有证据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把土豆按芽眼切成块状,垄播,3月份或9月份播种,平均温度超过25°C时,地下块茎停止膨胀。大概三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了。马铃薯要适时早播:要适时早整地施肥播种,使土豆的整个生育期处于相对冷凉、气温较低的季节,使薯块形成和膨大避开高温时期。注意培土厚度一般培土厚度不低于12厘米。若播种时覆土厚度不足,出苗后随苗生长培土1~2次。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剧烈,匍匐茎易窜出地面。目前马铃薯的种植一般采用切割整薯播种,待长出幼苗后,留下2~3株匍匐茎,每株可结4~6薯块,亩产量一般在2000~4000kg。以前对马铃薯增产丰产技术的研究大多在营养方面,忽略了土壤环境的营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专利技术人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韦本辉一直致力于高产、蓄水保墒、水土保持耕作方法的研究,自主专利技术粉垄农耕新方法,在辽宁、甘肃、湖南等22个省,在33种作物上应用,比传统耕作增产10~30%,被院士等专家鉴定为省级成果并认定为原创性。他专利技术的“粉垄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高效利用水分、养分、光热等自然资源的特征,增产效果显著,是一种创新的现代农业模式”。不仅如此,韦本辉研究员还提出:土壤、水分、光能等自然资源增量利用的“粉垄增量效应理论”和“以根为本”、“营养均衡供应”、“根深御旱寒强后劲”等作物高效栽培新理论。目前粉垄技术已获得多项专利授权,专利技术人韦本辉研究员对目前的粉垄技术进一步改进和拓展,在推广过程中,发现其在旱地中具有明显的蓄水保肥能力,并成功应用到了马铃薯种植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营造深、厚、大土壤环境,对马铃薯进行整薯播种,按照错位粗壮出苗用土分压生长,创造立体长匍与结薯创高产特点,并避免种薯分切伤口感染带来病害风险,减少病害而获得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对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同时采用双行整地,两侧同时起垄,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高度为25~35cm,沟宽40cm。(2)播种:种薯预先用药剂浸种处理;在形成的垄或面上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播种时将种薯直接压进垄或厢面土中,覆土自然覆盖即可;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3)田间管理:a待整薯长出4~5株苗、苗长约35~40cm时,人工或机械在不伤害苗情情况下,用土对其基部进行顺势压苗,让其向四方伸长,利于地下立体且多方位结薯。b其它田间及病虫防控按常规管理进行。所述的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还包括在播种后覆膜,待幼苗长出5~8cm后,将地膜破开,将幼苗取出,让其自然生长。步骤(1)整地前全田撒施0.1%噻虫胺药肥,亩用量为100~150kg/亩。所用0.1%噻虫胺药肥为广西田园北方药肥有限公司生产,亩用量为100~150kg,其氮磷钾比例为20-10-20,有机质含量为12%使用后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常发的蛴螬和金针虫。据试验统计,噻虫胺在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浓度下,对金针虫防效可达95.88%,是目前防治金针虫的有效药剂,药肥相对于传统的颗粒剂而言,在单位面积分布更广,增大了接触害虫的几率及防治效率;同时,肥料与农药具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药效及肥效的效果,药肥的使用相对于农药颗粒剂使用更符合农事管理程序,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步骤(2)所述药剂配方为:200g/L咯菌腈+170g/L氯虫苯甲酰胺+50g/L氨基寡糖素+50g/L一水硫酸锌+5g/L萘乙酸钠+0.5%聚乙烯醇+纯净水补足1L;使用方法为,将所配药剂稀释100~120倍,搅拌均匀,将种薯浸泡在药液中20~30s,取出后自然晾干,备用。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早疫病、金针虫及蛴螬。以上药剂中咯菌腈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国际上杀菌剂抗性行动小组FRAC认为咯菌腈的作用机理是影响渗透压调节信号相关的组氨酸激酶的活性。专利技术人测试表明,咯菌腈在200g/L浓度稀释100~120倍对马铃薯黑痣病效果最佳,防效可达95.56%,咯菌腈浸种后能充分阻隔黑痣病菌侵入马铃薯,抑制病害发生;氯虫苯甲酰胺为美国杜邦公司研制而成,在本专利技术所使用浓度下,对蛴螬防治效果为88.89%,对金针虫防治效果为82.45%;聚乙烯醇为成膜剂,本专利技术聚乙烯醇分子量为1589~1877,在该范围分子量内的聚乙烯醇包膜后不仅成膜性能好,透气透水性也较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通过超深耕粉垄技术营造深、厚、大土壤环境,对马铃薯进行整薯播种,按照错位粗壮出苗用土分压生长,创造立体长匍与结薯创高产特点,并避免种薯分切伤口感染带来病害风险,而减少病害而获得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效果。通过本栽培方法种植的马铃薯亩产可达4500kg以上,商品薯达98%以上。(2)本专利技术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通过使用特定药剂配方提前浸种处理,配合药肥使用,有效防治马铃薯常发的病虫害。马铃薯的早疫病为常发病害,传统防治方法在马铃薯一个生长周期施药5~10次,费工费时,药效不能保证;马铃薯黑痣病被称为马铃薯“癌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药剂配方浸种处理效果好,防效达到92%以上;0.1%噻虫胺药肥对马铃薯蛴螬防效达到98%以上,对金针虫防效达到90%以上,同时药肥同施,具有省工省时的优点,后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打药次数较传统防治减少3~7次,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控制成本,提高了亩收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支压苗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对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cm,同时采用双行整地,两侧同时起垄,垄或厢面宽度120cm高度为25cm,沟宽40cm。粉垄超深旋耕在旱地使用可以构建“土壤水库”,粉垄后土壤原来结构破坏,重新建立网状结构,更利于蓄水保墒,对于水利条件较差,靠雨水补给的旱地效果更佳。(2)播种:种薯预先用药剂浸种处理:所用药剂配比为:200g/L咯菌腈+170g/L氯虫苯甲酰胺+50g/L氨基寡糖素+50g/L一水硫酸锌+5g/L萘乙酸钠+0.5%聚乙烯醇+纯净水补足1L。在形成的垄或面上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播种时将种薯直接压进垄或厢面土中,覆土自然覆盖即可;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也可以在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对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同时采用双行整地,两侧同时起垄,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高度为25~35cm,沟宽40cm;(2)播种:种薯预先用药剂浸种处理;在形成的垄或面上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播种时将种薯直接压进垄或厢面土中,覆土自然覆盖;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3)田间管理:a待整薯长出4~5株苗、苗长约35~40cm时,人工或机械在不伤害苗情情况下,用土对其基部进行顺势压苗,让其向四方伸长,利于地下立体且多方位结薯;b其它田间及病虫防控按常规管理进行。

【技术特征摘要】
1.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对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同时采用双行整地,两侧同时起垄,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高度为25~35cm,沟宽40cm;(2)播种:种薯预先用药剂浸种处理;在形成的垄或面上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播种时将种薯直接压进垄或厢面土中,覆土自然覆盖;每亩播种量为150~160kg;(3)田间管理:a待整薯长出4~5株苗、苗长约35~40cm时,人工或机械在不伤害苗情情况下,用土对其基部进行顺势压苗,让其向四方伸长,利于地下立体且多方位结薯;b其它田间及病虫防控按常规管理进行。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本辉周灵芝周佳申章佑劳承英李艳英胡泊张宪韦元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