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618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包括鼓风机、气体输入管、气体稀释管、单向阀和培养液输入管;所述的鼓风机与气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的气体输入管上设有气压计;所述的气体输入管上的法兰与气体稀释管一端上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气体稀释管上设有二氧化碳输入管;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另一端上的法兰与单向阀上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在培养液输入管的一侧;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内设有传送机构;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与螺旋藻培育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稀释二氧化碳浓度,并将稀释后的二氧化碳溶于培养液中,使得螺旋藻充分吸收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避免碳源流失,提高碳源的利用率。

Device for spirulina culture medium low concentration carbon dioxide carbon supp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carbon replenishment of Spirulina platensis culture medium with low concentration carbon dioxide, which comprises a blower, a gas input pipe, a gas dilution pipe, a one-way valve and a culture medium input pipe; the blower is connected with a gas input pipe; the gas inpu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barometer; and the method on the gas input pipe is described. The flange on one end of the gas dilution pipe is connected by bolt; the gas dilut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arbon dioxide input pipe; the flange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gas dilu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ange on the one-way valve by bolt; the other end of the one-way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culture fluid input pipe; and the culture fluid is transfused. A conve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inlet pipe, and the culture liquid inpu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pirulina cultivation b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fully dilu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dissolve the diluted carbon dioxide in the culture medium, so that the spirulina can fully absorb the carbon dioxide in the culture medium, avoid the loss of carbon source,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carbon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螺旋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
技术介绍
螺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螺旋藻是多细胞藻体,圆柱形螺旋状的丝状体,单生或集群聚生,藻丝直径5-10μm,先端钝形,螺旋数2-7个。藻体可以颤动和旋转运动,常像围绕着一个纵轴似地很快旋转,向前爬行。细胞内含物均匀,无真正的细胞核。由于体内的藻红素和藻蓝素等的数量不同,而呈现不同体色,如蓝绿色、黄绿色或紫红色等。并有纤弱的横隔壁。属原核生物的简单繁殖方式,可直接分裂。大池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是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控制培养液PH在10左右,方法是增加NaHCO3,增添或更换新鲜培养液,增加二氧化碳的供给等。目前螺旋藻养殖过程中注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未能充分稀释,造成碳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分稀释二氧化碳浓度,避免碳源的浪费的螺旋藻培养液补碳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包括鼓风机、气体输入管、气体稀释管、单向阀和培养液输入管;所述的鼓风机与气体输入管连通;所述的气体输入管上设有气压计;所述的气体输入管上的法兰与气体稀释管一端上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气体稀释管上设有二氧化碳输入管;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另一端上的法兰与单向阀上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单向阀的另一端连接在培养液输入管的一侧;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内设有传送机构;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与螺旋藻培育仓连通。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包括稀释管I和稀释管II;所述的稀释管I和稀释管II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稀释管I上的法兰与稀释管II上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稀释管II内设有连接柱和圆柱;所述的圆柱沿着稀释管II的轴线水平放置;所述的连接柱竖直连接在稀释管II中间内壁上;所述的连接柱另一端连接在圆柱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的圆柱两侧分别套有至少两个扇叶。向稀释管I注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鼓风机吹进的空气,将空气稀释二氧化碳的浓度,稀释的二氧化碳被吹向稀释管II,稀释管II内的扇叶被风吹转动,使得二氧化碳与空气充分混合,进一步稀释二氧化碳的浓度。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传送机构包括电机和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螺旋桨;螺旋桨通过焊接的方式沿转轴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的螺旋桨为十个或者十个以上。转轴上的螺旋桨转动可将培养液推向螺旋藻培育仓以及使得二氧化碳充分溶于培养液,进一步提高螺旋藻的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碳源的利用。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上设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口。检测二氧化碳浓度。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连接柱可为圆柱状或片状。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气体输入管内设有滤网。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避免污染培养液。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鼓风机将空气吹入气体输入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输入管进入气体稀释管内,气体输入管内的空气通过气体稀释管稀释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稀释后的二氧化碳被吹至培养液输入管,经过培养液输入管内的传送装置传送至螺旋藻培育仓,实现培养液补碳。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稀释管I注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鼓风机吹进的空气,将空气稀释二氧化碳的浓度,稀释的二氧化碳被吹向稀释管II,稀释管II内的扇叶被风吹转动,使得二氧化碳与空气充分混合,进一步稀释二氧化碳的浓度,并将稀释后的二氧化碳溶于培养液中,使得螺旋藻充分吸收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避免碳源流失。2.本技术的传送机构的转轴上的螺旋桨转动时不仅可将培养液推向螺旋藻培育仓,同时使得二氧化碳充分溶于培养液中,进一步提高螺旋藻的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碳源的利用率。3.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在同行业内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稀释管II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稀释管IIF-F的剖视图。图中序号以及相对应的名称:1-鼓风机,2-气体输入管,21-法兰,3-气压计,4-二氧化碳输入管,5-稀释管I,51-法兰,52-法兰,6-稀释管II,61-法兰,62-法兰,7-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口,8-培养液输入管,9-传送机构,10-单向阀,101-法兰,11-扇叶,12-连接柱,13-圆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包括鼓风机1、气体输入管2、气体稀释管、单向阀10和培养液输入管8;所述的鼓风机1与气体输入管2连通;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上设有气压计3;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上的法兰21与气体稀释管一端上的法兰5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气体稀释管上设有二氧化碳输入管4;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另一端上的法兰62与单向阀10上的法兰10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单向阀10的另一端连接在培养液输入管8的一侧;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内设有传送机构9;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与螺旋藻培育仓连通。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包括稀释管I5和稀释管II6;所述的稀释管I5和稀释管II6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稀释管I5上的法兰52与稀释管II6上的法兰6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稀释管II6内设有连接柱12和圆柱13;所述的圆柱13沿着稀释管II6的轴线水平放置;所述的连接柱12竖直连接在稀释管II6中间内壁上;所述的连接柱12另一端连接在圆柱13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的圆柱13两侧分别套有两个扇叶11。所述的传送机构9包括电机和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有螺旋桨;螺旋桨通过焊接的方式沿转轴轴向均匀分布;所述的螺旋桨为十个。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上设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口7。所述的连接柱12可为圆柱状。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内设有滤网。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鼓风机1将空气吹入气体输入管2,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输入管4进入气体稀释管内,气体输入管2内的空气通过气体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鼓风机(1)、气体输入管(2)、气体稀释管、单向阀(10)和培养液输入管(8);所述的鼓风机(1)与气体输入管(2)连通;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上设有气压计(3);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上的法兰(21)与气体稀释管一端上的法兰(5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气体稀释管上设有二氧化碳输入管(4);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另一端上的法兰(62)与单向阀(10)上的法兰(10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单向阀(10)的另一端连接在培养液输入管(8)的一侧;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内设有传送机构(9);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与螺旋藻培育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鼓风机(1)、气体输入管(2)、气体稀释管、单向阀(10)和培养液输入管(8);所述的鼓风机(1)与气体输入管(2)连通;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上设有气压计(3);所述的气体输入管(2)上的法兰(21)与气体稀释管一端上的法兰(5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气体稀释管上设有二氧化碳输入管(4);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另一端上的法兰(62)与单向阀(10)上的法兰(10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单向阀(10)的另一端连接在培养液输入管(8)的一侧;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内设有传送机构(9);所述的培养液输入管(8)与螺旋藻培育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培养液低浓度二氧化碳补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稀释管包括稀释管I(5)和稀释管II(6);所述的稀释管I(5)和稀释管II(6)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的稀释管I(5)上的法兰(52)与稀释管II(6)上的法兰(61)通过螺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命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